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γ-聚谷氨酸是一种经由微生物杆菌发酵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水溶性、吸水、保湿、生物可分解性,无毒、安全等特性,可以与其他材料聚合形成新型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目的:综述γ-聚谷氨酸作为药物载体、医学美容、创伤辅料以及骨质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05 CNKI、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 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γ-聚谷氨酸,生物材料,药物载体,生物敷料,化妆品”或“γ-Polyglutamic acid; drug carrier; wound dressing; hemostatant; artifical skin; Cosmetics; biological adhesive; surgical suture; 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206篇文献,最终选择26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γ-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降低毒性、控制药物释放以及提高药物靶向性;在医学美容方面,γ-聚谷氨酸为极理想的长效型安全超级保湿剂;在创伤敷料方面,γ-聚谷氨酸有助于降低血小板在敷料表面的黏附,具有止血促凝作用,能够诱导多种细胞增殖分化,增强生物敷料的稳定性和吸收渗液能力;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γ-聚谷氨酸有利于骨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和降解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关键词:药物控释系统及其载体材料;γ-聚谷氨酸;生物敷料;医学美容;骨替代材料 缩略语注释:γ-PGA:γ-Polyglutamic acid,γ-聚谷氨酸;CPT:camptothecins,喜树碱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35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聚己酸内酯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聚己酸内酯材料的制备、一般理化性质、降解吸收性质和在临床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等。聚己酸内酯一般由开环聚合得到,为半结晶性聚合物,有较好的柔韧性。该材料降解属于水解反应,不在体内积蓄,排泄完全;可以作为手术缝线、骨折固定材料、药物载体等使用。由于它安全、低毒、可生物降解,所以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利用壳聚糖阳离子聚合物特性,以不使用化学交联剂为前提在温和条件下制得的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综述近年来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在药物载体、组织工程、伤口敷料、生物传感器、基因载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4至2011年 ACS数据库和Elsevier Science电子期刊有关壳聚糖聚电解质在生物医用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在药物载体、组织工程、伤口敷料、生物传感器及基因载体中的研究情况。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本身由于生物相容性好,可应用于生物体中作为良好的载体材料、支架材料、伤口敷料及生物传感器,经过与其他阴离子物质复合后可以保护壳聚糖本身良好性质,并且避免了使用化学交联剂所带来的生物毒性。壳聚糖的阳离子聚电解质本性使其能与黏液、阴离子表面和其他大分子如DNA产生强静电作用可有效应用于药物传送、基因治疗、固定生物酶等;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独特的性质如pH值、离子强度、电场敏感性,可使其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改变作出不同响应,实现对生物组织的模拟、刺激响应药物控释,并且壳聚糖具备优异的抗菌性、止血性、亲水性和透气性,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从分子水平设计,以具有营养和药理功能的精、赖和天冬氨基酸为单体,合成聚合和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萘普生为模型药物,用不同摩尔比的聚氨基酸材料聚-(3-羟丙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PH-PAA)为载体,用共价键形式合成了萘普生-聚-(3-羟丙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NP-PHPAA),用IR、DSC、X-Ray等方法对材料作了表征,表明药物已键合于材料,用碱水解法对键合药物进行水解,用HPLC法对药物结合率作了4的磷酸缓冲溶液对键合药物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药物的释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聚氨基酸材料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聚氨基酸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控释药物领域有独特的用途,我们就氨基酸材料在控释药物中类型,侧链修饰性,剂型,结构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种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成型性且它的最终降解产物是H2O和CO2。因此在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制剂等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目的:尽管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已分别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缓释制剂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希望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研究其同时既为支架材料,又为药物载体材料在骨结核疾病造成骨缺损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3-01/2010-06),及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drug delivery、 sustained release degradation、 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 bone tuberculosis”,中文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骨结核等。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57篇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保留31篇进行归纳总结。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有利于骨细胞生长,优于传统的骨修复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体内的缓释降解发挥最佳药效,能够减少药物对全身特别是肝、肾的毒副作用。但是其既作为支架材料又同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文献不多。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聚癸二酸甘油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以丙三醇和癸二酸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制得的一种非线性三维网状的聚酯弹性体,其合成方法近年来有许多优化及改性。同时因其优良的性能,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弹性以及降解性等,可以起到部分恢复替代组织形态及功能的作用,是一种能够广泛用于心肌、血管、神经、皮肤、声带等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及部分应用于电子领域的新型材料。 