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未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 (252.5±79.8) min, P=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P=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P=0.049)、≥pT3(P=0.039)、pN+(P=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P=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P=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双线输尿管支架管对于上尿路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6例行上尿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输尿管支架管,观察组患者应用带双线输尿管支架管,对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成功率、术后伤口感染率及尿路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成功率为97.4%(37/38),对照组患者术后拔管成功率为89.4%(34/38),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为5.26%(2/38),对照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为31.57%(12/38),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结论 对于行上尿路手术患者,应用带双线输尿管支架管,临床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1~2006年对68例各种原因引起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局部病变程度,范围及需留置导管时间的长短,选择应用双J或单J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段输尿管梗阻对肾盂内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5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手术组40只.假手术组只显露而不结扎左侧输尿管,手术组将左侧输尿管完全结扎.分别于输尿管梗阻后3d、1周、2周、4周、8周后测定兔肾盂内压.于梗阻前及梗阻后3d、1周、2周、4周、8周留取兔尿液,应用FM-8P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测定梗阻前后尿渗透压(Uosm)变化.分别于输尿管梗阻前后行99mTe-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并测定兔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结果 (1)输尿管梗阻2周后,兔肾盂内压上升到最高为28.5cmH2O,8周后肾盂内压仍然维持很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GFR进行性降低,尿液浓缩功能逐渐下降.结论 肾功能损害随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与梗阻侧持续肾盂内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清除效果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手术,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石清除效果以及尿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道压力(MU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结石清除率,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并结合尿流动力学分析各类症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方法 对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前列腺压和肌电图进行综合性回顾分析,并就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的尿流动力学变化作了比较。结果 40.6%的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34.4%的患者有逼尿肌反射亢进,46.9%的患者有膀膀出口处梗阻,另有68.7%的患者存在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而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的尿流动力学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可能与前列腺或盆腔内局部因素诱发的不稳定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出口处梗阻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双线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71例接受上尿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34例患者使用传统输尿管支架管,术后予膀胱镜拔管;第2组37例患者使用带双线输尿管支架管,术后予牵拉患者尿道口外的丝线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成功率、术后伤口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管后尿路感染及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1组患者中3例拔管不成功(成功率为91.18%),第2组患者中1例拔管失败(成功率为9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而第1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94%),第2组患者中亦有1例出现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Meta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手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eteroscopy,URS)对UTUC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URS对UTUC预后影响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2月29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纳入,对纳入的研究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肿瘤预后资料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回顾性研究,包括4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URS未增加疾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 =0.93,95% CI(0.73,1.13)],多因素合并结果[HR =1.13,95% CI(0.90,1.36)];行URS未增加膀胱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1.13,95% CI(0.82,1.43)],多因素合并结果[HR=1.54,95%CI(0.97,2.12)];对于肿瘤特异生存期,单因素合并结果显示行URS组优于未行URS组[HR =0.68,95% CI(0.48,0.88)],而多因素合并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3,95% CI(0.54,1.12)];行URS未增加总体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7,95% CI(0.46,1.27)].结论 术前行URS并未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期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拔尿管时将输尿管内支架管带出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共3018例输尿管内放置内支架管的病例资料,总结拔尿管时将输尿管内支架管带出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结果 3018例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的病人中,女病人占1052例,其中有13例患者出现拔尿管时将输尿管内支架管带出,11例为女性患者、发生率1.04%,男病人发生2例,发生率为0.1%,11例为2005年前手术的病人、占85%,2例为2005年后手术的病人、占15%。结论术中置管不确切、术后过度活动,拔尿管时气囊未完全抽空等,是拔尿管时将输尿管内支架管带出的主要原因;置管时注意方法、技巧,置管后护理得当,拔尿管时注意方法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拔尿管时将输尿管内支架管带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Niu YN Xing NZ Zhou ZD Chen YD Wang H Zang T Zhang JH Wang JW Tian XQ Wu Z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099-3102
