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范畴.中医对PMOP的发病机制和中药防治以肾虚、脾虚研究为多.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表明,PMOP患者大多存在血瘀征象,谢林等[1]在临床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除痛有定处外还有舌下脉络曲张,舌质紫暗有瘀斑等其他血瘀证的表现,且其发生比例高达80%.Meumie[2]通过对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形态测量学比较,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小梁骨内有微血管的改变,认为微循环的变化参于小梁骨内部组织的改变并导致骨力学强度下降.而微循环改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改变.瘀血的存在与PMOP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血瘀证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瞩目成就.本文综述PMOP与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医从血瘀微观角度认识PM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将2389例绝经后骨量丢失的妇女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三阶段,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常见症状和中医证候特征。结果:在骨量丢失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有差异,且绝大多数已有中医虚证表现,症状、证型的排序总体一致;症状以健忘、腰脊痛、腰膝酸软、下肢抽筋、发脱齿摇为主,五脏气血证型以肾虚、肝虚、心虚为主,肾虚兼证以合并肝虚、心虚、脾虚为主,临床常见证型以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胃虚弱为主。结论:绝大多数骨量丢失人群已有中医虚证表现,症状、证型排序基本一致,各个阶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比例随骨量丢失增多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虚证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依据中医证型分为四型,分别为肾虚证、脾胃气虚、肝阴不足以及血瘀证,测量每一证型患者的骨密度平均值、骨矿含量值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密度值由高至低为血瘀证组脾胃气虚证组肝阴不足证组肾虚证组,且肾虚证组与其它三个证型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证型骨矿含量由低至高为肾虚证组肝阴不足组血瘀证组脾胃气虚组,肾虚证组明显低于其他组,与其它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的肾虚证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存在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41-44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全身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破坏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根据绝经后妇女"多虚多瘀"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脾虚、肝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能减少骨量丢失,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钙吸收,并改善疼痛症状,在防治PMOP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将根据PMOP肾虚、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总结临床常用单味中药(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骨碎补等)及中药复方(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骨疏康颗粒、骨灵丸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PMOP防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骨质疏松症研究调查表,收集1419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段(41~59岁、60~69岁、70~85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虚证辨证分为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气虚、血虚证,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阳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肾阴虚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BMI)、骨密度(包括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主要症状、虚证、常见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41~59岁患者549例,60~69岁患者679例,70~85岁患者191例,各组患者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41~59岁比较,60~69岁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亦降低(P 0. 05)。与60~69岁比较,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降低(P 0. 05)。在3个年龄段中,排名第一位的症状均为健忘。肾虚、肝虚在3个年龄段的比例均位列前二,且心虚、脾虚比例也较高,气虚、血虚比例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的比例不断下降,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的比例不断上升。结论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在不同年龄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明显,总体证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组各56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_2升高(P0.05);2组BM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明显;2组BALP、N-MID治疗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骨颗粒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增加BMD,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7.
骨康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建平  邵敏  杜莹 《新中医》1999,31(7):22-23
为评价为药骨康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对3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观察,并与特乐定进行对照。结果:骨康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1.7%。肾虚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骨矿含量及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提示本方既能改善患者的肾虚症状,又能提高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从而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舒筋接骨丸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在湖南省常宁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钙制剂+利塞膦酸钠+舒筋接骨丸口服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钙制剂+利塞膦酸钠+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各部位骨密度值、中医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腰椎L1~4段、全髋关节骨、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逐渐改善,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接骨丸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肾虚血瘀型PMO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各部位骨密度值,并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瘀证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简称 PMOP)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降低有关,其主要特征是骨质高代谢转化,骨量丢失明显,骨小梁断裂,引发骨痛,其主要证侯特征表现为血瘀.自2001年起,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临床调查并归纳分析,将各症状、体征进行血瘀证客观评分,与骨质疏松诊断客观指标相联系,从血瘀的观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初步论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社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范畴。骨质疏松证的中医辨证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对目前已经发表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归纳,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在证候分类表现形式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以"肾精亏虚证"为主,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总以"肾虚"为主,但在具体辨证过程中与患者的年龄、骨密度相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肾虚血瘀"为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表现主要突出原发疾病的证候。临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兼以滋补肝阴、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 ,肾虚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理。