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从15例艾滋病患者尸检、临床上正常的30个舌侧缘粘膜标本中检出4个有EB病毒(EBV即非洲淋巴瘤病毒)。而10例对照者的20个舌粘膜标本中无一个检出。第一个阳性病例表现为在一薄层上皮角化不全区及临近的无明显角化区,对EBV的反应呈阳性.对侧粘膜亦呈阳性反应。第二例也是双侧舌粘膜上皮呈EBV阳性反应,但没有角化不全表现。阳性标记物位于上皮棘细胞层的空泡状细胞内,如同在口腔毛状白斑(OHL)中所见一样。这些观察提示原位杂交方法可以在很早就检出亚临床的口腔毛状白斑,并支持EB病毒在口腔毛状白斑病理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一例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病例。患者女性26岁,患七年盘状红斑狼疮,主诉下颌左磨牙区疼痛,检查左颊粘膜,下前牙舌侧牙龈,口底及下颌尖牙根尖颊侧龈有几个不规则的红斑,有些伴有白色角化边缘,龈呈中等度炎症,牙周袋深度3—5mm,错(牙合)。牙龈及颊粘膜取活检。病理报告:龈有部分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完善口腔粘膜炎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者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口腔粘膜形态功能的特点,检查死于支气管肺炎和心衰而口腔粘膜无病变者250例,死者年龄6月至87岁,取其唇、颊、龈、舌、口底、硬腭、软腭和磨牙后区粘膜,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苏木紫伊红染色,镜检。检查结果,口腔粘膜根据其所在部位和功能的差异分为三类:①咀嚼粘膜(龈、硬腭部),②被覆粘膜(唇、颊、口底、软腭、磨牙后区),③具有味觉等特殊功能的舌粘膜。咀嚼粘膜上皮有角化层,固有层胶原纤维束排列致密,无明显粘膜下层,和骨膜紧密连接。被覆  相似文献   

4.
作者鉴于早期扁平苔癣基底膜的变化人们所知甚少,为此,标本取自发现角化二周内的舌及颊粘膜的病变,用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基底细胞松解,半桥粒(Hemides-mosome)消失及基底膜分离,在上固有层内出现基底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此变化逐渐扩展至表皮,最后导致发生基底膜物质碎片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腭黏膜和颊黏膜2种不同性质的口腔黏膜上皮修复硬腭裸露骨面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寻找适合修复裸露骨面的修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0只日本白兔(5周龄)随机分为3组:Ⅰ组(左侧硬腭骨面裸露,保持右侧完整),Ⅱ组和Ⅲ组(左右侧硬腭骨面均裸露,右侧分别用腭黏膜和颊黏膜移植修复),观察 2种黏膜对预防上颌骨生长发育作用有无差异。结果 3组的上颌骨发育情况相似,统计学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颊黏膜上皮与腭黏膜上皮一样,可作为预防上颌骨裸露骨面继发畸形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纤毛菌属中的颊纤毛菌,是含铁的细菌,属于口腔的条件致病菌。粘膜上皮营养障碍,特别是角化和过度角化区,为纤毛菌病的发展造成最适宜的条件。纤毛菌长期寄生在粘膜上,可侵入粘膜下组织,甚至导致纤毛菌性脓毒症的发生。为查明颊纤毛菌对口腔粘膜病的病因学作用,进行临床和细菌镜检155例,其中24例无主诉(对照组)。131例主诉口腔不适,临床确诊纤毛菌病。对照组从舌和颊粘膜各区取材,粘膜病变组从病灶  相似文献   

7.
口腔色素痣很少见,本文报告36例口腔色素痣并分析其组织和临床特征。组织类型粘膜内痣20例(55.5%),蓝痣11例(30.5%),复合痣3例(8.5%),交界痣2例(5.5%)。部位硬腭15例(42%),颊粘膜6例(17%),磨牙后垫4例(11%),软腭、牙龈、唇红各3例(24%),唇粘膜和舌各1例(6%)。蓝痣常见于硬腭,占91%(10/11),粘膜内痣常见于颊粘膜,占25%(5/20)。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与皮肤扁平苔藓有关已得到广泛认同。最近有学者报道乙肝疫苗接种后皮肤出现苔藓样损害,但这种损害出现在粘膜上很少见,本文作者报道1例。 患者为48岁女性。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En-gerix B)。第3次接种后约3周,颊部和舌粘膜出现急性疼痛并形成溃疡。1个月后口腔科就诊,发现上下颌牙龈颊侧脱屑性牙龈炎,全部颊粘膜、舌侧缘、口底存在网状白色条纹。组织检查见角化不全,  相似文献   

9.
