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天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较为兴盛的地域之一,其代表医家、医著不胜枚举。津沽中西医结合医学承袭传统中医学术之本,兼采“西学中用”的治学思路,推动了中医汇通学派的发展。本文以津门名医杨达夫温病学术思想及其辨治常见内科疾病的系统理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西学中用、精研温病的学术贡献,其中包括三焦辨证的理论内涵、三焦辨证的诊疗原则与西医治疗的对应性。并明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寒温一体”的理论特色,将历代伤寒与温病之争合二为一。同时以喘病为例,本于中医寒热、虚实、痰的辨证纲领,融合西医病理机制,体现其中西汇通辨识疾病的思辨模式,以期为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3.
火神派初祖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除了论述扶阳思想外,还以较大篇幅论述了益阴的医学思想,分析和阐述阴虚的病理治疗和各种思路方法的运用,可见火神派并不是一味重视阳气的中医学派,其对于阴虚病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温病派大家吴鞠通对阴虚病亦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结果。通过对比郑钦安和吴鞠通的滋阴思想分析,比较两人在益阴思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风辨治应重阴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风病,一般医家皆主张辨证分型治疗。然作者认为中风病治疗,应结合辨证着重分清有无阴虚,阴虚者须养阴、滋阴,阴不虚须注意护阴。因为中风病的病机可分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瘀)六端,阴虚与其它诸项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中风病的病理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风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对阴虚在中风病病理演变与其它致病因素关系的探讨,敬请大家指正。1 阴虚与气虚气虚鼓动无力可致血瘀,导致脑脉痹阻,是形成中风病重要病机之一。阴津与气相互滋生,津能化气,阴津不足是…  相似文献   

6.
常淑玲 《北京中医药》2009,28(9):712-714
目的 探讨社区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调查84例社区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遗传病、合并病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中风病恢复期以阴虚阳亢证居首(35.71%),其次为痰证(20.24%)、风证(17.86%)、血瘀证(10.71%)、火热证(8.33%)、气虚证(7.14%).合并有一种疾病者以高血压最多(71.43%),其次为糖尿病(34.52%)和高脂血症(22.62%);合并两种疾病者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居多(23.81%);合并三种疾病者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为多(9.52%).中风恢复期并有高血压病与非高血压病的证型比较中,以阴虚阳亢证、痰证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中风病恢复期并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证型比较中,以火热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风病恢复期并有血脂异常与非血脂异常证型的比较中,以痰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病恢复期以虚实夹杂证的阴虚阳亢证为主,在合并病中以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为最多,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仍然是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中风病恢复期并有合并病的证型分析来看,以痰证、阴虚阳亢证、火热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中医基础理论 ,结合中风病临床实际 ,探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提出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认为正衰积损是中风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就正衰积损的理论渊源、病理机转及其产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中风病病机演变过程中 ,无虚则火难炽、风难亢、痰难生、气难滞、血难瘀 ;在正衰积损产生过程中 ,增龄致衰和积因致损互相影响。认为正衰积损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加速性和突变性四大特征 ;积因致损具有七情致损、饮食致损、过劳致损、过逸致损和六淫致损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宋素花 《国医论坛》2012,27(1):53-54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名家叶天士创立的,为温病的辨证与论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临床范例,对临床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临床上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辨治疾病的范围逐步扩大,现将近5 a来其在中医内科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腾  聂志玲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97+1106
<正>1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中风的发病虽然有外风与内风之说,但其病理性质乃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中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阴虚阳亢,风火痰瘀相互为患,一遇诱因激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逆乱,导致卒中。中风病的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  相似文献   

10.
刘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肺系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哮病的中医诊治上,既承继了前人之经验又能在现代医学对哮病的病理、发病机制方面的新发现、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哮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不泥  相似文献   

11.
《东方养生》2010,(5):30-31
禅,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门里有个小故事,一个秀才前往禅寺,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去草地上吃草,但它转来转去都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6.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子午流注针法各取穴方法对比分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对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针刺方法所选诸穴位进行列表比较并找出各取穴方法间的差异。结果:子午流注学说3种取穴方法共选穴次1358次,穴位66个。3种方法取穴重复率很低,穴位总体相同率仅3.03%,两两比较的相同率最高36.36%,而相同时间气血所注的相同经脉为5条,仅占1周期120条经脉的4.17%。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时间观有其合理内涵,但取穴治疗方法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运用宜遵其按时针刺之精髓,但不必拘泥其取穴时间,注重个体化差异,按其特点选取效穴进行针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宋亚光  赵建春  袁慧 《中国针灸》2004,24(9):624-62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大椎等穴以及出疱疹处运用梅花针刺络拔罐并配合艾灸等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阿昔洛韦霜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1.4%(P<0.01),且治疗组治疗3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艾灸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