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杲为脾胃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仲景重视胃气的临证思想,并对重视胃气思想做了重大发挥.李氏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为人身元气之本,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伤及胃气百病由生等方面阐释了胃气的重要性.临证中,重视胃气的盛衰,顾护阳土,调理中焦气机的升降,强调人以胃气为本,为后世研究“胃气”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脾胃病的辨证与护理王蕴珠(河北中医学院050091)脾胃同属中土,共主饮食水谷的受纳、腐熟及运化,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的盛衰与否,常常关系到疾病的预后。脾胃之气又称“胃气”、“中气”,所以古人常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3.
蒋文照教授从事医疗教学50载,临证长于内科,兼及妇儿科,尤其重视扶护胃气。《灵枢·五味篇》曰“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蒋老认为,所谓“胃气”,即脾胃之消化吸收机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因而,胃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可见胃气在人体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曰“正以人之胃气,即土气也。万物无土皆不可,故土居五行之中,而旺于四季,即此义也。由此推之,则凡胃气之关于人者,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调理脾胃治杂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锡涛  路喜素 《新中医》1994,26(6):11-13
本文总结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杂病8字大法,即:补益、调顺、健运、顾护。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损证侯应从脾胃论治,脾居中土,为留邪之地,祛湿邪首当健运脾土。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升清降浊必赖枢机之调顺,存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新病沉疴临证莫忘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5.
治脾十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历代医家,治病多重脾胃,如周慎斋:“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李东垣强调治病须升发脾胃之气而立补中益气汤。叶天士又创立了育胃阴、和胃气等法。然而调理脾胃方法甚多,举其纲要约分为以下十法:一、益气法,又称健脾法。脾虚一证,多  相似文献   

6.
脾胃者,水谷之海,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中气冲和,何病之有?若饮食失调,脾损胃伤,冲和之气致偏,必召疾患。故调脾养胃之妙,贵在饮食调摄。所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难经》)之意正在于此。一、爱护脾胃,是抗病健身的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而调养脾胃则为保生命运运的粮响。《内经》明确指出:“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胃气,实则谷气(亦即神气),生生不已之  相似文献   

7.
试论《伤寒论》中脾胃病的治疗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映前 《河南中医》1999,19(2):13-14
脾胃同处中州,为后天之本,万物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生化有源,四肢百骸得以滋养。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是以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构成了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下,脾胃受病,升降失职,健运失常,不能腐熟水谷,化生资源,则百病丛生。故有“有胃气则生,无...  相似文献   

8.
脾胃与气血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决气篇》)说明了脾生血,统血的功能。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胃为水谷之海,人一身之精神气血,皆此而生。因而调理脾胃,是气血充盈的独特大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镜面舌从虚寒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面舌是指舌苔骤然退去 ,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多认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胃气将绝的危候。临床上遂大剂滋阴之品 ,少佐益气之药 ,或效或不效 ,何也 ?余认为镜面舌并非专主胃阴枯竭 ,而存在脾胃虚寒的病机。以温中健脾之药 ,每能获效。兹略述此诊治体会。  舌苔乃胃气蒸化脾湿而生。正如《辨舌指南》所说 :“舌之有苔 ,犹地之有苔 ,湿气上泛而生 ;舌之苔 ,胃气蒸脾湿上潮而生 ,故曰苔。”苔的有无与胃气的强弱有关 ,此言“胃气”乃指脾胃运化功能 ,“脾湿”应为体内阴津。若脾胃之气强盛 ,脾能“为胃行其津液” ,则舌可得胃气蒸化精微濡养…  相似文献   

10.
唐彦 《河北中医》2003,25(11):826-827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而小儿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尤为迫切 ,但其脾胃功能尚未完善 ,与此种高需求发生矛盾 ,饮食稍有不慎 ,则脾胃易伤 ;倘若诊治不当 ,所投药物也首先损伤脾胃。因此 ,小儿内伤病以脾胃尤多。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脾胃对小儿的影响 ,明代医家万全更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的观点 ,“脾胃一病 ,五乱并作 ,脾胃虚弱 ,百病蜂起” ,故“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 ,小儿尤不可不调理”。如何调理 ,万全认为 :不专在医 ,惟调乳母 ,节饮食 ,慎医药 ,使脾胃无伤 ,则根本常固矣。可谓深得调理之精要。1 调乳母…  相似文献   

