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间关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在微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动物实验部分用wistar大鼠制作微血栓动物模型,临床部分观察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测定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等相关因子,观察微血管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微血栓形成动物及病人CEC、血浆TXB2,ET明显增高,而患者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微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密切,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又能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金保哲  张新中张超 《医学信息》2007,20(6):533-534,538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含量变化与损伤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分别检测不同时段脑脊液中IL-6、IL-8的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第1天脑脊液中IL-6、IL-8含量显著升高,第3天降至最低(P〈0.01)。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脑脊液中IL-6含量与重型颅脑损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脑脊液中IL-8含量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脊液中IL-6、IL-8含量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6、IL-8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指导治疗、判断伤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甲状腺激素、内皮素 (ET)、泌乳素 (PRL)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对交通事故中 4 6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T3 、TT4、TSH、ET、PRL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情进展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疾病组 颅脑损伤病人 4 6例 (男 2 6 ,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高征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释放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内皮细胞铺片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内皮细胞中ET阳性率 ;用Criess法检测血浆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基和硝酸基 (NO-2 /NO-3 )浓度 ,同时测定脐血管组织NOS活性。结果 :妊高征组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NO/NO浓度和脐血管NOS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 ,ET、NO和NOS代谢异常 ,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可能是妊高征重要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变化 ,探讨它们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Green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颅脑损伤后血浆中TNF -α、ET、NO和NSE的浓度 ,并行健康对照。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TNF -α、ET、NO和NSE浓度明显升高 (p<0 0 1) ,两组间四项指标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NF -α、ET、NO和NSE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9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轻型12例、 中型25、 重型42例.分别留取伤后1、2、3、7 d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伤后各时间点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浓度.另取查体健康者12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1);且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的浓度.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对TBI病情评估、 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有16例,感染率为10.67%;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革兰阴性菌6株;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次数(≥2)、切口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是影响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手术时间长、手术次数多、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或脑室外引流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其气管切开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T)组和晚期气管切开(LT)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后ET组患者PaCO2、DO2、VO2以及PaO2水平明显优于LT组(P<0.05);ET组患者其PDT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LT组(P<0.05);ET组患者其ALI或ARDS、难治性肺炎、MODS的发病率以及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少于LT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了血浆C -型利钠多肽 (CNP)和脑脊液乳酸水平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浆CNP水平和生化法测定脑脊液乳酸水平。结果 :在治疗前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NP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1 ) ,脑脊液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 (p <0 0 1 ) ,治疗 1 5天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观察血浆CNP和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变化对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判断疗效及预后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检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和生化法对35例健康人和31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血清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NO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的变化对观察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NSE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了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36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血清和脑脊液NSE测定。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均显著地升高 ,尤以重型组为甚。结论 :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对了解病情 ,并有助于判断愈后。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体内和体外,革兰阴性菌内毒素(endoto-xin,ET)的作用极其广泛。血管内皮细胞(VEC)是感染性休克时ET作用的主要靶细胞。VEC损伤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起始步骤。几个报道显示ET对VEC的直接作用。关于ET对VEC生成前列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102例颅脑外伤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GCS评分将其分为重度组(37例)、中度组(34例)和轻度组(31例)三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分别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检测其血浆中的NO、ET和IL-6含量。结果: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NO、ET和IL-6含量和对照组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unnettt检验发现病例组三个程度组中NO、ET和IL-6与对照组中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O和ET在四组间含量依次是颅脑外伤重度组颅脑外伤中度组颅脑外伤轻度组健康对照组;IL-6在四组中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颅脑外伤重度组颅脑外伤中度组健康对照组颅脑外伤轻度组(P0.01)。Sperm an秩相关分析,发现NO、ET、IL-6含量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NO=0.907,rET=0.887,rIL-6=0.784,P0.01)。结论: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浆中NO、ET和IL-6水平的检测对颅脑外伤者的预后情况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浆(CSF)中Hcy、β2-m、皮质醇(Cor)和神经肽Y(NPY)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出血,39例脑梗死和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β2-m、Cor(8h和24h)和NPY(CSF)的测定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浆Hcy的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β2-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全部病例组的8h和24h的Co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8例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治疗后死亡的病例,血浆Cor持续增高,而脑脊液中NPY水平较之血浆更具诊断意义.结论:血浆和脑脊液中的Hcy、β2-m、NPY和Cor参与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和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严重危害母婴 健康的妊娠并发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目前普 遍承认的妊高征发生的重要中心环节。本文采用 放射免疫法,测定妊高征患者在妊娠早、中、晚期 及产后血浆内皮素(ET)含量,并与非妊娠妇女对 比,探讨ET含量在不同孕期的变化及在妊高征 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华 《医学信息》2007,20(11):1019-1020
目的分析3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图,研究脑电图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对360例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EEG异常率90.5%,中度颅脑损伤患者EEG异常率90%,轻度颅脑损伤患者EEG异常率35%。结论EEG检查对颅脑损伤程度及判定预后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局部血液动力学紊乱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测定3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患者冠状窦和外周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间相同部位以及各组内不同部位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提示冠状动脉局部狭窄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是受损的,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并可以在外周血中反映出来,临床上可以通过对外周血中内皮损伤指标进行检测,对冠状动脉损伤程度进行评估,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稳定或逆转内皮损伤,防止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是一种钙通道拮抗剂,对神经细胞和脑血管内此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有特异性的阻滞作用。^[1]。为此,本文测定了37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旨在观察尼莫地平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ET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是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由血小板产生的收缩血管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TXA_2和近年发现的血小板X-颗粒膜蛋白(GMP140)与由内皮细胞(EC)介导生成的内皮舒张物PGI_2、内皮收缩因子ET、和纤溶系统一对关键活性物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的抑制物PAI等共同维持着血小板聚集性、血管紧张度和纤溶的平衡。本文通过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血浆KPAF_(1α)、TXB_2、GMP-140、ET、TPA、PAI的测定,探讨冠心病的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子量为38万,广泛存在子人体外分泌液中,脑脊液(CSF)中SIgA增高多见于化脓性、结核性、脑肿癌、神经病毒感染等。创伤性颅脑损伤时CSF中SIgA含量变化未见报道。本文对19例重型颅脑损伤、20例轻型颅脑损伤及21份正常CSF进行了比较差异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