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余用自拟养血活血祛风的“消疣汤”,先后治疗寻常疣21例,全部治愈。愈后观察多年均未复发。方剂组成: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8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桃仁12克、苡仁30克、僵蚕12克、板兰根20克、刺蒺藜20克、白藓皮12克。水煎服。小儿用量酌减。使用本方少则几剂,多则十几剂就能痊愈。例一:袁××,女,18岁,1979年7月就诊。面部长寻常疣已两年,曾服病毒灵等治疗无效,后用本方八剂而痊愈。例二:邓××,女,18岁,护士,1974年5月就诊。手背生寻常疣年余,曾用鸦旦子外敷治疗多次无效,后服本方七剂而愈,至今已十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一、心脾两虚血崩昏厥刘××,女,47岁。1981年4月5日初诊。月经如崩,一周未止。诊断为“子宫功能性出血”,曾用西药医治,未效。血色淡黄,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纳食不香,神疲乏力,头晕,时时昏厥。舌淡少苔,脉虚大而芤。血压80/50毫米汞柱。证属心脾两虚,统摄无权。必补益心脾,养血活血,佐固涩止血。拟黄芪30克当归15克焦白术12克熟枣仁12克元肉12克远志10克海螵蛸12克五味子20克益母草10克。一剂药毕,血止大半,3剂药尽,出血全止,诸证著减,血压升至112/70毫米汞柱,守方减海螵蛸,再服3剂,以收功。《血证论》云:“血崩……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谓崩溃。名曰崩中,  相似文献   

3.
冻疮     
<正> 处方:桂枝30克,防风20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川乌12克,川椒15克,苍术15克,吴茱萸10克。用法:上药加水1000~2000毫升,沸后再煮15~30分钟。用时乘温浸洗患处10~2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连用2天。疗效:治疗Ⅰ°和Ⅱ°冻疮62例,痊愈58例,好转4例。一般用药1~2剂即愈,最多5剂。对Ⅲ°冻疮疗效较差。病例:许某,女,45岁,1984年1月5日就诊。两手背肿痒已1月余。手背皮肤紫红肿胀,多处形成蚕豆至硬币大的青紫淤斑和硬结;左手背第四指掌关节处皮肤溃破(1×1.5厘米),未化脓;自觉双手冷麻,灼痛,瘙痒,  相似文献   

4.
一、齿(?) 贺××,男,45岁。1979年6月24日诊。患慢性肝炎已三年,久治未愈。近月来因郁怒而出现晨起牙龈出血,量少色红,两胁灼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肝功能检查:硫酸锌浊度20单位以上,麝香草酚浊度13单位。此乃情志抑郁,气郁化火,肝火上炎,迫血妄行。治以清泻肝火:龙胆草10克、栀子12克、黄连6克、黄芩8克、当归12克、丹皮12克、香附6克、生地15克。服四剂后,出血明显好转。继服七剂后,  相似文献   

5.
刘某,男,33岁。1989年4月3日,因精子数少不育就诊.患者自觉阳萎,腰酸,神疲头眩,舌淡,脉细尺弱。处以五子衍宗汤加味:五味子、当归各10克,菟丝子25克,枸杞子、覆盆子、仙灵脾、车前子(包煎)各12克,肉苁蓉15克,熟地20克,陈皮5克,水煎服,日一剂.4月6日二诊:上方加何首乌12克。三剂。4月10日三诊:用上方一剂,双上肢前臂出现淡红色粟粒样皮疹,局部有刺痒感,当时未在意,服第二剂头煎后,前臂皮疹增多,并现于胸背部,且间有若干散在大小不一的淡红色风团块,瘙痒不已,恶心。遂自行停药,经用扑尔敏等药,二天后  相似文献   

6.
姚××,男,40岁。初诊:1980年10月26日。患者于一个月前因急性尿路感染口服复方新诺明片剂,一日4次,每次2片。服至第四日,尿路感染痊愈,唯尿量从此增多,竟至饮一溲二。经无锡市某医院诊为尿崩症,迭经中西药治疗无效。刻下除饮一溲二外,尚有畏寒腰痠感,舌淡苔白,脉迟。据证乃是肾阳衰惫,膀胱不约。为处温阳补肾固摄之剂:制附子7克,仙灵脾12克,熟地1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各12克,五味子5克,淮山药20克,桑螵蛸12克。每目1剂,水煎2次分服。  相似文献   

7.
脊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自拟补肾通痹汤(肉苁蓉30克,熟地20克,补骨脂12克,威灵仙12克,仙灵脾10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在临床治疗中常收到满意疗效。如治胡某某,男,49岁。1990年3月13日就诊。颈项疼痛1日,活动不利,左肩(?)刺痛,手指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X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证系肾精亏虚,骨脉不充,血行不畅。治以补肾通痹方加桂枝10克、鸡血藤20克、当归12克。日1剂,分2次服。前后服药15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发。  相似文献   

