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GC-FPD测定方法。检测限(沙蚕毒素)为0.5ng。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兔静脉注射杀虫双30秒后,血浆中即可检出沙蚕毒素。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兔体内代谢动力学按二室拟合,求出各参数值。经口灌胃试验,血浆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高效薄层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方法。以甲醇处理血浆样品,取上清液于高效硅胶板上点样,用甲醇-乙酸乙酯(5:4)展开,喷以钙黄绿素-氯化钯溶液,以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测定斑点荧光强度。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分别为97.3±2.6%(n=5,CV=2.65%)和94.9±3.9%(n=5,CV=3.92%),检测限杀虫双为11.9ng,沙蚕毒素为5ng。大鼠静脉注射杀虫双后,血浆中立即检出沙蚕毒素。根据开放型二室模型数学公式计算杀虫双及沙蚕毒素代谢动力学各参数值。经口灌胃后,各时相血浆样品中均未检出杀虫双原形。除个别一小时血浆样品中检出低浓度沙蚕毒素外,其他样品中也未检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高效薄层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方法。以甲醇处理血浆样品,取上清液于高效硅胶板上点样,用甲醇-乙酸乙酯(5:4)展开,喷以钙黄绿素-氯化钯溶液,以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测定斑点荧光强度。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分别为97.3±2.6%(n=5,CV=2.65%)和94.9±3.9%(n=5,CV=3.92%),检测限杀虫双为11.9ng,沙蚕毒素为5ng。大鼠静脉注射杀虫双后,血浆中立即检出沙蚕毒素。根据开放型二室模型数学公式计算杀虫双及沙蚕毒素代谢动力学各参数值。经口灌胃后,各时相血浆样品中均未检出杀虫双原形。除个别一小时血浆样品中检出低浓度沙蚕毒素外,其他样品中也未检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4.
5.
经口灌胃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菁  王绪卿 《卫生研究》1994,23(3):157-160
建立了全血中沙蚕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沙蚕毒素回收率为80.0%~95.0%,平均为85.3%(n=8),相对标准差为5.69%。经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后,测定不同时相全血中沙蚕毒素含量。根据杀虫双在吸收前转化的模式,新编制了计算程序。经口灌胃后大鼠全血中沙蚕毒素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其浓度与时间关系如下:C=-6223.42e~(-5.35t)+35.28e~(-2.67t)+1.411e~(-0.35t)+6186.73e~(-5.37t)  相似文献   

6.
王绪卿  冯燕 《卫生研究》1991,20(6):35-39
经口灌胃给大鼠杀虫双77mg/kg和沙蚕毒素52mg/kg,分别收集6小时尿,采用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尿中主要代谢产物,给予杀虫双的鼠尿,经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析,未检出杀虫双原形物,酶解也未见明显变化,经口给大鼠杀虫双或沙蚕毒素,鼠尿经HPTLC及GC-MS分析结果一致,据此推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相同,杀虫双进入体内迅速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在硫原子上甲基化和氧化,并在二甲胺部分进行脱甲基和水解。  相似文献   

7.
叶菁  王绪卿 《卫生研究》1994,23(6):352-356
建立了大鼠胃、肠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胃和肠中杀虫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和116.2%,沙蚕毒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和99.8%。采用此方法观察经口灌胃杀虫双后在大鼠体内转化成沙蚕毒素的部位以及其转化的动态变化。TLC及GC定性、定量结果均表明胃是主要转化部位。给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1min后,胃中杀虫双总量(杀虫双及2.38倍的沙蚕毒素之和)与给药量相当,而此时约30%杀虫双己转化成沙蚕毒素,给药1h后,胃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杀虫双在胃中消失动态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胃中杀虫双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55.98e-0.25t+41.85e-0.06t  相似文献   

