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作为唯一能有效地缓解纯合子型家族性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皮肤和肌腱黄色瘤及阻止纯合子型Watanabe遗传性高脂血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降胆固醇药物Probucol,现在知道是一种抗氧化剂,它的治疗作用是通过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而不是它的降胆固醇效应。已有大量的研究说明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发现最小修饰LDL对基因的调控。它在体外能诱导内皮细胞(EC)JE基因mRNA表达和使单核细胞化学趋向性蛋白—1(MCP—1)含量增加,从基因水平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单核细胞粘着于内皮细胞与机体受到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MM—LDL静脉注射能使血液M—CSF含量升高,组织JE基因mRNA表达增加,富含巨噬细胞的主动脉病变区含有O—LDL和与其有关的特有的活性蛋白和mRNA,以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扩张反应减弱与O—LDL对内皮细胞、内皮依赖性扩张因子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有关,从不同水平的实验进一步说明O—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密度脂蛋白必须经过某种化学修饰才能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免疫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化学修饰形式之一,它是其它各种化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成的免疫复合物。本文综述了有关免疫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
低密度脂蛋白自身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及其循环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均可检测出,且同疾病的程度相关。低密度脂蛋白及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高效地引起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堆积,并促进天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和细胞因子合成增加,具一系列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4.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资料表明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 LDL )浓度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 ( 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在某一特定的 LDL血浆浓度人群中 ,冠心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说明高脂血症与 AS的发生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Steinbery等将氧化 LDL 与单核巨噬细胞( MM)的相互作用认为是粥样斑块 (脂纹 )中泡沫细胞形成的重要机制 ;而且 L DL的氧化修饰也可发生于人体 ,具有多种致 AS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从而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氧化修饰学说 ,具体如下。1 L DL氧化修饰过程及其理…  相似文献   

5.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氧化LDL存在并为粥样硬化斑块始发的中心环节,抗氧化剂能抑制体内的脂蛋白氧化,并对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抗氧化的维生素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泳后凝胶的扫描结果,可净低密度指蛋白(LDL)分为两种亚型,主峰颗粒直径≥25.5nm为A型,〈25.5nm为B型。两类脂蛋白的形成、化学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已有超速离心、凝胶电泳、高效凝胶达滤层析等方法测定LDL颗粒的大小。B型LDL颗粒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  相似文献   

7.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从分子生物水平阐述LDL氧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若干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phiC31整合酶可以介导携带含有attB序列的外源DNA与基因组特定的位点重组,文章分析该phiC31整合酶所介导的外源LDLR表达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LDLR~(-/-))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进行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病变后,通过尾静脉共注射表达整合酶的pCMV-int和带有attB序列的pcDNA3.1-TBG-LDLR-attB的靶向整合载体,同时设置共注射pCMV-int和非靶向无attB序列pcDNA3.1-TBG-LDLR的LDLR表达载体小鼠作为对照。结果 LDLR在phiC31整合酶的介导下,在小鼠肝细胞系中高效、持久表达;体内检测还发现LDLR在肝脏特异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启动子的作用下在肝细胞内特异表达,而且该表达明显改善血脂代谢状况,与非靶向小鼠相比,携带attB靶向整合的LDLR可以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35%左右,主动脉斑块/管腔总面积比减小了19%。结论位点特异性整合的LDLR的表达,降低LDLR~(-/-)小鼠血浆胆固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AS发生的关键启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改  相似文献   

12.
13.
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与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氧化修饰后的分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LDL及其氧化修饰后的蛋白能使血管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从正常表型转化为活化状态,活化状态的血管细胞高表达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其它炎性因子,直接参与了ASCVD的发生和发展。与ASCVD患者类似,脂蛋白异常可能与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有关,而且被认为与ESRD患者的高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关。离体及在体的研究显示,在肾小球硬化中所见到的许多…  相似文献   

14.
氧化与糖基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与糖基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邱近明(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天津300070)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LDL)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中的作用现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因为实验证实它首先可促进单核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后者为As的早期病变。近...  相似文献   

15.
糖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健  曾智 《心脏杂志》2003,15(1):84-85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其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有血管病变者高于无血管病变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 ,尤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sLDL的代谢、影响因素、药物对sLDL的影响及其与上述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血脂异常、干预血糖、控制血压、关注并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规范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泳后凝胶的扫描结果 ,可将低密度脂蛋白 (LDL)分为两种亚型 ,主峰颗粒直径≥ 2 5 5nm为A型 ,<2 5 5nm为B型。两类脂蛋白在形成、化学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已有超速离心、凝胶电泳、高效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测定LDL颗粒的大小。B型LDL颗粒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 (AS)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  相似文献   

20.
同型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