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量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发糖尿病。并在糖尿病发病后4、6、12和16周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和视网膜组织中钙镁离子浓度的变化。同时对其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溶解液中在发病后4周可测到细胞凋亡,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凋亡程度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视网膜组织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镁离子浓度减少。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视网膜内钙镁离子含量及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存在细胞凋亡和离子含量的异常,这些变化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调亡量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大鼠。实验组用链脲佐茵素(Streptozocin,STZ)诱发糖尿病。并在糖尿病发病后4、6、12和16周检测视网膜细胞调亡和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浓度的变化。同时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病程进行了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溶解液中在发病后4周可测到细胞调亡,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调亡程度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视网膜组织内钠离子浓度的增加、钾离子浓度减少。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调亡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视网膜内钠钾离子含量及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存在细胞调亡和离子含量的异常,这些变化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量的变化。方法 将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只。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cin ,STZ)诱发糖尿病。并在糖尿病发病后分别于第 4、6、12、16周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和视网膜组织中Na+ 、K+ 浓度的变化 ;对照组单纯用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对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 (AbA1c)及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视网膜细胞溶解液中在发病后 4周可测到细胞凋亡 ,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凋亡程度逐渐加重 ;视网膜组织内Na+ 浓度增加、K+ 浓度明显减少 (P <0 .0 1或 0 .0 5 )。实验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与FBG浓度、AbA1c水平、视网膜内Na+ 含量及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γ分别为 7.5 84,7.844 ,7.3 69,6.2 46,P均 <0 .0 0 1) ;而与视网膜内K+ 含量呈高度负相关 (r =-7.65 8,P <0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存在细胞凋亡和Na、K离子含量的异常 ,这些变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酶糖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和具有非酶糖化抑制作用的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氨基胍(100mg· kg-1· d-1)治疗组、糖尿病川芎嗪(150mg· kg-1· d-1)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主动脉,测定组织非酶糖化,观察bcl-2,bax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治疗16周结束,糖尿病各实验组大鼠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各实验组间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各实验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治疗组与川芎嗪治疗组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酶糖化明显升高(P<0.01),氨基胍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较糖尿病组非酶糖化降低(P<0.01)。④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氨基胍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大鼠细胞凋亡改变减轻。结论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川芎嗪抑制非酶糖化、抑制细胞凋亡,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RB3(Tribble3)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心肌细胞凋亡和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12只,糖尿病组12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间质胶原含量,Tunel观察心肌细胞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变化情况。 方法 :将 3 0只Wiste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cin ,STZ)诱发糖尿病。并于糖尿病发病后 4、6和 12周观察两组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 ,同时监测两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糖持续高于 19mmol/L以上 (P <0 0 0 1) ,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视网膜血管铺片见 :糖尿病 4周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明显异常改变 ;糖尿病 6周 ,开始出现血管壁细胞数目减少 ;糖尿病 12周 ,血管壁细胞数进一步减少 ,并出现毛细血管形态的异常。对照组在各实验时点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异常改变。 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最早期的改变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数目的减少 ,然后才发生血管形态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以来在内分泌科就诊的433例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期检测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肌酐和尿蛋白含量等21个指标。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组NDR)、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无增殖期组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比较无增殖期DR组(非PDR组)和PDR组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结果:NDR组281例,非PDR组132例,PDR组20例。PDR的患病率为4.62%,占所有DR患者的13.16%。PDR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和尿白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非PDR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P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并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清热方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影响。方法:65 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活血清热方灌胃16周,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血糖,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western法检测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比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含量升高;活血清热方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含量下降。结论:活血清热方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清热方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影响.方法:65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活血清热方灌胃16周,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血糖,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western法检测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比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含量升高;活血清热方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含量下降.结论:活血清热方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佛山市澜石社区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临床流行病学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社区20岁以上的人群生活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对确诊糖尿病(DM)者进一步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收缩血压水平、高胆固醇、24小时尿蛋白增多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呈显著相关。结论:应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血糖水平较高、高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增多、高血压、高胆固醇的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监测和综合治疗,以预防或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时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以及钙超载、氧自由基与肾脏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肾脏损伤的机制。方法:随机取36 只Wistar大鼠,将其中的6 只作为对照组,另外30只以30、60、90、120、180 min为时限又分为5个实验组。观察各组肾功能、血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肾组织细胞内钙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肾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血清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Cr)水平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至180 min时达高峰,对照组与缺血30 m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及肾组织中MDA浓度、肾组织细胞内钙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60、90、120、180 min 4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3)电镜下肾脏细胞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当发生急性脑缺血时,大鼠血清及肾组织MDA的浓度、肾组织细胞内钙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增加,可通过激活促细胞凋亡的程序而诱导肾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不同时期视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阐明MMP-2在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24)、4周模型组(n=30)、6周模型组(n=30)和8周模型组(n=30),模型组大鼠连续5 d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溶液。4、6和8周时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末次检测后麻醉获取大鼠右眼视网膜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和禁食12 h的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周模型组大鼠死亡3只,6周时死亡5只,8周时死亡7只,存活动物继续进行实验。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同时期正常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而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各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分明、细胞排列整齐,可见单层排列的神经节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状,核较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松散,内核层及视杆细胞层细胞外界膜模糊,数量减少。MMP-2阳性细胞可见棕黄色颗粒沉淀,在神经节细胞层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尤为集中。4、6及8周模型组MMP-2阳性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结论:MMP-2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上表达,并随着糖尿病大鼠模型维持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说明MMP-2与DR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核因子-κB(NF-κB)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两者间的关系,以探讨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24只,对照组24只。糖尿病模型的建立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应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分别于1,3,5个月对大鼠视网膜的NF-κB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大鼠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对照组,微血管管壁完整,基底膜连续完整,内皮细胞、周细胞结构正常,异染色质分布均匀。糖尿病组,1个月时,微血管形态基本正常;3个月时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变形,周细胞异染色质边集、浓染,细胞器结构不清,基底膜增厚;5个月时,内皮细胞肿胀、变形更加明显,并有不同程度增生,血管腔明显变窄,周细胞内异染色质分布不均、边集、浓染,基底膜显著增厚。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NF-κB仅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皮细胞胞质中,细胞核内未见其表达。糖尿病组,从1个月开始,可见视网膜各层细胞均有表达,并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随病程延长,表达进行性增高。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微血管还未出现明显改变时,NF-κB已被激活,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变,NF-κB的表达活性也不断增强。因此,NF-κB在DR的早期发生和后期增殖性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今后治疗DR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RIR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通过对前房加压建立大鼠RIRI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1、6、12、24和48 h,治疗组大鼠用微量注射器于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0.5 nmol·L-1的白藜芦醇5 μL。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视网膜组织水肿,可见神经节细胞空泡样变性,细胞层排列呈现疏松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大量减少,边界模糊,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及神经节细胞变性程度均轻于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视网膜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24和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RIRI大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构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表达水平及升高视网膜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驻极体诱导3T3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公主体对3T3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变化的,体诱导3T3细胞凋亡与游离Ca^2 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300V和-500V驻极体作用3T3细胞48h,即时依次加入CaCl2,A23187,EDTA,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和3T3细胞的凋亡量。结果:(1)负极性驻极体作用3T3细胞后,3T3细胞出现10%的凋亡量;(2)驻极体作用3T3细胞以后,细胞质游离Ca^2 浓度升高,Ca^2 浓度的升高不是由于细胞内钙池的释放,而是由于细胞外Ca^2 内流所引起,结论:驻极体诱导3T3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细胞外Ca^2 内上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