8.
9.
杀虫双中毒死者血液、胃及肝中原型物及其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绪卿  韩清岭 《卫生研究》1995,24(6):346-349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OV-17填充柱和OV-101毛细管柱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FPD-GC)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例杀虫双中毒死者的血、胃及肝样品进行分析。在血、胃及肝样品中未检出杀虫双,均检出沙蚕毒素。在血样品中还检出了比沙蚕毒素更大的色谱峰,在胃样品中也检出了此色谱峰,但峰面积较小,肝样品未见此相应的色谱峰。经实验推断此化合物为杀虫双的另一代谢产物二甲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3-硝基丙酸的气相色谱-热能检定器测定方法。方法灵敏度为2ng,回收率为99.23%±6.38%。大鼠静脉注射或灌胃3-硝基丙酸后,血药浓度-时间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求出各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兔血浆中百草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研究其在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12只雄性H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灌胃60 mg/kg或静脉注射6 mg/kg百草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检测血浆中百草枯的浓度,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HPLC检测血浆中百草枯在0.05~5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相对回收率为99.41%~102.32%,绝对回收率为83.72%~90.48%,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灌胃组百草枯峰浓度为(14.46±2.35)mg/L,达峰时间为(1.63±0.31)h,曲线下面积(0-t)为(177.61±14.62)mg·h/L,曲线下而积(0-∞)为(182.24±14.54)mg·h/L;静脉注射组的峰浓度为(35.13±5.53)mg/L,达峰时间为0.05 h,曲线下面积(0-t)为(121.74±12.30)mg·h/L,曲线下面积(0~∞]为(125.12±12.17)mg·h/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4.66%±1.55%.灌胃组和静脉注射组的半减期、平均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草枯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静脉注射与口服给药的半减期无明显差异.建立的HPLC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百草枯的检测及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氰戊菊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氰戊菊酯的浓度变化 ,以便从不同角度阐明氰戊菊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一、材料与方法1 动物及其处理 :体重 2 0 0~ 2 5 0g的SD大鼠 48只 ,由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适应饲养环境 1周后 ,按体重随机分成 12个时间组 ,每组 4只 ,雌雄各半。实验前大鼠自由饮水 ,禁食 12h。将氰戊菊酯用色拉油配成 11mg/ml浓度 ,按 5 5mg/kg剂量给大鼠灌胃 ,分别在灌胃后 0 2 5、0 5 0、1 0 0、2 0 0、3 0 0、4 0 0、6 0 0、8 0 0、16 0 0、2 0 0 0、2 4 0 0、32 0 0h经大鼠眼眶静脉丛取血约 5m…  相似文献   

13.
农药杀虫双(单)为我国目前取代六六六重要品种。本实验采用~(35)S-杀虫双,对该农药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排泄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放射自显影图上各组织的显影与放射性测量结果基本相符。~(35)S-杀虫双最终代谢产物掺入含硫组织如软骨等。~(35)S-杀虫双与~3H-杀虫单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排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工业毒物代谢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毒物代谢动力学数学模型在职业接触化学物的危险性评估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探讨了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工业毒物代谢动力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在混配农药中氰戊菊酯对肟硫磷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ig66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共存的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甲苯、二甲苯、丁醇等7种有机毒物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程序升温,用FFAP大口径毛细管柱,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在所建立的最佳实验条件下,7种毒物分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7.9%~99.1%之间,方法检测限为0.22~1.4μg/m l,在方法测定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0.997。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测定作业场所中7种共存有机毒物。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沙蚕毒素类农药──巴丹、易卫杀经口灌胃后,在大鼠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研究。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大鼠尿中代谢物。两种鼠尿样品的TLC图上均呈现七个斑点,与杀虫双及沙蚕毒素最终代谢物Rf值一致。GC-MS的分析结果与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鼠尿代谢物轮廓相符。结果提示巴丹、易卫杀和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的途径有共同特征,即经口灌胃后,在体内首先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按沙蚕毒素的形式进行代谢。  相似文献   

19.
和静脉注射给家兔一次染毒,研究了碳酸亚铊在家兔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血中铊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碳酸它在家兔体内毒物动力学特点是分布极快,呈周身分布,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次为肠、骨、肌肉、脾、肺、。其消除较为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为26.76小时,在体内并有一定量的蓄积,这表明铊对机体有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20.
用静脉注射给家兔一次染毒,研究了碳酸亚铊在家兔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血中铊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碳酸亚铊在家兔体内毒物动力学特点是分布极快,呈周身分布,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次为肠、骨、肌肉、脾、肺。其消除较为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为26.76小时,在体内并有一定量的蓄积,这表明铊对机体有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