11.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气短面白,声微倦怠,食少纳呆,呕吐泄泻,脉细弱,苔薄质淡之证。为补气之主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补气多从脾胃着手,本方以人参大补充气为君,白术健脾补气为臣,茯苓渗湿扶脾为佐,甘草和中养胃为使,四物皆甘温之品,具平和之性,扶助脾胃中土,敷布精微以荫五脏,不偏不倚,而有“君子”之称。张潞曰:“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健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盖人之一生,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  相似文献   

12.
《易经》有言“大哉坤元”,说天地万物以土为最,盖土能生万物也。中医认为脾胃属土,具土之德性。在生理上突出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泉”;在病理上突出强调“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治疗上突出强调健脾养胃扶土乃一切治法之中根本大法,“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大医”。笔者以脾胃学说指导临床,以扶上健脾养胃治疗多种慢性疑难杂病,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上下交损治其中慢性疑难杂病可见心肾亏损,水火不济,阴阳俱虚,气血精津皆明显不足的状况,治疗颇为棘手。补L则…  相似文献   

13.
胃腑与五脏相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所以五脏六腑中皆有脾胃之气。凡脏腑、声色、舌脉、形体无不皆有胃气。正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的病变多影响五脏,而五脏病变又多与胃腑相关.正如李东垣所云:“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临床中因胃气虚弱,营血亏乏而发生心病者屡见不鲜;土壅木郁而致肝病者亦比比皆是;胃弱,土不生金,肺失所养,常可致肺病;胃虚,土不制水,则水泛又多致肾病。等等。故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着重提出了“胃虚…  相似文献   

14.
“胃气”系人的生命盛衰存亡之关键,历来有“得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这里“胃气”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此处“胃气”非“胃气主降”之胃气,乃指脾胃之气而言,是对脾胃共同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的生理基础。什么叫“胃气”?张景岳曰:“正以人之胃气,即土气也。” (《景岳全书》)。脾  相似文献   

15.
医话五则     
虚弱之病、首重调中人之气血津液,均由脾胃水谷之气化生而成,若脾胃不和,食少无以生化精微,既使峻补、不能成功。缪仲淳云:“夫胃气者,后天元气也,以谷气为本”。故《内经》谓:“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可见先天之气纵犹未尽,而他脏不致尽伤,独胃气偶有伤败,以致于绝,则速死矣。故胃气一散,百药难施,若  相似文献   

16.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依赖胃气。"顾护胃气"思想起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17.
内伤杂病斡旋脾胃升降土生万物而法天地。脾胃氤氲消磨水谷,化生气血,为后天赖以生存之本源。东垣所立之升阳益胃、补中益气、升阳散火诸法者,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一伤,五乱互  相似文献   

18.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胃气很早就用于评估危重症患者的预后转归。急性胃肠损伤(AGI)指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有胃气则生”,因而保胃气在AGI治疗中贯穿全程。虚实夹杂引起中焦气机逆乱是AGI的病机特点,早期邪盛为主应祛邪泻实和调畅气机以及时遏制邪损胃气,其中邪实多责之于热、瘀、湿,同时少佐补益脾胃之药以顾护胃气;后期脾胃亏虚为主应补养脾胃增益胃气,鼓动正气祛邪和兼清余邪。“留得一分胃气便留得一份生机”,正确把握祛邪扶正的时机和方向,运用中医药保胃气以期为AGI患者争取生机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用药剂量,一般认为,病重药亦重,越重越有效;其实不然,只要用之得宜,“轻药竟可愈重病”,如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以“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治湿热犯胃、胃气上逆的“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而收“呷下即止”之效。笔者认为临证应用轻剂量(以下简称轻药)不仅能去实,亦可理虚,而理虚多为人所忽略。轻药理虚,意在顾护胃气;其能去实,贵在调拨气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仅具有受纳、运化水谷精微的重要生理功能,而且在机体发病的治疗阶段,又为接受药物和运化  相似文献   

20.
脾胃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四川中医》2005,23(3):36-38
目的: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对重视脾胃的机理进行验证。方法:从《内经》及李东垣等名家名篇中引经据典,说明临床从脾胃着手诊治疾病的重要性,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举例从多方面论证脾胃论学说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结果:临床上诸多疾病,在治疗上以脾胃为本得到满意疗效。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得到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