运用张氏“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 ,是以“肾虚血瘀论”为理论依据 ,进行辨证施治 ,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对于改善骨痛、腰背痛症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必须将补肾活血法有机结合。发病初期 ,活血对病变发展的防治作用较好 ,而随着疾病的发展 ,补肾法在治疗中渐占优势。因此 ,在完整的治疗法则中 ,早期可偏重于活血化瘀 ,病久则重于补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8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依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肾虚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更低(P 0.05);2组腰背疼痛评分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更低(P 0.05);2组骨密度值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 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 0.05)。结论采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能够改善肾虚血瘀症状,减轻疼痛,增加骨密度,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为南钢街道11个社区)4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共筛选出500例,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中的相关性与规律性。结果: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61~65岁年龄层人数最多,占比36.8%。对5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肾虚血瘀证人数最多(34.2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22.00%),其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痰湿证、湿热证。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医辨证分型中占比较高的为肾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说明肾虚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中医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密度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在龙华医院骨密度室检查的病人,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并填写骨密度记录表,收集的资料应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电脑,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Mann-Whitney U检验,有肾虚证表现者较无肾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气虚证表现者较无气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血瘀证表现者较无血瘀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说明有肾虚、气虚、血瘀证者较无肾虚、气虚、血瘀证者骨量情况差。(2)不同骨量情况下合并证型的分布,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不同骨量情况的证型分布不同。在骨量正常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无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量减少者中,肾虚合并气虚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质疏松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有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肾虚、气虚、血瘀证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骨量情况与肾虚、气虚、血瘀及其相互合并证有相关性,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中,2种及3种复合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单一证型大,说明肾虚、气虚、血瘀多证型的合并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密度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 年8 月~2011 年4 月期间在龙华医院骨密度室检查的病人,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采用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的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并填写骨密度记录表,收集的资料应用EpiData3.02 软件录入电脑,数据采用SPSS15.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Mann-Whitney U 检验,有肾虚证表现者较无肾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气虚证表现者较无气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约0.01),有血瘀证表现者较无血瘀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说明有肾虚、气虚、血瘀证者较无肾虚、气虚、血瘀证者骨量情况差。(2)不同骨量情况下合并证型的分布,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不同骨量情况的证型分布不同。在骨量正常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无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量减少者中,肾虚合并气虚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质疏松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有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肾虚、气虚、血瘀证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骨量情况与肾虚、气虚、血瘀及其相互合并证有相关性,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中,2 种及3 种复合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单一证型大,说明肾虚、气虚、血瘀多证型的合并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密骨补肾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予密骨补肾丸,每次1丸,每日2次;对照组予钙尔-奇D 2粒,每日2次口服,维生素D3500 U,每日2次口服,降钙素100 U,肌肉注射。观察2组肾虚证候改善情况及2组腰椎1~4骨密度改变情况。结果肾虚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86.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密度改变方面2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骨补肾丸能显著提高骨密度,改善肾虚证候,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运用补肾膏方来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其骨密度、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嘉兴市中医医院门诊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或肾虚血瘀证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敏  庄洪  宋文昭 《中医正骨》2000,12(5):9-10
为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共对421名社区绝经后妇女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和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示421名约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60%,与文献记录相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全组妇女肾虚的发病率最高,达73.3%,其次为心虚、肝虚和脾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实性证素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证素辨证的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实性证素:肾虚对照组、肾虚血瘀组、肾虚痰湿组、肾虚气滞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测定不同证型之间的血清代谢产物,并通过多元分析代谢谱之间的差异。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肾虚组与肾虚气滞组、肾虚组与肾虚痰湿组、肾虚气滞组与肾虚血瘀组、肾虚气滞组与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与肾虚与痰湿组5组之间的血清代谢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各组间的差异代谢产物对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有不同的影响,相对应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性证素之间有不同的表达,对于研究中医证素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松益骨方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86例脾肾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包括骨松益骨方组63例、阿仑膦酸钠组61例和联用组62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3组均能有效防止骨密度下降;骨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骨吸收得到显著抑制;脆性骨折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骨松益骨方组和阿仑膦酸钠组(P0.05)。结论:骨松益骨方和阿仑膦酸钠均可改善脾肾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