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半暗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黑色神经元辨认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期间的缺血中心区,阐明缺血早期半暗带的范围,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以期阐明半暗带的形态特征。方法 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持续缺血24h(O24R0),缺血4h再灌注24h组(O4R24),以下类推,即O2R0,O2R0.5、O2R2、O2R4、O2R8,O2R24、O248、O2R96组,每组6只动物。实验组经线栓法制成局灶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有关方法,成功地制作经颈外脉至颈内动脉尼龙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适当做了改进,并初步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该模型无需开颅即能观察再灌注损伤,较好地模拟大脑中动脉区缺血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界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①目的 界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范围。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界定脑缺血半影区和中心区。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h,缺血病灶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逐渐扩大;再灌注1~2d最大,波及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之后逐渐缩小;再灌注7~14d恢复到再灌流2h的水平。缺血病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形态和结构过渡区,该区的着色和细胞形态结构界于病灶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即缺血半影区。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呈现坏死特征;缺血半影区细胞主要呈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特征。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中心区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缺血半影区位于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1)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6 h、8 h、12 h、24 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1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 h、6 h、8 h、12 h及24 h各时间点SUR1 mRNA和SUR1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 h达高峰(P<0.05),缺血再灌注后12 h,SUR1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1调节的NCCa-ATP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最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 h.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黑色神经元辨认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期间的缺血中心区 ,阐明缺血早期半暗带的范围 ,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 ,以期阐明半暗带的形态特征。方法 将 72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持续缺血 2 4h(O2 4R0 )、缺血 4h再灌注 2 4h组 (O4R2 4) ,以下类推 ,即 O2 R0、O2 R0 .5、O2 R2、O2 R4、O2 R8、O2 R2 4、O2 R48、O2 R96组 ,每组 6只动物。实验组经线栓法制成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动物脑组织经灌注固定后进行苏木素 -伊红、甲苯胺蓝和铅铀染色 ,分别作光镜和电镜观察 ,并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范围。结果 再灌注后短期内半暗带扩大 ,于再灌注 2 h达最大 (P<0 .0 5 ) ,再灌注 4~ 48h内半暗带范围相对稳定。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内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 ,并随再灌注时间而变化。结论 再灌注最初数小时内由于脑水肿加重使半暗带扩大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杰勇  周岱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7):605-606,610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h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阳性细胞多,而皮层持续时间短,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90min,Fos蛋白表达最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1)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h、6 h、8 h、12 h、24 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1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 h、6 h、8 h、12 h及24 h各时间点SUR1 mRNA和SUR1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 h达高峰(P<0.05),缺血再灌注后12 h,SUR1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1调节的NCCa-ATP 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最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 h  相似文献   

9.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4h明显增多,48h达高峰;VEGF 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4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提示VE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 1h后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 ,阳性细胞多 ,而皮层持续时间短 ,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 90min ,Fos蛋白表达最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 ,出现Fos蛋白表达的区域神经元易于耐受缺血性损害而存活 ,可能是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Fos蛋白的表达存在扩散抑制  相似文献   

11.
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4)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30min时腹腔注射MgSO4(100mg/kg),检测脑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病理变化.探讨MgSO4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结果MgSO4治疗组脑梗塞体积52.86±10.82mm3、神经功能缺陷评分1.33±0.4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gSO4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β 淀粉样蛋白 (β AP)在梗死区的表达。 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存活 6h、1d、2d、3d、7d、14d不同时间 β AP的表达。 ③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1d ,β AP在梗死区及其周围表达开始增强 ,7d时达高峰 (F =92 .6 3,q =5 .2 1~ 2 5 .87,P <0 .0 1)。④结论 β A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表达增多 ,提示β AP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皮层表达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再灌注2h后皮层神经元Bcl-2表达开始明显上调,为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后早期Bax在皮层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加,24-48h达高峰。Bcl-2/Bax的比率在再灌注开始时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结论:Bcl-2和Bax的比率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存亡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通络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大脑中动脉电凝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手术后,通络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动物的行为学得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通络注射液高剂量和中剂量均可显著降低手术大鼠的脑含水量,减轻脑水肿;并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的脑梗死率。结论 通络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参皂苷单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血缺氧都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缺血中心区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而周围的半暗带区以凋亡为主,凋亡对脑梗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缺血神经元的凋亡机制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处于核心位置,凋亡的最后实施通过它的激活而实现。在再灌注时间窗内恢复供血并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DNA链断裂可能参与触发细胞凋亡 ,其形式可以为单链断裂 (SSB)或双链断裂 (DSB) ,SSB代表潜在可修复性损害 ,而DSB则是典型的不可修复性损害 ,是凋亡的生化特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可出现坏死 ,也可出现凋亡 ,该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本实验研究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中DNASSB及DSB情况 ,了解各自出现的模式 ,进一步揭示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选用成年SD大鼠 ,随机分为模型组 (MCAO)、假手术组 (Sham)和正常对照组 (Naive) ;用Belayev等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注模型 ,诱导缺血 2h ,分别在再灌注 0h、4h、2 4h和 48h ,用Klenow及TdT(TUNEL)标记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质及海马的单、双链DNA断裂情况 ;用方差分析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发现 ,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动物脑组织中可见极少量的Klenow及TUNEL阳性细胞 ;MCAO模型组缺血对侧脑组织的SSB及DSB无明显增多 ;缺血侧皮质及海马Klenow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逐渐增多 ,缺血侧大脑皮质的SSB在缺血 2h即开始增多 ,2 4h达高峰 ;而DSB在再灌注 2 4h时才开始增加 ,48h进一步增加 ;海马SSB在再灌注 48h明显增加 ,而海马区DSB直至再灌注 48h才开始增加。证实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可出?  相似文献   

1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中不同时相的表达,以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自体血栓性MCAO模型,在不同时点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后6h表达增强。24h达高峰,在1周、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VEGF主要在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缺血后48h半暗带周边出现血管增生,1周后达高峰。结论 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表达,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增生,对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剑麻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选取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三七通舒组,剑麻皂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灌服蒸馏水,三七通舒组灌服三七通舒胶囊,剑麻皂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450、225、113 mg/(kg·d)灌服剑麻皂素。对比各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LA)水平。结果剑麻皂素高、中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绝对脑梗死体积和相对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剑麻皂素高剂量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剑麻皂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MDA、L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剑麻皂素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剑麻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LA性酸中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糖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0~6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h后再灌注48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