郭荣春 《口腔医学》2007,27(2):111-112
目的观察改良式黏接桥修复单个磨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黏接桥基牙预备基础上,舌、腭侧加宽约0.7mm肩台,位于龈上约0.7mm,舌侧及邻面冠边缘备1mm宽45°的斜面。基牙近缺隙侧邻面中部备1mm深轴沟,另一邻面中1/3偏舌侧备0.7mm深轴沟,磨牙于舌沟及近颊沟处备0.7mm深轴沟。黏接桥组织面喷砂,基牙37%磷酸酸蚀30s,玻璃离子水门汀黏固。结果单颗磨牙缺失,应用改良式黏接桥修复108例,随访4年,成功率95%。结论改良式黏结桥是修复单颗磨牙缺失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0和CK13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强度。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磷癌切片进行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正常颊粘膜和口底舌腹粘膜基底上层CK10表达阴性,CK13表达强阳性;上皮过度不全角化时,CK10表达可为阳性,CK13表达减少;上皮过度正角化时,CK10在基底上层呈强阳性表达,CK13表达进一步减少甚至缺失。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加重,基底上层细胞CK10和CK13表达减少甚至缺失。在口腔浸润癌中,不管分化程度如何,CK13均表达阴性,而CK10在分化较好的癌细胞及癌巢中呈阳性表达。结论:CK13表达减少或缺失可作为口腔癌前病变诊断的辅助指标,CK10可为口腔癌的分化程度及其预后判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材料取自1例正常和6例口腔白斑病人的颊粘膜。在临床上,2例是单纯性白斑,2例是疣状白斑,另2例是糜烂型白斑。除作扫描电镜研究外,所有病例也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例糜烂型白斑表现有结构不良(dysplasia)。切取的标本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在0.25%戊二醛中作预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分析环孢素(CsP)对大鼠牙龈组织形态影响的部位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方法将80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10、20、30、40 d亚组。实验组胃饲含CsP的鲜牛奶,对照组胃饲等量鲜牛奶。内固定取材后制作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石蜡切片,HE染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颊侧和舌侧牙龈上皮面积、结缔组织面积、最长钉突长度,行完全随机分组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牙龈增厚,颊侧附着龈近膜龈联合处上皮钉突明显增生伸长。实验组大鼠颊侧和舌侧牙龈上皮面积和结缔组织面积以及颊侧最长钉突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颊侧P<0.01,舌侧0.01<P<0.05),2组间舌侧最长钉突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相比,颊侧和舌侧上皮面积、结缔组织面积以及最长钉突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P对大鼠颊侧膜龈联合端附着龈上皮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对大鼠牙龈的影响无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舌瓣常用于面下部缺损的修复。Guerrero—S—antos和Altamirano首先叙述了用舌瓣修复较大的腭部缺损,过去人们不愿应用舌瓣,怕造成舌功能障碍,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手术方法: 从舌背取带蒂舌瓣,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蒂在舌的前部;另一种蒂在后部。蒂在前部的舌瓣适用于修复硬腭、前部颊粘膜、口底前部和上下唇的缺损;蒂在后部的舌瓣适用于软腭、磨牙后区和后部颊粘膜的缺损。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全层植皮应用于下颌牙槽嵴加深术进行研究。对象为54~72岁,男2例,女10例,共12例患者。日内所见下颌牙槽嵴显著萎缩,平坦,义齿固位不良。手术均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自7+7磨牙颊舌侧牙槽顶附近做2个切口切开粘膜(线状时做1个切口),在骨膜上剥离并切断附着肌纤维。牙槽顶接近颏孔位置时,行颏神经血管束下方移位术。舌侧粘膜创口多针缝合线(尼龙),自下颌专用钻切开皮肤处通过,从下颌下缘自颊侧创口穿出,将一端缝合线经粘膜创面牵引结扎,使口腔前庭(龈颊沟)和舌侧降低。牙槽顶上多余牙槽粘膜切除至骨膜上。下颌体的颊舌侧两面广泛暴露(图A)。术前制作树脂床、造型复合物、橡胶印模材二次印模,然后从大腿部取皮片贴附在印模面上,填充于下颌体的骨膜上,围绕结扎固定(图B)。