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病例资料男 ,15岁。因左肘关节包块 1年 ,来我院就诊。1年前左肘关节处被玻璃划伤 ,经抗感染对症处理好转 ,约 1个月后先后出现 2个鸽蛋大小皮下包块 ,质硬 ,稍活动 ,无明显压痛 ,无关节活动障碍 ,无红肿热痛 ,不伴有全身发热、咳嗽及消瘦。无结核接触史。半年后在外院作左肘关节皮下包块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左肘部结核。X线胸片检查示双肺门影增浓 ,其余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左侧胸腔未见明显异常 ,左肘关节X线摄片示骨皮质稍粗糙 ,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予抗结核治疗 ,并予消炎止痛膏外敷 ,肿块复发。后在我院行包块活检 ,第 1次结果…  相似文献   

2.
孢子丝菌病误诊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真菌性皮肤感染。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的结节、脓肿及溃疡 ,偶可侵犯内脏。此病常易误诊 ,现笔者所遇到的 11例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4例。年龄 8~ 34岁。 10例居住农村 ,1例居住市效区 ,病程 3个月~ 1.5 a。 11例皮损均发生于暴露部位。淋巴管型 8例 ,固定型 3例。淋巴管型均发生于四肢 ,皮损为紫红色或暗红色结节、脓肿及溃疡 ,结痂破溃流稀薄脓液 ,按淋巴管呈现串珠样线状排列 ,淋巴管增粗索状感 ,无压痛 ,淋巴结不大。固定型 2例发生于…  相似文献   

3.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真菌病。病前多有外伤史,病变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邻近的淋巴管,少数侵袭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因本病临床类型较多,易误诊[1]。我院2006—03/2009—03共诊治孢子丝菌病178例,其中35例首诊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误诊率19.23%。最后均依据病史特点、临床表现、真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在非流行地区临床少见,发生在眼部极易误诊。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作者近年来遇到的长时间误诊误治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女 ,54岁。于 1999年 10月在家喂鸡时 ,被鸡啄伤左手背皮肤 ,1周后受伤处出现淡红色丘疹 ,丘疹逐渐长成蚕豆大肿物 ,1个月后肿物破溃 ,流出白色粘稠液体 ,并相继在左前臂皮肤出现 3个从下至上向心性排列的皮损。发病后长期在当地按“脓疱疮”治疗 ,病情逐渐加重 ,于  相似文献   

6.
王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55-856
【病例】 女,41岁。因左侧面部红斑结节溃破流脓半年就诊。半年前不明原因左面部出现一无痛性红斑结节,边界清楚,逐渐增大至约2cm,中央破溃结痂,曾在当地医院疑为“感染、肉芽肿”,予多种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查体:左侧面部见一直径约2cm大小圆形暗红色隆起结节,中央附有黄黑色薄痂,挤压无渗出及疼痛,局部淋巴结不大。查血尿常规正常,X线胸透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眼及眼周的孢子丝菌病报道不多,笔者所见29例均有误诊过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9例是作者经治的病人。女性10例,男性19例。农村患者18人,城市11人。年龄最小7岁,最大54岁,平均21.7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平均4.6个月。就  相似文献   

8.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或 /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 ,好发于中青年 [1 ] ,其外观酷似痤疮、毛囊炎 ,临床极易造成误诊 ,作者自 2 0 0 1 - 0 5~ 2 0 0 2 - 0 7共发现误诊 2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4例。年龄 1 6~ 35岁 ,平均 2 3.4岁。病程1个月~ 2 a,平均 4.5个月 ,发病主要集中于每年的 5~ 8月 ,共计 2 2例 ,占 84.6%。临床表现 :皮疹大多分布于颈、胸、背、肩、上肢等处 ,少数为面部、前臂及下肢 ;为米粒至绿豆大小之毛囊性丘疹 ,间有脓疮 ,分布广泛 ,对称、散在而不融合 ,伴轻度瘙…  相似文献   