目的 评价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尿动力学特征及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90例T2a~T4a膀胱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加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采用肌酐测定、超声、膀胱造影、静脉尿路影或增强CT等方法进行上尿路功能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尿控情况的随访与尿动力学评价.结果 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之前行膀胱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溢,4例(4.4%)输入袢显示清楚,但未见输尿管显示,其他均未见反流.上尿路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或CT检查,提示18例(20.0%)术后45 d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暂时性轻度扩张,其中1例(1.1%)出现术后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肌酐最高达57 mg/L,但在随访过程中肾盂输尿管恢复正常形态;4例(4.4%)术后3年出现双侧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但肾功能保持正常;其他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日间94.4%(85/90)患者能完全控尿,5.6%(5/90)控尿满意,满意率达100%;夜间41.1%(37/90)患者完全控尿,41.1%(37/90)控尿满意,17.8%(16/90)控尿不满意,满意率达82.2%.尿动力学结果显示,平均灌注末压力为(16±10)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膀胱容量为(316±96)ml;排尿呈腹压排尿模式,最高压力为(87±25)cm H2O,平均最大尿流率为(17±10)ml/s,残余尿量为(33±29)ml.结论 T型原位新膀胱输入袢的抗反流效果令人满意,充分保护了上尿路功能;新膀胱具有良好顺应性,患者控尿能力、尿流率及残余尿量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梗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上尿路疾病致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积水患者52例,分析其成功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肾积水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B超提示肾盂集合系统分离分别为(26.9±5.5)、(22.7±5.5)、(22.2±7.5)mm。内引流效果良好,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后4、6周总体上较治疗前肾积水明显改善(P〈0.05)。各病种在留置支架管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中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可明显改善肾积水。能缓解肾积水所致的腰部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Patheyar V Venkatesh SK Siew EP Consiglieri DT Putti T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11,52(3):e45-e47
We describ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eatures of a rare case of fibroepithelial polyp (FEP) in a duplicated upper urinary tract. The FEP appeared as a T2-hyperintense and T1-isointense filling defect within the dilated lower moiety ureter. Post gadolinium-enhanced images revealed enhancement of the FEP without ureteral wall-thickening or enhancement. Retrograde ureterography confirmed the findings, and the patient underwent ureterotomy and removal of the polyp.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an FEP. It may be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FEP from an ureteric carcinoma based on MR imaging features. MR imaging may be useful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a benign ureteric tumour, and may thus prevent an unnecessary nephroureterectomy. 相似文献
14.
在 5 8例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损伤及狭窄等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引流和内支架 ,置管方法分手术中和内窥镜两种 ,留管时间 1~ 2个月。结果术后没有发现伤口漏尿、感染等并发症 ,认为采用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重建膀胱后对上尿路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将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4只,胶原支架修复组(B组)4只,建立B组膀胱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胶原支架材料修复重建膀胱。两组于修复前及修复后23周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及肾脏超声检查,术后24周行标本大体形态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肾脏超声检查两组动物肾脏形态、血流信号正常。大体观察两组实验动物肾脏及输尿管无结石、新生物。两组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提示组织结构完整,两组肾单位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利用胶原支架材料重建膀胱后对上尿路结构及功能未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组织工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及下尿路梗阻(LUTO)对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将其归类为三组,分别为LUTS伴DI组11例、LUTS合并LUTO组41例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29例,对三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残余尿、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初感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各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初始逼尿肌压无差异(P>0.05).比较LUTS伴DI组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的储尿期指标,LUTS合并LUTO伴DI组DI最大逼尿肌压更高、DI幅度增加(P<0.05).结论 DI患者残余尿及膀胱功能容量减少、膀胱感觉敏感,LUTO伴DI患者DI幅度增加,逼尿肌收缩力增强;最大尿流率对LUTO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诊断DI和LUTO,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