背景:聚癸二酸甘油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伤口敷料、骨-软骨再生医学中。 目的:归纳和总结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及其复合材料的优化合成,以及其在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在PubMed、Elsevier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分别以“poly(glycerol sebacate)”“synthesis”“cardiac muscle、blood vessels、nerves、skin、drug delivery carrier、wound dressing、bone regeneration”为英文关键词,或以“聚癸二酸甘油酯”和“合成”及“心血管、神经、皮肤、药物载体、敷料、骨”为中文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纳入文献筛选后最终得到4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聚癸二酸甘油酯因具有众多的优良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也证实其适用于组织工程。传统聚癸二酸甘油酯的固化需要高温、高真空和长持续时间,这阻止了聚合物直接与细胞或对温度敏感的分子结合,导致其部分应用具有一定限制。将聚癸二酸甘油酯与多种生物活性材料合成复合支架材料,可以弥补自身应用的相应缺点,而更好地适用于心肌及血管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神经引导材料、皮肤及伤口敷料、骨-软骨组织工程等。此外,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复合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细胞生物学层面,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相信随着研究地进一步深入,在未来其可能会发展成组织替代的重要材料。 ORCID: 0000-0001-5952-9775(周剑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人工血管在临床上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工聚合材料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而成为了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研究的热点。但是单一PCL血管存在疏水性强、细胞黏附亲和力差等缺陷,限制了PCL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了增强PCL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者们应用了各种方法对PCL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或共混成复合物。本文从PCL的表面改性、复合物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表面改性后的PCL及其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了材料的细胞黏附和组织生长性能,这为进一步构建理想小口径人工血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并且易于加工成型,是最具价值的生物医学合成材料之一,可分为惰性聚氨酯和降解性聚氨醋两类.医用惰性聚氨酯材料稳定、耐磨、力学性能好,广泛用于医用装置及人工器官.文中从采用新型抗氧剂,减少醚键,与硅烷嵌段共聚改性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惰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重点;医用降解性聚氨酯材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保、安全、便捷,可作为人体修复材料和智能药物缓释材料,文中从提高降解性及力学性能两个方面,讨论了降解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热点.解决医用惰性聚氨酯材料环境污染问题,降低医用降解性聚氨酯材料降解产物毒性,研发聚氨酯复合材料,加强临床试验将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背景: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球的报道,但这些微球粒径多在10 μm左右,不适合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制备成具有良好降解性的抗结核修复材料。 目的:制备大粒径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特性和体外缓释特性。 方法:以PLGA为载体,将利福平分散于PLGA的有机溶剂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 PLGA缓释微球。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测定微球平均直径和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以溶出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拟合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建立曲线方程。 结果与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电镜观察呈圆球形,分散性好,粘连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80.0±9.4)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3.18±1.36)%,(54.79±1.13)%。体外缓释试验显示突释期内微球释放度为(14.66±0.18)%,前3 d累计释放度(18.09±0.45)%,到42 d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2.17±1.23)%。提示利福平/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结核药物的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PLGA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可以用来制备载药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2.
背景: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材料的聚合程度,有利于改善其相应的理化性能。 目的:观察二期高温、高压处理对Ceramage瓷聚体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色谱仪,分别测试经Solidilite聚合器固化的Ceramage体部材料和经过自控多用途树脂聚合仪在温度120 ℃,压力0.6 MPa,时间7 min条件下二次处理后的材料,在标准基线方法下得到各自的单体转化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常规处理时Ceramage体部材料的单体转化率为(72.7±2.2)%,经二期热压处理后单体转化率为(75.4±1.5)%,提高幅度为2.7%。提示二期热压处理可以显著提高Ceramage体部材料的单体转化率,从而有可能改善材料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材料对胎儿肝干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寻找胎儿肝干细胞新的载体材料。采用改进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加Percoll液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胎儿肝干细胞。选取胎儿肝干细胞的传代细胞,种植于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材料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状况;计算细胞贴壁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OD值);收集载体支架上细胞并计数。取细胞载体进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在细胞培养第7 d进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能促进肝干细胞在材料内黏附并保持其在机体内的形态;载体材料内的肝干细胞功能活跃;在材料表面和三维空间内部培养的肝干细胞均能持续增殖;经过连续40 d共同培养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对干细胞无毒性,人胎儿肝干细胞可以很好的贴附于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支架上,细胞增殖活力良好,标志物持续表达,培养7 d得到的细胞数量增多19.7%。