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药源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可分为中毒性机制及过敏机制两类。前者与长期或过量用药有关,后者与用药剂量无关。药源性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等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治疗非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本身疾病的药物,尤其对消化道有刺激或毒性作用的口服药物,直接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疾病合并结核病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矛盾或二者疾病症状主次关系发生变化,或由于消化系统疾病造成终止抗结核治疗或暂停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可形成复治结核病、耐药结核病(DR-TB),甚至引起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发生.为达到实施督导下治疗和全程治疗结核病之目的,兼顾治疗并存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疾病,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是引起RE的主要致病因素.RE的内科治疗是采用综合性措施,RE内镜诊断LA分类[1]:B级以上者药物治疗时间至少8wk,维持量治疗至少6mo,其目的是使食管粘膜长期不受酸或碱性物质刺激,消除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和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以抑酸药为主,再给予提高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加强食管蠕动、增加食管酸廓清能力的药物,如:胃复安、吗叮林、西沙必利等均可减少反流,促进食管炎症愈合;同时给予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麦滋林等可作为局部保护作用药.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它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古老而常见的疾病。虽经几个世纪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5.
消化不良与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不良是指餐后上腹部不适、饱胀、腹胀、嗳气以及恶心甚或呕吐,常伴有吐酸和反胃等。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消化不良十分常见。药源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包括多种药源性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主要探讨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消化系统对一些食物和食物制作方法更为敏感。你也许曾吃过最辣的食物而不流一滴泪。而现在,超辣咖喱鸡可能让你的消化系统吃不消,例如发生令人不适的水样腹泻。有时候,根本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腹泻(见后文"腹泻的其他原因")。然而,饮食是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在高龄、长期卧床、药物治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发人群.而VTE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笔者将对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并发VTE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评估工具和预防方法进行简要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8.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简称胸液或胸水)是肺、胸膜或其他许多全身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胸腔积液的病因有100多种,除常见的肺、胸膜疾患外,还可有心脏、肾脏、结缔组织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系统疾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中有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穿孔、腹腔内脓肿和腹部手术后等,常可累及胸膜出现胸腔积液而产生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认识这些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并发症,有助于对疾病整体的判断,关系到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及拟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详细介绍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胸腔积液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ϵͳ�������µĸ�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除一部分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典型,能较快明确诊断外,仍有相当比例的腹痛患者难于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腹痛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也是我们诊断过程中首先考虑的病因.然而,还有一部分腹痛是由于其它脏器或全身疾病而引起(约占所有腹痛病例的9.6%),不易诊断,甚至误诊误治[1].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涉及消化系统外的各科疾病.本文概述了非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腹痛,希望能加强各科医生对腹痛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肠粘膜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各种肠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并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文简要综述当前研制的粘膜疫苗在胃肠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6-05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诊治的住院患者150例,根据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3组,即:50mg组、150mg组及300mg组,每组50例.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使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0例阿司匹林服用患者疾病类型相对较多,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23.3%、21.3%及20.0%;50 mg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150 mg组的16.0%及300 mg组的26.0%(P0.05).结论:阿司匹林临床上使用较多,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胶原性疾病(简称胶原病)多可产生消化系统病变的症状,但也可由治疗药物所引起,其鉴别比较困难。本文就各种胶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及与药物的关系作一探讨。胶原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RA) 在本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性溃疡。不少报道认为其发病与非类固醇抗炎剂和类固醇等治疗药物有关。女性居多,以胃底部较难治愈的单发性或多发性溃疡为特征,H-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内镜检查发现用非类固醇后发生溃疡的有28.6%,  相似文献   

13.
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或干预的药物,常缺乏与妊娠期安全性有关的数据。了解妊娠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实践中的有限证据和相关治疗药物的妊娠安全性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准确评估在妊娠期开展相应诊疗手段的获益和风险。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妊娠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向  李邦库 《内科》2008,3(5):822-823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门脉高压等疾病。全身其它系统疾病或多个系统疾病共同影响下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所以上消化道出血虽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和主要症状,同时也可能是其它多个系统疾病的共有症状。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很重要,特别是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或主要症状,而其他症状不明显或被掩盖时更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的11例患者首发或突出症状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应该出现的症状被掩盖,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诊或延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消化系统疾病的心血管系统表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引起心血管系统表现并不少见 ,常常因此误诊为器质性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食管破裂、膈疝等等 ;常因食管胃疾患引起胸闷、胸痛、气短、大汗等表现 ,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同时也常因食管刺激引起心电图ST -T改变或引起室上速或房扑、房颤。发热和胃肠炎是引起阵发性房颤和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下面就消化系统疾病的心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作一介绍。1 胃心综合征胃心综合征是由胃部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肥厚性胃炎、胃扩张、胃粘膜脱垂以及溃疡病胃后壁…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胰腺炎(DIP)是药源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可引起DIP的药物逐年增加。DIP缺乏特异的临床检测指标及诊治流程,易漏诊。阐述DI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引起DIP的药物及分类,强调在诊断过程中收集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诊治的关键,并告知患者引起DIP的相应药物,预防DIP再发。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心健康,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及社会医疗资源的耗费,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顽固的治疗难题之一.GERD的治疗包括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标准药物治疗、内镜和必要时的外科手术治疗等,但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质子泵抑制...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病因病机探讨、辨病和辨证结合,提高临床疗效、阐明疗愈机制和脾胃方药的研究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归纳如下。1 中西医共同探讨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寻找理论上的结合点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出现的攻击因子和防护因子相互失调。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攻击因子和幽门螺杆菌(HP)的侵袭力较强,而胃溃疡和慢性胃炎则多半是保护因子减弱,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致使H+逆流,胃酸或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损害加重,而粘膜本身…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诊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亦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约占3%~9%.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痛风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神经精神药物、循环和消化系统药物、中草药及其它药物.其中最常见的是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20.
胃动素(Motilin)是一种胃肠道激素,分子量2700,由22个氨基酸组成.其生成细胞主要集聚于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的粘膜隐窝中,神经组织和垂体、下丘脑等中枢系统也有发现,故称为脑-肠肽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神经通路影响胃肠道的运动,与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究与观察血浆胃动素含量与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我们测定了73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浆胃动素,并与51例正常人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做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