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正>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ESRD患者延长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营养不良在MHD患者中普遍存在[1],我国MHD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是高达53. 6%,其中轻至中度营养不良者占39. 3%,重度达14. 3%[1]。临床上对MHD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有多种方法,如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本中心MHD患者103例,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评分≤10分)和营养不良组(评分>10分),分析影响MHD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103例MHD患者中,营养正常组59例,营养不良组4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95%CI(1.004,1.072),P=0.027]、糖尿病[95% CI(1.113,16.143),P=0.034]、肾病营养知识知晓率低[95% CI(1.253,12.531),P=0.019]为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年龄、糖尿病、肾病营养知识知晓率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综合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MQSGA评估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有63例,占总人数44.37%,营养不良组有79例,占总人数55.63%,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有68例,占总人数47.88%,重度营养不良有11例,占总人数7.74%。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组间CRP、Alb、BUN、TSF、BMI、kt/v、年龄、透析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T/V1.2,年龄、透析龄、Alb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其中KT/V1.2,年龄、透析龄、Alb是其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透析人数以每年7%的速率增长[1]。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作为终末期肾衰竭(MHD)患者的重要肾脏替代疗法挽救并延续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据相关文献报道,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高达60%~88%,营养不良可使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贫血加重,易于感染,并影响心、肺、脑等器官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升高[2]。因此,早期的营养不良护理干预对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日常饮食情况,采用跨团队饮食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老年和非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容量负荷和营养状况,并分析影响其液体超载和营养不良状况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01例,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n=51)]和老年组[≥65岁(n=50)]两组。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实验室指标及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评估两组患者的容量负荷和营养状况,并分析可能引起液体超载和营养不良状况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液体超载和营养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老年组MHD患者相比,老年组MHD患者白蛋白(P=0.006)、前白蛋白(P0.01)、体细胞质量(P=0.03)、握力(P0.05)均明显降低,细胞外液量(ECW)/总水量(TBW)显著增高(P0.01),营养不良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4)。在MHD患者中,ECW/TBW、MIS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而握力(P0.01)、体细胞质量(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1)、握力(P0.01)、体细胞质量(P0.01)与ECW/TBW有关;年龄(P=0.001)、性别(P=0.010)、白蛋白(P=0.001)、前白蛋白(P0.01)、握力(P0.01)、体细胞质量(P=0.003)与MIS评分有关。在多变量分析中,体细胞质量(P=0.001)的减少是增加ECW/TBW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影响液体超载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白蛋白(P=0.029)是影响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老年组的MHD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的体液超载和营养不良状况更为普遍。体细胞质量是引起MHD患者体液超载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是MHD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由BCM评估的体细胞质量可能是评估老年MHD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一种临床有用的方法。临床可应用BCM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MHD患者的人体成分和营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SGA(MQSGA)和血清白蛋白三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评估方法,为选择MHD患者营养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血透中心行MHD3个月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指标:(1)营养不良指标:MIS、MQSGA和血清白蛋白。(2)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等。(3)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肌酐、铁蛋白。统计分析MIS、MQSGA和白蛋白与其他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追踪1年,分为住院组和未住院组,比较两组中MIS、MQSGA和白蛋白的差异,然后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这3个指标与MHD患者住院风险有无关系。结果:(1)MIS标准:118例MHD患者全部为营养不良占100%;MQSGA标准:营养不良占74.57%;白蛋白标准:营养不良占16.95%。(2)白蛋白、MQSGA和MIS与血液生化和人体测量指标呈现相关性(P〈0.05),但是以MIS与其他营养指标的相关系数最大。(3)118例MHD患者中,住院组MIS和MQSGA均显著高于未住院组(P〈0.05)。(4)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MIS与患者住院风险有关。结论:MIS对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更好,可以预测MHD患者的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人体成分测量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2月~2018年10月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96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BIA)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内容包括: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比,瘦体重(体重-脂肪重量),水过多(Over Hydration,OH),干瘦体重(瘦体重-OH),细胞外液与总体水之比(ECW/TBW),结合血清营养指标评价患者营养状态。结果:两两比较显示:对MHD患者营养不良判断的评价,人体成分测量中的干瘦体重指标明显优于瘦体重指标及血清中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胆固醇(TC)对患者营养不良的判断(P0.01);瘦体重指标对患者营养不良的判断优于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胆固醇对营养不良的判断(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体成分测量中的干瘦体重与BMI、体脂百分比呈正相关(r=0.294及r=0.183,P均0.05),与患者年龄、ECW/TBW及OH值呈负相关(r=-0.215,r=-0.198及r=-0.44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瘦体重、年龄、OH值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生物电阻抗技术较血清学对MHD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具有无创、经济、灵活等优点,可用于MHD患者早期营养不良的判断及指导临床对患者营养不良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低蛋白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危险比白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高数倍,因此,纠正患者营养不良、预防低蛋白血症是MH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探讨机体微量元素水平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我们于2011年3月-4月对乌鲁本齐市3家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50例MHD患者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测,以期为预防MHD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营养不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定期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营养不良的诊治至关重要。笔者使用改良的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价不同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要并发症,老龄血透患者一般预后更差,死亡风险更高,其原因是否与老龄患者具有更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炎症状态有关。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年龄≥65周岁的老龄MHD患者,临床观察其MIS,MQSGA,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与非老龄MHD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4月在我院门诊行MHD的36例老龄患者(年龄≥65周岁)为研究对象,64例非老龄(年龄〈65周岁)MHD患者为对照。