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儿夜啼与五脏的关系及辨证归经施治等方面系统阐述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夜啼的临证思路.中医学认为脾寒、心热、惊恐、食滞均可致小儿夜啼,病位主在心、脾,但与肺、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小儿夜啼需充分考虑脏腑之间的生克与助制关系,辨证归经施治.心火内扰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心经,清脾经、清后再补脾经,清肝经,补肺经,补肾经,清后溪;脾胃虚寒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脾经、补心经,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清心经;暴受惊恐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清肝经,清心经;食滞不化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脾经,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补肾经,清或补肺经.同时注意预防和调护,防止他病的传变.  相似文献   

2.
陈辉 《河南中医》2003,23(4):52-52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磁珠耳穴贴压治疗婴儿夜啼 3 0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均经本院儿科诊断 ,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男 18例 ,女 12例 ;发病年龄最小 3 5d ,最大 11月。2 治疗方法以 0 .2cm直径的圆磁珠 ,放在 0 .8cm× 0 .8cm的胶布上按贴耳穴神门、脑、心。脾寒所致者加脾 ;惊恐所致者加肝。嘱家长每日每穴轻轻按压 2次 ,双耳交替贴按 ,每隔 2d换 1次 ,3次为 1个疗程。3 疗效标准及结果治愈 :夜啼症状消除 ,随访半年无复发 ;显效 :夜啼时间明显减少 ,或治愈后又复发 ,继续…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98—2003年治疗婴儿夜啼70余例,其中对36例1岁以内的婴儿进行推拿治疗,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推拿组36例,为1岁以下婴儿,男19例,女17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25天。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25天。所有病例血钙正常。方法,推拿组取穴: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平衡阴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每日1次,每次20min。对照组分别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口服乌药散加减,导赤散治疗3天后判定疗效。琥珀抱龙丸,每日2次…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确诊的夜啼患儿,排除疾病性及拗哭者,亦排除因护理不当所致夜啼。患儿最大1岁,最小3个月;病程长者1年,短者1个月;曾治疗无效者23例,未治疗者9例;夜啼通宵达旦者5例,定时哭啼者3例。治疗方法 红花2~3g,水煎加冰糖少许,代水服。效果:治愈28例,好转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讨论 婴儿夜啼是由于患儿神经系统不健全,对内外刺激不适而产生的一种表现。中医有脾阳亏虚、心经积热、惊恐伤神等三种辨证分型。笔者认为夜啼的关键是神魂不安守其舍。心藏神,主血脉;肝藏魂,主藏血;营血充盈而流通,则神魂得安,夜啼可止。红花活…  相似文献   

5.
婴儿夜啼 ,多见于初生婴儿 ,白天如常 ,入夜啼哭不安或定时啼哭 ,甚则通霄达旦 ,待到天明 ,安然无恙。此症原因较多 ,或脾寒、或心热、或惊恐、或积滞 ,应当辨证施治。笔者自 1 996年 5月至 1 997年1 0月 ,以自拟“钩蝉通灯汤”治疗婴儿夜啼 56例 ,疗效比较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6例中 ,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4个月~1 1个月 ;病程 8天~ 1月 ;43例经西药镇静剂治疗有的当晚能入睡 ,但第 2天后又夜啼不宁。2 治疗方法基本方 :钩藤 (后入 ) 1 0 g,蝉衣 5g,木通 5g,灯心草 2 g。若腹痛者加乌药 5g、白芍 5g,烦躁面赤者加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夜啼证多见于初生婴儿,闽南泉州地区民间常用四味镇惊散治疗本证,疗效显著。四味镇惊散由茯神6~9g,钩藤3~6g,蝉衣(去头足)3~6g,生地黄3~6g组成;挟伤食者加焦三仙;兼有惊恐者加珍珠粉、煅龙牡;兼脾虚寒盛者加白术、高良姜等;兼心经有热者加竹叶心、栀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注意保持小儿住室安静舒适,调节室温,注意保暖,饮食不过饥过饱。夜啼多因寒而痛,因惊而神不安,因热扰心神而烦,因食滞胃脘,胃不和而卧不安所致,其中以热、惊为主要病因。方中茯神具有健脾胃、安心神作用为主药;蝉衣具熄风止痉,疏风热,镇惊作用;钩藤入肝经,清…  相似文献   

7.
夜啼多见于周岁内的哺乳婴儿,多与心经积热、脾胃受寒、卒受惊恐、瘀血阻络[1]、胃肠积热[2]、少阳郁热[3]、心脾气虚[4]等因素有关。本文仅就近十余年来各地治疗本症的报告加以整理介绍如下。内服药法王氏[5]报告684例,均用古方调中散方(木香、川楝子、没药、茯苓、桂枝、青皮、莱菔子、枳壳、槟榔、炙甘草)煎服治疗,兼心热者加黄连、木通、竹叶;惊恐者加钩藤、天麻、琥珀。结果治愈率96.2%,总有效率98.97%。王氏[6]报告158例,以蝉花散(蝉衣、薄荷)为主方,心热者67例,主方加川黄连、淡竹叶;惊恐者41例,加僵蚕、胆星;脾寒者33例,加炮姜、人…  相似文献   

