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掌握南京地区人群日本血吸虫抗体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南京地区3个流行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并采血检测血吸虫抗体.[结果]共调查2 993人,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7.38%(221/2 993),几何平均滴度(GMRT)为20.4;女性GMRT显著高于男性;20~29岁年龄组GMRT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组GMRT显著高于小学、文盲文化程度组.抗体滴度全频率分布曲线显示,0~组占92.6%,10~组、20~组、40~组分别占2.7%、1.6%、2.9%,抗体水平全频率曲线和百分比乘幂趋势曲线均呈"\"型.[结论]南京地区人群日本血吸虫抗体水平低,呈低流行区人群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行性而成为当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检测循环抗体成本低、操作简单、受宿主免疫状态影响小、可行性强,但治疗后抗体可多年维持较高水平,疗效考核价值不高。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寻找治疗后消失较快的抗体,即短程抗体,以提高检测循环抗体的疗效考核价值。检测循  相似文献   

3.
用IHA法对湖北汉川县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3个村3~70岁人群进行特异性抗体IgE检测,对IHA阳性者检测IgE基线水平。吡喹酮化疗后3~7个月检测期终IgE水平。完成IHA阳性期终观察115人,其中化疗组84人,未化疗组31人;前者lgE阴转率78.57%,明显高于后者的阴转率24.14%,IgE的GMT下降幅度亦明显高于后者,结果显示化疗是致IgE水平下降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两组影响lgE动态的共同因素是啥酸性粒细胞计数(EOSCUT)和疫水接触指数(WCI)。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分子诊断抗原(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室诊断尽管可采用病原学方法,但其敏感性低,操作复杂,现多以更敏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来替代或补充病原学方法的不足。文中就血吸虫分子诊断抗原(抗体)主要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旋毛虫肌蚴非水溶性沉渣中提取的脲溶性抗原与日本血吸虫不同阶段免疫血清的交叉反应性,我们采用EITB法进行了免疫印迹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甲叉丙烯酰胺,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丙烯酰胺,购自Fluka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日本进口分装;DAB、NC膜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其它试剂均为国产。1-2 旋毛虫脲溶性抗原制备:从感染旋毛虫第5周大白鼠肌肉中分离肌蚴,加入3倍体积PH7-20-01MPBS液,低温下高速匀浆15分钟至虫体完全破碎,4℃冷浸过夜,次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候选基因SJCHGCD6309(登录号为AY813032)进行分析,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数据库消减杂交”(DigitalDifferentialDisplay,DDD)方法筛选出在日本血吸虫雄虫中特异表达的候选基因AY813032,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细胞定位、蛋白序列等特征,并预测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结果AY813032蛋白由287个氨基酸编码,属于Cwfl5/Cwcl5结构域家族,定位于细胞核,有8个磷酸化位点,理论等电点(pI)为5.10,分子量为32.17kDa,该蛋白在日本与曼氏血吸虫之间具有较高保守性。结论AY813032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候选基因,可能与日本血吸虫性别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耕牛进行了血吸虫抗体水平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一、调查地区1.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开化县星口乡庄埠村原属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该病的标准。2.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绍兴县平江乡平江村原属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1979年及1985年分别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该病的标准。二、ELISA方法1.抗原:用可溶性血吸虫虫卵抗原,参照文献(段芳芬等,1981)制备,用棋盘滴定测出抗原的最适稀释度为1:1000。  相似文献   

8.
黄牛体内日本血吸虫衰老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日本学者桂田(1904)发现日本血吸虫以来,对日本血吸虫的形态及在不同宿主体内的发育和存活的研究有藤浪(1904)、宫ID(1916)、Faust和Meleney(192)、Severughaus(192)、多田(1928)、董长安(1957)、许学积(1958)、李佩贞(1959)和何毅助等(1959、1962),而虫龄均在一年以下。罗杏芳等(1985)对水牛体内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5年的观察。1983年以来,我们在日本血吸虫的适宜宿主黄牛体内进行日本血吸虫衰老现象观察,以探索其在黄牛体内的消亡规律,积累病原生物学基础资料,为消灭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部位血清样本对间接血凝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影响。方法对铸造厂生产工艺及照明情况进行调查,对照明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照度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体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清样本,用间接血凝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时检测结果一致。对血清样本抗体检测成阴性、阳性的判定不产生影响。结论基于血清样本易获得、采集快捷、减轻病患痛苦等因素,建议可采用手指血采集的血清样本用于血吸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地区钉螺对云南大理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为今后教学科研所需尾蚴提供依据。方法 采自国内3省的钉螺以钉螺与钉螺40:1的比例进行群体感染,观察3省钉螺对大理地区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地区钉螺对云南大理日本血吸虫易感性不同,湖北、安徽、云南的感染率分别为42.0%、28.6%9.5%,各地钉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省钉螺对云南血吸虫的感染率以湖北最高,云南最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锡克氏试验方法,对三峡库区秭归县的1088人的白喉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阳性率为20.40%,说明该县有79.60%的人群对白喉产生了免疫力,基本上形成了免疫屏障。从而预测白喉在三峡坝区之首的秭归仅可能发生散在病例,不会发生流行。本研究表明,自从实施计划免疫和冷链工作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小年龄组儿童的免疫力。今后应搞好计划免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琴  汪洋  李革  王琳  潘桂超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80-282,285
