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增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9例,入选对象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仪24h血压监测。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高血压组(58例)的收缩压(SBP)夜间下降率、舒张压(DBP)夜间下降率、SBP杓型例数和DBP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中、青年组(51例),而SBP非杓型例数和DBP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及脉压指数。结果 观察组夜间收缩压(SBP)(143.35±12.44)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37.50±11.35)mm Hg,白昼舒张压(DBP)(78.24±11.06)mm Hg、夜间DBP(76.18±9.33)mm Hg、24 h DBP(77.43±10.46)mm Hg、白昼平均动脉压(MAP)(100.17±9.33)mm Hg、24 h MAP(99.84±8.33)mm Hg低于对照组的(85.34±10.74)、(80.42±8.96)、(84.18±9.82)、(105.64±9.86)、(103.61±8.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 SBP、白昼SBP、夜间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脉压、夜间脉压、24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脂水平分成血脂正常组59例(A组),血脂异常组41例(B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血压和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血脂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直观反映血脂异常是加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1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均以非勺型为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非勺型占百分比(86.48%)高于单纯高血压组(76.46%),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晨峰值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以下特点:①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明显,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大。②血压晨峰现象在夜间收缩压水平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明显的患者中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者的血压负荷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阴虚阳亢证52例、痰瘀阻络证34例及肾虚证38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措施,分析其24 h血压改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间的血压均值以及血压负荷值.结果 肾虚证组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之间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及痰瘀阻络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白天平均舒张压与夜间舒张压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证患者的血压负荷程度高于阴虚阳亢证型以及痰瘀阻络证型患者,提示老年性高血压肾虚证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大,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控制老年肾虚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性,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的观察(ABPM),从而探究存在长时间吸烟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戒烟前后血压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诊的有吸烟史原发高血压患者35例为研究样本。比较该组患者在戒烟前后2个月时间内,每天血压波动情况,包括24 h血压波动类型、心率变化、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在戒烟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收缩压以及日平均心率均存在明显下降,与戒烟前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吸烟将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调节功能及心率受到严重影响,指导患者及时戒烟有助于改善心、脑等功能,降低对各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美艳  黄伟  蒙应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4-2435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下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7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7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6%昼夜节律消失(P〈0.05),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8%出现晨峰,而单纯高血压病组70%出现晨峰(P〈0.05)。结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与高血压病伴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明显增加,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靶器官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药卫生》2005,6(13):55-56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动脉高血压”(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血压的升高使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时的负担增大。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最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最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则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7-30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老龄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关联于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16个病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一昼夜收缩压、日收缩压及夜收缩压均值,一昼夜收缩压变异性,一昼夜舒张压、日舒张压及夜舒张压均值,一昼夜舒张压变异性,最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相比24 h收缩压均值、24 h舒张压均值,日收缩压均值、夜收缩压均值、日舒张压均值及夜舒张压均值无显著差异,但伴发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单一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老龄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正相关于血压变异性,故应有效平稳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在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90例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伴冠心病患者42例,非冠心病患者48例患者,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血压仪进行24 h动态监测血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昼间血压水平、夜间血压水平及24 h血压值均较非冠心病组要高(均P<0.05),24 h血压总负荷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较非冠心病组要高(P<0.05);冠心病组血压勺型比例较非冠心病组明显要小(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较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NISSEI DS250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30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组(40例)、原发性高血压2级组(40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组(38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2级、3级组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 SBP/n 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正常血压者和228例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并分组观察。结果正常血压组和1、2、3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结论动态血压能更真实反映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对高血压诊断、靶器官损害(TOD)及治疗、预后判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王黎  马兰  祝艺虹  韩卫星 《安徽医药》2012,16(12):1818-1821
目的初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提供临床诊疗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obile-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高组)及42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正常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y,ABPM),并于ABPM检查同期测量偶测血压(Causal Blood Pressure,CBP)。结果 (1)妊高组患者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多异常,出现心率与血压日节律性不同步的特征;(2)正常组昼夜节律以杓型、非杓型为主要表现类型,妊高组则以非杓型、反杓型为主要表现类型;(3)妊高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妊高组夜间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均明显增高,白天舒张压(DBP)血压负荷值高于收缩压(SBP)血压负荷值;(5)妊高组DBP的血压变异性(BPVI)高于正常组,SBP则无此变化。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双期高血压,具有夜间血压不降或增高、舒张压升高较为明显、昼夜血压波动节律呈非杓型和反杓型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杓型的患者,昼夜节律为反杓型、非杓型和超杓型的患者患有心肌缺血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8(1.15~1.61)、1.24(1.09~1.39)和1.57(1.36~1.7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并发心肌缺血的关键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与卒中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CHD)患者的血压特点及与卒中的关系。方法对59例高血压病合并CHD患者和29例单纯CHD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随访6~13个月,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单纯CHD患者(P〈0.05)。高血压合并CHD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组的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收缩压(SBP)、日间动态SBP、夜间动态SBP、24h动态脉压(PP)、日间动态PP、夜间动态PP都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是高血压合并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