8.
夜啼主要见于初生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日夜啼.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应当辨证护治。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夜啼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耳穴手压法治愈小儿夜啼24例,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收治,年龄为初生后婴儿1个月~1周岁;男9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10.
答: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腹部中寒而夜腹作痛)、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婴幼儿夜啼,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虽多属生理性,但必要时可施以药物调治.婴幼儿内服药物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石婵  胡淑萍 《光明中医》2016,(14):2032-2033
夜啼为儿科特有病种,古医籍中又称儿啼、躽啼,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脏腑柔弱""全而未壮"的婴儿。在夜啼的治疗上,西医缺乏明显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认为,夜啼主因脾寒、心热、惊恐等原因所致,通过辨证,采用中医治疗小儿夜啼往往能取得较快较好疗效。通过跟随导师,观察发现,在临床上小儿夜啼多数由"寒"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近代各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法、选穴及手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和异同点,为今后临床应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梳理各小儿推拿流派著作中关于心经积热型夜啼的相关治法、处方,对其中的选穴和手法的种类、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探析不同流派的治疗特点。结果:共收集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的小儿推拿处方10个,治法以清心泄热为主,涉及穴位26个,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天河水、小天心、肝经、手阴阳、心经及小肠等,其中小儿推拿特定穴占比80.77%(21/26),十四经穴占比19.23%(5/26);上肢部穴位占比84.62%(22/26),头面及躯干部穴位各占7.69%(2/26)。使用频次最高的小儿推拿手法为推法,占比66.23%(51/77)。结论:各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法以清心泄热为主,选穴以天河水、小天心、肝经、心经、小肠、手阴阳为主;取穴多为上肢部的小儿推拿特定穴;手法操作以推法居多。除以上共性之外,各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治疗理论,丰富了治疗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用穴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0)软件,统计所有穴位的频次、穴位组合特点及核心穴位组合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105张,涉及穴位86个,常用穴位27个,高频穴位组合28个。结论推拿处方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为小天心、肝经、脾经、心经、腹5个穴位,可为临床小儿夜啼推拿基础治疗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则啼哭吵闹,夜不得卧。夜晚或间歇发作,或定时啼哭,或持续不已,甚则通宵达旦;民间称为“夜啼郎”。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大人的工作休息和小儿的身心健康。引起小儿夜啼的因素较多,如饥饿、尿浸湿、便意、断乳、包扎不当或被褥过冷过热等,而这些一旦纠正即可不医而愈;而由于心脾伏热,脾寒心热,暴受惊恐则是小儿夜啼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半岁以下小儿多见,因小  相似文献   

15.
<正> 秋季腹泻是婴儿的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为病毒性肠炎。笔者自1986年9月~11月用推拿法治疗婴儿秋季腹泻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78例中,男46例,女32例;不足6个月的24例,6个月~1岁的54例。病程多在3天~1周内。治疗方法取穴:运八卦5分钟,补脾、清胃各5分钟,推大肠10分钟,揉外劳宫5分钟。若兼易惊、夜寐不安、哭闹者,加捣小天心,掐五指节;若兼腹胀者,加分推腹阴阳。  相似文献   

16.
小天心位于手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操作多用揉、掐、捣、掐揉的方法,具有清热利尿、镇惊安神、明目、通经络、发汗解肌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惊风、夜啼、小便赤涩、黄疸和斜视、视物不明等病症。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古今文献,对小天心的定位、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同时从传统与现代医学2个方面探究穴位机理,以期更加...  相似文献   

17.
穿山甲治疗小儿夜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  郭丽 《中医杂志》2002,43(3):173-173
夜啼多见于初生婴儿,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炮穿山甲研末冲服治疗小儿夜啼,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具体方法:炮穿山甲研极细末,每次0.25g,每日临睡前开水冲服。  相似文献   

18.
<正>便秘儿童往往厌食伴五心烦热,饮食很难调理,可以推拿治疗。推拿穴位为:清胃经200次,补脾经200次,清大肠经500次,揉上马2 min,运外八卦200次,推下七节500次。伴厌食者揉板门,掐四缝;伴五心烦热者,揉小天心,清天河水。逐穴相配,调理脾胃功能,通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所入选的病例均来自山西省中医院康复科门诊,于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患儿,对所选60例夜啼患儿,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治疗7 d后各辨证分型的临床疗效,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24 h睡眠时间与夜啼发生次数。结果:(1)脾虚气滞型患儿有效率85%;心经积热型患儿有效率90%;惊恐伤神型患儿有效率95%。60例患儿治愈37例,治愈率61.67%;好转17例,好转率28.33%;未愈6例,未愈率10%;总有效率为90%。(2)治疗前,各辨证分型中24 h睡眠时间与夜啼发生次数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所有患儿24 h睡眠时间明显高于治疗前,患儿夜啼发生的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夜啼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减少了夜啼发生的次数,还大大提高了患儿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朱砂外用治疗小儿夜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啼是婴幼儿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睡前哭啼 ,入睡困难 ,或睡后突然哭喊 ,表情惊恐 ,如此频繁发作 ,多则每晚数次。民间常应用朱砂治疗本病 ,笔者将之验之于临床 ,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共 2 5例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8例 ;年龄 3个月~ 3岁 ;病程 2天~ 5个月。均排除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及其它不适所致夜啼。治疗方法朱砂 1 .5~ 3 g( <1岁者 1 .5g,1~ 2岁者 2 g,2~ 3岁3 g)研细末 ,加入适量白酒摇匀。用食指蘸取混合物外涂双手劳宫穴、涌泉穴、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 ;在涂抹的同时按揉上述穴位 2~ 3 min,至局部红润温和。每晚睡前 3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