[目的]了解和分析三峡库区就地后靠移民的心理特征及存在问题,为政府制定移民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定性方法主要包括对后靠移民的深入访谈及对移民主管人员的关键人物访谈.[结果]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在搬迁前后,职业构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构成及整体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居民,有明显的焦虑心理,且老年和女性移民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结论]政府应加大对移民的经济扶持,后靠移民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是老年和女性移民.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5~2006年,调查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自血吸虫病疫区引进的植物情况;流动人口和引进的动物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血清HHA检测);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三峡库区存在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大量植物,未发现钉螺;调查流动人口552人,曾感染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5%;流动人员的血防知晓率(19.02%)显著高于当地居民(4.85%);从疫区引进大量牲畜,未发现感染血吸虫动物.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增加血吸虫病传染源传入库区的危险;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习惯有利于血吸虫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引进疫区植物数量、钉螺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植物引进、流动人员和动物的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现状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柳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92-4694
[目的]深入了解三峡库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方法]2006年10月以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查了124所库区乡镇卫生院。[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库区农村卫生人员总数偏少(每千人口医师数约为1.14人),学历偏低(无学历及中专学历共占76.67%),专业分布不均衡;未来5年内库区卫生人员需求总量较大(每院每年平均2名左右),学历层次以大专毕业生(1.37人)及以上为主,专业需求以全科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及护理专业为主。[结论]库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人员数量少、专业学历低、结构不合理等现状使库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加快库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是促进库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保障农民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重庆段2004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的第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三峡人群健康监测点传染病流行情况。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峡人群健康监测方案》收集资料,采用“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年各监测点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2种共2260例,报告发病率为579,0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5种877例,报告发病率为224.72/10万。发病居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以病媒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仅有乙型脑炎发生,发病率为0.77/10万。结论:三峡库区2004年传染病发病为5年来最高水平,与国家实行网络直报有关。由于蓄水前的库底卫生清理工作进行了大面积的消毒、灭鼠工作,随着工程施工、移民新址建设和移民搬迁,与环境变化关系较为密切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海盐县7年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海盐县1996~2002年流动人口肺结核监测结果。方法:对1996~2002年结核病监测年报表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新登记肺结核病人119例,年均新登记率90.46/10万,其中涂阳新登记率34.41/10万;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占全县病例数的4.76%上升到16.13%;以15~34岁为主,占75.63%;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82.98%。结论: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高,病情重,对其进行肺结核免费治疗管理,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是控制结核病至关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真芳  刘达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662-663,667
目的:探讨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前后居民物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库区居民QOL的因素。方法:建立适合库区居民物质QOL的指标体系,对库区移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综合指数法,用SPSS12.0、SAS8.1统计数据。结果:移民前城乡居民QOL综合指数(CI)分别为38.62、28,16;移民后分别上升为46.42、36.08。城镇居民移民后QOL较移民前有显著改善(t=3.333,P〈0.01);农村居民移民后亦有显著改善(t=4.058,P〈0.05)。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一级指标指数增长大于10的为住房状况、水电气、邮电通讯、环境卫生;增长大于0而小于10的指标为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消费;社会治安方面略呈负增长。结论:三峡库区移民后居民QOL有一定改善和提高,但一级指标指数增长幅度有较大的差异,农村移民后遗留的问题较城镇更多。必须加快库区经济建设,继续提高库区移民生活质量,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姜油、大蒜籽浸液、生姜液3种植物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分别吸取生姜油、不同浓度的大蒜籽浸液,生姜液100 μl于载玻片上,观察3种植物剂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时间;并用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经灌注法加撕碎法收集虫体,计算感染率. [结果] 100.00%浓度的大蒜籽浸液、生姜液、生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分别为1.6 s、24 s、19.8 s,三者杀灭尾蚴时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50.00%、25.00%、12.50%的大蒜籽浸液与生姜液杀灭尾蚴时间分别为6.4 s、30.8 s、50.8 s与10.2 s、34.8 s、419.4 s,相同浓度的大蒜籽液与生姜液杀灭尾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对小鼠无感染性,感染率为零. [结论] 生姜油、100.00%~25.00%的大蒜籽浸液与生姜液均有较好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相同浓度下大蒜籽浸液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农村井水水源卫生现状,为采取改善井水卫生的相应措施提供信息. [方法]抽样调查,从三峡库区各区县乡村抽取部分井水源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 [结果]共调查73处井水源,其中68.5%地势较低,21.9%取水不方便,42.5%周围30米有污染源.大部分水井结构不符合水源卫生防护要求,仅4.1%的水源定期消毒. [结论]三峡库区农村井水水源卫生现状亟待改善.实行经常性的水源卫生监督监测,指导村民采取日常净化消毒措施,改造水井结构,消除水井周围污染源和开展饮水卫生健康教育等,是改善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经济可行又现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