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能促进肝干细胞的增殖,可作为肝干细胞的载体应用于肝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体内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合成及体内降解进行研究,了解埋植剂材料的性能. 方法 Pluronic F68经乙酰封端处理后与己内酯单体(CL)混合,加入催化剂于N2保护的聚合釜中,在140 ℃~170 ℃条件下聚合48 h,用挤出机制成管材.研究致孔剂的工艺、微孔的形成.用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的结构.用氚标记的低相对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胶囊植入大鼠皮下,测定其体内降解、吸收和排泄. 结果 含有F68的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PCL/F68)在亲水介质中F68很快溶出,可形成多微孔结构.该材料起始相对分子量为66 000时,在体内可完整存在2年,2年后降解为低相对分子量碎片,可被机体吸收、排泄,不在体内积蓄. 结论 聚己内酯/F68埋植剂材料在体内可降解并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在体内积蓄,脏器中放射性极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六臂星形聚己内酯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以ε-己内酯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肌醇为多功能基团引发剂,合成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六臂星形聚己内酯(6-s-PCLx)(其中x为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对其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热力学性质进行表征。以此材料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空白纳米粒。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粒径和形态进行表征,通过WST-1比色法探讨该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FT-IR和1H-NMR表明,该聚合物为六臂星形结构;由GPC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 822、31 459、49 533,并呈单峰分布;DSC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Tm)、熔融焓(ΔH)及结晶度(Xc)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制备的纳米粒呈椭圆形,平均粒径在100~200 nm,粒径均一;WST-1比色法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成功合成六臂星形聚己内酯并制备了纳米粒,细胞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学评价载体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载药微球粒径为(253±64)μm,载药率0.52%±0.14%,载药微球rhBMP-2体外释放24h时为15.2%±0.8%,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28d时总计达48.6%±5.3%。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载有rhBMP-2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一种LDL吸附剂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特性 (粒径、孔径等 )进行表征 ;同时在微球上固定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三肽配体制成 L DL 吸附剂 ,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为 14 2 .1μm,孔径为 119.8nm,符合作为 L DL 吸附载体的需要 ;在交联剂与单体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微球孔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 L DL 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小 ,而在其上偶联配体制成吸附剂后 ,又表现出对 L DL 的特异性吸附。本实验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是一种有效的 L DL 吸附剂载体。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感染的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探索一种以可降解材料为载体预防骨感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方法:在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膝关节制作3mm×6mm大小的骨窗,植入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术后1,2,3,6,9,12,15,18,25,30d取心脏血、骨组织及骨髓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内加替沙星浓度;扫描电镜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后,骨髓组织内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在第1天出现了一个较高的高峰,第3-15天药棒释放较平稳,15-30d逐渐降低,但在30d末时的药物浓度仍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1mg/L;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高峰出现于第3天,其余时间的浓度较平稳,并且均大于0.1mg/L;在同一时间点,血标本中药物浓度小于骨髓组织和骨组织内药物浓度。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是表面溶蚀降解,降解残留物为小球状,其内部结构未发生变化,在药物持续释放过程中药棒未发生崩解和碎片化。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具有良好的载药及药物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是获得良好给药系统的关键。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可生物降解,无毒,易于加工制备,因而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材料。本文基于丝素蛋白的结构和特点,综述了它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生物活性较差,不太适合单独用于经皮椎体成形。 目的:探索一种能满足经皮椎体成形填充材料理化要求的具备生物活性的多孔复合材料。 方法:将碳酸氢钠、硫酸钙-脱钙骨基质颗粒粉末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按不同质量比例(1∶40∶60,0∶40∶60,   1∶0∶100)混合构成A、B、C 3种复合材料。检测各种复合物凝固时间、聚合温度、抗稀散性及成型材料的抗压性,以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与结论:A、B组与C组材料的凝固时间、聚合温度、抗压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均符合经皮椎体成形填充材料基本要求,抗稀散性均良好。扫描电镜示A组结合较B、C组材料疏松,材料内部孔隙较多。提示复合材料A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能满足作为经皮椎体成形填充材料的基本条件,且具备较好的孔隙结构,可以进一步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等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