术后7~14天除去保护床,当天使用术前下颌义齿,基托即时以树脂修复安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影像数据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位置,分析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的理论植入范围,为临床上使用该方法解决下颌后牙区种植骨量不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80例下颌第二磨牙缺失且缺牙区垂直骨高度<9 mm的患者CBCT图像,测量该处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距离,并模拟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测量种植体颊舌向倾斜的角度范围。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是(6.913±1.222)、(2.859±0.891)、(7.991±0.783)mm,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距离明显大于到舌侧骨皮质距离。75%的患者可行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模拟植入种植体颊舌向倾斜最小角度为19.360°±7.086°,最大角度为39.462°±6.924°。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明显偏向舌侧,保障了颊侧足够的骨量,多数下颌第二磨牙处无法垂直植入短种植体的患者仍可通过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植入常规长度种植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牙齿及口腔软组织的表面积。方法选择全身及口腔健康、至少有28颗自然牙,且无严重牙列拥挤的成年志愿者62名,男性、女性各31名。用红胶及藻酸盐取上下颌模型,灌注石膏模型后,使用铝箔纸压在模型每个区域,使铝箔与模型表面成相应的形状,经裁剪后计算出牙齿、硬腭、颊舌牙槽粘膜和牙龈粘膜、颊唇前庭粘膜、舌背、口底及舌腹六个区域的面积。结果62名志愿者平均年龄26.6岁,平均牙数29.3颗,口腔总面积为228.4cm^2,牙齿、硬腭、颊舌牙槽粘膜和牙龈粘膜、颊唇前庭粘膜、舌背、口底及舌腹表面积均值分别为49.5cm^2、25.6cm^2、40.6cm^2、53.1cm^2、34.9cm^2和24.7cm^2。结论本试验报道了国人口腔六个区域的面积,为口腔专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病例上皮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取24例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口腔粘膜作光镜检查以观察上皮组织的改变,其中13例作了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在24例活检标本中,13例的上皮萎缩,1例上皮厚度正常,9例上皮增生。萎缩的上皮在大多数病例中有钉突丧失。上皮显示不全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者17例,正角化或过度正角化者4例,无角化者3例。细胞内水肿15例。作电镜观察的13例标本全部有细胞间隙水肿及细胞间隙内有细胞碎片存在。作者把棘细胞层细胞核中央液化变性致细胞核呈“O形”,但核膜不消失作为在电镜下诊断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特征性结构。  相似文献   

19.
口腔癌的预后很差,而下颌区癌的5年生存率就更低,下颌区包括下牙槽嵴,下颊沟,舌沟以及磨牙后区。局部复发是下颌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方面主要有手术和放疗,有时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无牙颌患者牙槽嵴粘膜疼痛阈的分布、影响规律以及与全口义齿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口腔粘膜压力测痛仪和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对 45名无牙颌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 :无牙颌患者同颌左右侧牙槽嵴粘膜测试点的疼痛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牙槽嵴粘膜疼痛阈上颌大于下颌 (P <0 .0 5 ) ,牙槽嵴顶大于颊腭 (舌 )侧 (P <0 .0 5 ) ,颊侧大于腭 (舌 )侧 (P <0 .0 5 )。全口义齿满意度构成因素中的固位稳定、咀嚼、舒适得分与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呈正相关。全口义齿满意度高的组较满意度低的组上下颌牙槽嵴顶、颊侧和腭 (舌 )侧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值均高 (P <0 .0 5 )。结论 :戴义齿前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值高的患者对新义齿容易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