观察指标:(1)营养不良指标:包括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改良SGA评分和白蛋白水平。(2)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等。(3)生化指标和血常规:包括血浆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总胆固醇(TC)、肾功能、铁蛋白(Ft)、未饱和铁(UIBC)等,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等。(4)炎症指标:包括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老龄组平均年龄(75.19±8.26)岁。以MQSGA标准:老龄组中营养不良者为91.67%,非老龄组为70.31%。老龄组MIS评分(9.19±5.73)高于非老龄组(6.38±4.51);按照MIS营养不良程度划分:老龄组55.56%为轻度营养不良,36.11%为中度营养不良,8.33%为重度营养不良。老龄组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肌酐、未饱和铁和总铁结合力低于非老龄组(P〈0.05),而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老龄组。两组总胆固醇、血常规(Hb、RBC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臂围、中臂肌围、TSF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老龄组透析前后IL-6和透前TNF-α均高于非老龄组(P〈0.05)。结论:老龄MHD患者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且营养不良程度更重;MHD患者具有较高的炎症因子水平,与非老龄患者比较,老龄患者具有较高水平血清IL-6。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是心血管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P,hs—CRP)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心脏及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预测指标。本研究通过测定慢性肾衰竭MHD患者PTH水平及营养不良、炎症与脂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营养不良已经被证实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2008年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协会(ISRNM)专家小组将营养不良统一命名为"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用以描述急慢性肾功能减退患者蛋白质及能量代谢紊乱的状态。有报道指出18%~48%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存在PEW,而在MHD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75%,且与透析相关并发症及高死亡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1-2])。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ESRD替代治疗手段,透析充分是MHD患者长期存活的基础。MHD普遍存在的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贫血、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关系密切~([3])。本研究旨在探讨SF-36量表在评价MHD患者状态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了解MHD感染患者感染特点、预后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M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因素,统计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感染类型。根据MHD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通过对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资料比较,发现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Kt/V1.2、近3个月使用铁剂、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的MHD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感染住院的MHD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细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影响MHD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有:年龄65岁、卧床时间10 d、需要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营养不良。结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Kt/V1.2、近3个月使用铁剂、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为MHD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5岁、卧床时间10 d、需要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营养不良为MHD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HD患者营养不良与感染、新发心血管疾病、再住院、死亡的关系。方法:根据MQSGA评分将1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MQSGA≤10分)与营养不良组(MQSGA>10分),并随访20个月,随访患者感染、新发心血管疾病、再住院及死亡情况,探讨营养不良与上述预后的关系。结果:营养不良组感染率(41.77%vs 20.63%,P=0.007)、新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26.58%vs 15.87%,P=0.044)、再住院率(60.76%vs 39.68%,P=0.013)、死亡率(20.25%vs 7.94%,P=0.026)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MQSGA是感染、新发心血管疾病、再住院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营养不良的MHD患者各种感染、新发心血管疾病、再住院及死亡发生率高,营养不良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肾性骨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 BB基因型、VDR Bb基因型、VDR 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DR 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 Bb基因型,VDR 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 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MHD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DR 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 BB、VDR 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 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肾性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史完整的MHD死亡患者10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6例死亡患者中有59例(55. 66%)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4例(13. 21%)死于营养不良,13例(12. 26%)死于感染,10例(9. 43%)死于肿瘤,10例(9. 43%)死于其他。对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血液检查指标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钙、磷、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磷(OR=0. 436,95%可信区间0. 202~0. 941,P=0. 034)和总胆固醇(OR=0. 347,95%可信区间0. 151~0. 795,P=0. 012)是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营养不良、感染以及肿瘤。控制MHD患者的血磷和总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具有致癌作用的尿毒症毒素的蓄积、继发于尿毒症的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等均是MHD患者恶性肿瘤患病率增加的原因[1]。随着血液透析质量的提高,MHD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58%~80%[2],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MH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3]。尽管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需对MHD患者进行广泛的肿瘤筛查,MH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已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4]。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规律透析且病情稳定的218例非住院MHD患者,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患者的四肢骨骼肌质量(ASM),使用握力计测握力评估肌肉力量,以4 m步速评估活动能力,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218例MHD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是33%(72/218),肌肉减少症组与非肌肉减少症组在年龄、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磷、改良全面主观营养评估量表评分、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加重、空腹血糖的升高,肌肉减少症风险增加。结论: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提示尤其需要关注高龄、营养不良及高空腹血糖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9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52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AS组,46例),分析两组营养不良状况差异.并根据GNA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54例)和营养不良组(44例),分析CIMT与各营养指标相关性.结果 AS组GNA营养不良发生率较N-AS组显著升高(P<0.05);AS组与N-AS组相比HDL-C、Allb、PA、TRF、Scr、Kt/v、Lc、DPI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营养不良组患者CIMT值与各营养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CIMT与HDL-C、Alb、Scr、Lc、Kt/v、GNA评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形成和发展与HDL-C、Alb、Scr、Lc、Kt/v、GNA评分密切相关.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