9.
3种方法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周洪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41-5841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碘化钾、碘化钾联合伊曲康唑、碘化钾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孢子丝菌病42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4例。1组用10%碘化钾10 ml,3次/d,口服;2组用10%碘化钾10ml,3次/d,口服,联合伊曲康唑100 mg,2次/d,口服;3组10%碘化钾10 ml,3次/d,口服,联合特比萘芬250 mg,1次/d口服。按疗效标准观察8周。结果 8周治愈率2组及3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2组、3组治愈率均优于1组(P<0.05)。结论证明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对二期梅毒误诊为过敏性皮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1岁.躯干、四肢红斑、丘疹伴瘙痒半个月.患者2011-06无明显诱因左肩皮肤出现红斑,瘙痒明显,未予重视,皮疹逐渐增多,扩展至四肢及躯干,并于红斑基础上出现米粒大小丘疹,未予任何治疗.初步诊断过敏性皮炎.患者否认冶游史,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疼痛、脱发及外阴溃疡.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6岁。右侧面部起红疹伴疼痛半个月。查体:右侧颧面部外紫周围见一范围为8cm×7cm大小的红色斑丘疹,边缘高。中央平,部分脱屑,未见脓液,有少许痂皮(图1)。患者为贝壳加工厂工人,负责打磨贝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们2000~2005年应用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治疗孢子丝菌病1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组织胞浆菌病误诊为肺结核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病例报告 例1:男,31岁.因发热3个月于2001-06入院.于2001-03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t38.0~39.5℃,在当地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t38.2℃,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肺部体征(-),肝于右锁骨中线上肋下2cm可及,质中,有轻压痛,脾触诊不满意.入院后先给予抗细菌及对症治疗,体温未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5岁,发现右鼻背肿物1个月,伴局部轻度瘙痒。查体:皮肤局部隆起伴破溃,约1.0cm×1.5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明显异常。鼻部MR:平扫T1WI见鼻背右侧12.0mm×15.0mm×20.0mm结节状等信号,边缘较模糊(图1A);脂肪抑制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图1B);增强后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于鼻部破溃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右鼻背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伴过度角化,见游离层状角化物,其间散在孢子菌丝样物,上皮下炎症较明显,血管扩张,伴出血(图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艾滋病并PCP误诊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就诊,误诊为细菌性肺炎28例,肺结核14例,心力衰竭5例,支气管炎3例,肺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血常规、胸部CT、CD4+T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后效果确诊为艾滋病并PCP.予相应治疗后,治愈28例,好转6例,死亡20例.结论 PCP临床表现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当,基层医生缺乏PCP相关知识及诊断思维局限是该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基层医生对PCP的认识,加强临床与影像科室的合作交流,对可疑艾滋病并PCP者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皮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系双相形态的酵母样真菌,在体内或37℃培养呈酵母样真菌,若培养物孵育于25℃时,则呈丝状真菌,是该属中唯一致病菌种。本例患者因未获得微生物检验诊断而延误5年,现介绍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6岁...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2008年曾报告过“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病1例”[1],该例被十一家医院误诊2a多.近年来临床上仍可见类似的误诊.为了提高对深部真菌病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水平,有必要对该例长期多次被误诊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1病例报告男,21岁。反复腹痛、腹泻0.5 a。0.5 a前腹痛、腹泻,大便3~4次/d,稀黄便,无脓血,2个月后为7~8次/d,黏液脓血便,伴消瘦、纳差,无发热、盗汗;当地抗感染治疗无效,转省肿瘤医院肠镜、胸片及相关检查诊断炎症性肠病。6个月后腹痛加剧、黏液脓血便10余次/d,体重下降7 kg,转诊我院肠镜提示:回肠末端5 cm可见散在溃疡面,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见散在溃疡面及息肉样增生,病检:克罗恩病。查体:T 36.6℃,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5/60 mm Hg;慢性病容,中度脱水,消瘦,心肺无异常;腹低平,全腹软,下腹压痛,肝脾不肿大。实验室资料…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病人早期仅表现为某一系统受损,容易造成误诊。我院1995~1998年收治5例外院误诊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女性,年龄33~36岁,平均34.8岁。误诊时间2个月~4年。SLE的诊断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2 临床表现 5例病人起病时均有发热,体温37.5~39.0℃,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面颊部皮疹2例,皮肤紫癜及月经过多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关节疼痛3例,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