8.
经闭治验2例     
例一:张××,女,27岁,已婚,工人,1980年4月2日初诊。初次月经14岁来潮,周期30天至35天,每次行经7天净。从1979年11月开始经闭,至今已5个月经水未潮,经注射黄体酮未效,近来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形体日渐消瘦,伴低烧,体温37.6℃~37.8℃,舌淡红少苔,脉细无力,证属血虚经闭,治拟养血通经兼以补气。处方:熟地30克,柏子仁12克,川断、党参、白芍各12克,牛膝、当归、泽兰各10克,黄芪18克,卷柏6克,川芎9克。六剂。药后诸证有所减轻,但低烧仍在,经水未行,舌  相似文献   

9.
小便失禁     
杜××、女、83岁。1980年1月9日初诊。两年前因头上生疮,恣用苦寒之剂,后出现小便频数,经久未愈。近来有加剧之势,服滋阴固涩之品十余剂,反致不可控制,昼七、八次,夜十余次,其量不多,皆不知而自遗。周身畏寒,头昏痛,腰背酸楚,食少,吐后进食则脘痞,乏力少神,口干欲热饮,大便六日未行,心悸不宁,夜少多寐。舌淡,苔薄白中心稍厚而欠津,扪之则润。脉沉弱带弦,右尺沉微。此乃命门火衰,督脉不升,兼饮停胃脘致今膀胱约纳无权。拟温肾壮阳、升补督脉,兼化饮邪之法。附片12克、干姜10克、细辛9克、鹿角霜12克、胡芦巴15克、补骨脂30克,3剂。二诊,药后夜尿减至四次,昼尿三次,皆能自行控制。头痛、畏寒亦大减,纳食增多,大便已行,惟干如羊矢。舌转红润,苔上津  相似文献   

10.
案一:谢××,男,42岁,农民.1983年6月14日就诊.自述腰背部筋肉瞤动抽掣,使身体不自主地向前耸动,并感形寒,肢体疼痛沉重,心悸,小溲不利已逾两月.舌淡苔白而滑,脉沉弦细无力.化验:血钙6毫克/100毫升.诊断:低钙性抽搐.中医辨证为肾虚水泛.拟温阳散寒,化气利水.真武汤合桂甘龙牡汤:附子、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生姜1克.服3剂后身体瞤动抽掣好转,余证亦减轻,继服上方5剂,诸证悉除.复查血钙:  相似文献   

11.
(一)小便不利,同病异治例1:龚某,女,37岁。农民。1962年9月6日初诊。患者小便频数,少腹胀急,延一医,谓为膀胱气化失司,与五苓散,不应,就诊于余。诊其脉,沉而弦,询其因,自谓少儿时曾患此病,已20余年未发。此次月经未潮者两年有余,前月至而不畅,且挟紫块,经后数日,便罹此病。现腰下胀痛,小腹窘急,溺意频数,黄赤涩痛,溺后带血,辗转不安;察其舌,萎白中隐现暗黑。诊为败血淤阻,压迫尿道,治宜活血祛淤。拟:桃仁9克玄明粉12克大黄9克桂枝4.5克川牛膝12克生蒲黄12克五灵脂9克香附12克当归9克黄芩12克黄连6克甘草3克,1剂,煎服。复诊(9月8日):服上方后,诸症大减,溺色尚稍赤,次数减少,溺时仅微痛,再以原方去芩、连加生地9克,1剂而愈。  相似文献   

12.
袁××,男,70岁,务农,1982年9月27日晚初诊。患者昏迷三天,翻其眼睑黑睛直视呆滞,两拳紧握,四肢强直,鼾声如睡,喉中痰鸣,痰涎满口,间有一声长叹,呃逆频频,时自遗溺。脉左浮滑略弦,右滑稍细,苔厚腻而滑,舌稍红。诊为风痰闭厥征。治宜祛风化痰,开窍醒神。拟:羌活6克,防风6克,牙皂8克,姜夏10克,浙贝母10克,陈皮7克,茯神12克,郁李仁12克,远志8克,生龙骨15克,石菖蒲10克,淮山20克,竹沥二汤匙,生姜三片。即服一剂。9月28日二诊:药后涌出粘稠痰涎碗许,呻吟叹息,诸症见减。复拟:羌活6克,钩藤10克,僵虫10克,姜夏10克,陈皮6克,浙贝母10克,郁李仁12克,茯神12克,石菖蒲10克,远志8克,郁金10克,淮山20克。二剂。9月30日三诊:两目转动,并能识人,喉中痰响已失,肢体变软;呃逆间有小作,有时能言  相似文献   

