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于了解教工心血管病的患病情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大学全体教工进行健康体检,收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2.99%,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发病有低龄化流行趋势,心电图异常种类达23种.心电图异常与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高校教工的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及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定期为全校教工进行健康体检,掌握教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慢性非传粱性疾病,为个体积累健康基础信息,同时给予有效的医学指导和治疗。方法:对浙江林学院2006年和2007年教工体检部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高校教工健康体检发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教工自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3.
张倩 《新疆医学》2013,43(10):36-37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分布特点及发生率,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阜康市2011年1月~2012年12月3299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体检者年龄、性别、血压进行分组,对检出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41岁及以上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普遍较高,其中51岁及以上检出率最高,31~40岁以下检出率最低,为1.57%.结论: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等.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应加强对高龄人群和高血压群体心电图异常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市健康体检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心电图正常与异常分布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2025例健康体检心电图资料按不同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并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461例,占22.77%。异常心电图发生频率随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男性异常心电图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等,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等和心电图异常改变有关,健康体检检查心电图对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方法:对进行心电图检查的6 500例健康体检者的异常心电图,按年龄、性别实施分类统计,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分布特点。结果:男性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异常心电图中(除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以外),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着健康体检者年龄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对健康成人进行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心电图有利于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工业大学社区教工和家属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疾病的防治。方法:收集35岁及以上教工和家属健康调查资料,采取顺位、构成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64名调查资料中,查出异常人数287人,检出的主要疾病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胆囊炎及胆石症、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结论:威胁安徽工业大学教工和家属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胆囊疾病、代谢疾病及恶性肿瘤。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教工和家庭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相当普遍。高校医院应当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和教工的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职女教工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和2009年某高校在职女教工的妇科健康体检结果,并对两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196人中查出异常者132人,2009年218人中查出异常者151人,两次普查检出率较高的疾病有:阴道炎、宫颈疾病、乳腺疾病、子宫肌瘤、盆腔炎。结论:妇科疾病是威胁在职女教工健康的主要疾病,对其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健康干部职工不同年龄段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年龄段12610名干部职工心电图资料,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①体检人员正常心电图占77%,异常心电图占23%.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15.21%),窦性心动过缓(13.55%),束支阻滞(13.14%),窦性心律不齐(10.03%);②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③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3683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不问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角度分析异常心电网形成的原因。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男性多于女性,汉族多于少数民族,教师多于干部、工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多于中专以下文化程度者。结论:定期健康检查,描记心电网,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心电图表现。方法应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健康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人员中抽取500名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以十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电图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500名体检者中有100名出现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是20.0%;且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的概率越高。结论定期接受体检可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群体,有助于心血管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643例中老年人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燕 《海军医学杂志》2004,25(4):347-349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结果对中老年人群的临床辅助诊断意义。方法:利用对643例中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对健康人和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本次中老年人体检,患慢性疾病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64.23%,健康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52.00%。健康者与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各具特点。结论:心电图检查是健康体检必须的检查项目,可作出预测性辅助诊断,应提高其检查率。  相似文献   

12.
1272例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杨兰英 《当代医学》2013,(15):162-16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分布特点及发生率,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延安大学校医院接收的5346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体检者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对检出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41岁及以上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普遍较高,其中61岁及以上检出率最高,35岁以下检出率最低,近为7.9%。男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束支阻滞、窦性心律不齐等。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男性检出率普遍高于女性,应加强对高龄人群和老年女性群体心电图异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青年人群中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对异常心电图进行讨论.方法 对2012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郴州市城区人群20~59岁共4 020例中青年中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4 020例中青年共检出异常心电图668例,异常率16.6%,异常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年龄段与低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检查对许多心血管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健康体检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心脏健康的监测意义。方法将1200例健康体检者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对其心电图进行诊断,筛查出异常心电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相较于青年组明显增高,男女心电图异常率差异不明显。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各种早搏等。结论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异常心电图中男女占比无明显差异。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能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教工每2年1次的健康体检资料的分析,以了解教工的身体状况。方法对2004、2006、2008年1006例年龄为40-90岁的教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血脂异常、脂肪肝、前列腺疾病、心电图异常、女性盆腔肿瘤及囊性病变、肝胆其他异常、肝胆结石、泌尿系其他异常、血糖异常、泌尿系结石、胸部X线片异常分别占58.0%、32.6%、23.6%、15.2%、15.2%、14.6%、13.4%、6.4%、5.2%、4.3%、3.8%。②男性脂肪肝、血糖异常、泌尿系结石、胸部X线片异常分别占34.8%、6.5%、6.1%、4.8%明显高于女性的28.7%、2.8%、1.1%、1.9%(P〈0.05)。③2004、2006、2008年女性盆腔肿瘤及囊性病变分别占11.5%、15.7%、16.6%。结论中老年教工血脂异常和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心电图异常也居高不下,其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女性盆腔肿瘤及囊性病变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四年的教工体检结果,指导教工的健康保健;方法:通过分析2009-2012年教工的体检结果,了解教工健康状况以及慢性病发病率变化趋势等;结果:女职工保健意识优于男性,男职工脂肪肝、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阳性率均高于女职工;女职工总胆固醇↑阳性率高于男职工;结论:高校教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干部职工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229例职工健康普查的心电图资料,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心电图正常人员约占63.3%,异常人员约占36.7%,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窦性心律不齐(15.30%),ST-T改变(11.72%),窦性心动过缓(6.92%),束支阻滞(3.25%);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