13.
王××,女,40岁,一九七七年九月中旬患鼻渊,经X线确诊为“右上颌窦炎(急性期)”。症见:鼻塞流浊涕如脓,不闻香臭,咳嗽,头痛,饮食二便如常,舌白,脉缓。脉证合参,当属风寒郁闭肺窍使然。乃与葛根汤加味: 葛根10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炙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麻黄3克、桔梗10克、辛荑6克、苡仁10克、自芷6克、党参30克。服三剂后,鼻涕减少;服十剂后,鼻涕转为稠白;乃去苡仁、辛荑,加川芎10克,又服五剂后,鼻已不流涕,且能闻香臭,但牙齿松浮,舌粗,脉缓。宜去辛燥之味加养血之品,改方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产后无乳:催乳汤。 1,方药:砂仁3克肉苁蓉10克当归12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10克炙甘草3克炙黄芪12克穿山甲10克天花粉6克台党参10克熟地6克。 2、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S剂,如乳仍不足时,再服5剂。但必须加强产妇哺乳期的营养和消化功能。 3、适应证:产后气血虚弱而致无乳或少乳者。  相似文献   

15.
王××,男,42岁。1984年4月28日初诊。自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阵发性心前区闷痛半年余,近日加重,伴心烦口渴,寐少梦多、纳谷不香、便秘溲黄。舌红少苔,脉沉缓而结。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构成三联律。服用西药,偶获小效,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据其脉舌辨证,乃气阴两虚之征,拟益气滋阴、养血活血法:炙甘草20克党参9克麦门冬12克生地12克桂枝9克鸡血藤15克丹参30克瓜蒌3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一剂。  相似文献   

16.
例一、王××,女,51岁。初诊:一九七九年七月十六日。头痛头晕已半月,经治十几天不效。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现症:头晕、两太阳穴及颈项疼痛,目不欲睁,夜梦纷纭、周身乏力、食少、饮食乏味、面唇皆淡白。舌淡而润、脉细,病人已停经四年。辨证:血虚头痛。处方:(拟圣愈汤加味)黄芪16克、党参16克、熟地16克、白芍14克、当归12克、川芎4克、炙甘草1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六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17.
<正> 治疗方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8~15克,荔枝核、橘核、山楂核各10~20克,小茴香,菟丝子各8~12克,柴胡,桂枝各5~10克,甘草2~5克。先用淡水将中药浸泡半小时,然后煎服,沸后再煎15~20min 即可。每日1剂,水煎2次。治疗结果:痊愈:阴囊外观大小正常,触诊无囊样感,自觉症状消失。服药5剂治愈者6例,8剂治愈者12例,12剂治愈者6例。总有效率100%。病案举例:刘某,男,9岁。1987年7月10日诊:左侧阴囊肿大如鸡卵1月,不红不热,状如水晶,触之囊样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透光试验阳性,诊为水疝。用加味五苓汤,4剂后阴囊缩小一半,继服4剂,阴囊外观正常,触诊无明显囊样感,获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一、遗尿王××、男、26岁,学生。一九七七年五月六日初诊。自述:从小至今,夜夜尿床,自己毫无知觉,经中、西医院多方治疗不效而来我院就治。现证:头迷健忘,腰腿酸软,身倦乏力,喜静欲寐。二目少神,面色(白光)白,体质瘦弱,表情呆滞,舌体胖嫩,色淡红,苔薄白。六脉沉细无力。辨证;先后天不足,心肾亏虚,神明无主,膀胱失约。治法:补肾填髓,固脬涩尿。拟方: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草20克、草蒲15克、川芎15克、菊花25克、麦门冬25克、蜜芪25克、何首乌20克、枸杞子20克、肉苁蓉20克、桑螵蛸20克、金樱子20克。水煎服。每剂三煎三服,早晚各一次。  相似文献   

19.
黄××,男,38岁。1984年×月×日诊。×天前,肌肤表面发现片状红斑块。初起胸膺部,迅速发至背、腹及四肢等处。伴有发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腹痛、舌绛而干。诊断为热病斑疹。投以消斑青黛饮。服一剂斑疹消退,服二剂痊愈。处方:青黛、黄连各6克、玄参12克、知母9克、生地黄12克、犀角3克、石膏、柴胡、  相似文献   

20.
例一:魏××,女,26岁,工人。于产后两天即发烧40℃。经产科诊断为“产后感染”。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反复作妇科检查,未发现泌尿系感染征象,血培养多次,均为阴性。邀中医会诊时体温39℃,上午下降,下午升高,面红,无恶寒,口干不多饮,食少,舌黯,脉细数。追问病史,产后五天即无恶露。拟诊瘀血发热,予活血祛瘀法。处方:生地2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红花18克(醋炒)、炒荆芥10克、柴胡10克、泽兰12克、生山楂30克。服三剂后恶露即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