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颅颌面部严重创伤致颅颌面骨骨折并脑组织损伤、面容破坏及正常咬合丧失常见。颅颌面部创伤致患侧髁状突进入颅内并伴有患侧眼失明、患侧面神经瘫痪临床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颌面部严重创伤致颅颌面骨骨折并脑组织损伤、面容破坏及正常咬合丧失常见。颅颌面部创伤致患侧髁状突进入颅内并伴有患侧眼失明、患侧面神经瘫痪临床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颌髁状突最常见的脱臼是向前移位到关节结节之前。当下颌骨遭受来自向后方力的打击时,髁状突不发生骨折,并向后移位进入外耳道或向上穿过关节凹进入颅中窝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复习文献未见髁状突向后移位进入外耳道的报道。作者报告的一例是  相似文献   

4.
髁状突骨折时主要表现为下颌枝长度缩短,或关节高度(颞骨关节面与咬合面间的距离)降低,从而引起咬合紊乱——患侧磨牙过早接触,对侧同名牙之间开(牙合)。合并有骨折片移位和关节高度缩短的髁状突颈部和基底部骨折时,除咬合紊乱外,  相似文献   

5.
一种髁状突前脱位的注射复位法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汪秉性以普通sml注射器,取2%普鲁卡因液,于耳屏前凹陷处进针,针头斜向上内后方,针尖抵达关节四顶,稍回退,推注药液1。5ml。若针尖恰在关节上腔内,则阻力渐增,立即拔出;另一侧作同样处理。此法治...  相似文献   

6.
异位牙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生在下颌骨髁状突内牙齿仅有2例报道。本文报告另1例。病例报告38岁女性,因左耳前区反复性肿胀就诊。检查左耳前区肿胀、触痛、病变深而硬表面水肿。由于疼痛下颌运动受限,切牙间距<10mm。颈淋巴结未触及。X 线片发现磨牙位于左髁状突头呈倒转位。此外,X 线检查见一含牙囊肿.TMJ 位片关节间隙变  相似文献   

7.
作者复习了既往关于0~5岁幼儿由于体重和体力原因当面颌骨在受伤后不易或极少造成骨折的有关文献,也认为下颌骨在6~5岁期间主要是前后径方向生长,而在此、之前上下颌骨的生长情况较之成人处于后移.  相似文献   

8.
正颌外科中的髁状突移位与髁状突固位装置CondylarProcessDisplacementandCondylarPositioningDevicesinOrthognaticSurgery武淳秋综述彭玉田贾振川审校随着正颌外科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注...  相似文献   

9.
虽然髁状突颈部骨折在颌骨损伤中较为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数的25%),且颞下颌关节附近有许多神经分布,但在颌骨损伤的文献中很少提到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作者调查研究237例因髁状突颈部骨折导致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只有8例存在损伤后神经的并发症。第一例损伤了鼓索神经,致单侧丧失舌味觉,感觉仍存。第二例病员损伤了面神经,遭受到完全的周围面神经瘫。有五例病员损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升支矢状骨切开术是矫治颌面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常用而且提供多项选择的手术方法。学者认为术后维持下颌骨髁状突段在它正确的解剖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并为此进行长期的研究.1986年 Luhr 提出在行下颔骨手术时使用“L”或“T”形小夹板固位,本文作者对 Luhr 法作了改进,用两个37mm 的“L”形小夹板从三维方向上对下颌髁状突段进行准确固位。此法已成功地运用于70多例患者。该方法采用一个正中夹板、一个中间夹板和一个手术夹板固位,应用于双领手术病例。对无颞颌关节症状的病例,正中夹板是在患者的可重复解剖正中关系位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7%;其次为Ⅲ型骨折和Ⅰ型骨折,分别占25%和18%。②5侧Ⅰ型骨折均行骨折片摘除术;16侧Ⅱ型骨折中,9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5侧行骨折片摘除,2侧切除髁突;Ⅲ型骨折中有5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2侧行摘除骨碎片,修整髁突残端。③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张口度为33.9 mm,平均张口偏斜1.5 mm,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17例,5例术后仍有1~2 mm的前牙开!,经调!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④术后再植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接骨板无明显变形。结论DSFMC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张口度、张口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再植髁突无明显吸收。  相似文献   

12.
刘磐  彭利伟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1):973-975
下颌骨髁突前脱位较为常见,而颅内脱位(上脱位)却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关于髁突颅内脱位,国内文献鲜有报道;而Pubmed所报道的此类患者仅仅数十例.虽然此类疾病较为罕见,其治疗却十分具有挑战性.本研究回顾以往文献,对髁突颅内脱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年幼大白鼠研究比较髁状突颈部骨折后非固定与复位骨间固定处理对髁状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对髁状突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髁状突头部较小,颈部增厚,但髁状突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左右侧对称。两种处理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本研究结果提示对年幼者髁状突颈部骨折宜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髁状突矢状骨折1例报告山东省文登市口腔医院邢树林,吕昊,徐东武临床上常见髁状突颈部骨折,而对髁状突矢状骨折较为少见。1994年6月,我科收治1例陈旧性左髁状突矢状劈开骨折、右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现报告如下:病人于××,男,40岁,住院号940612...  相似文献   

15.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突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4~10个月胎龄的胎儿髁状突分别用显微解剖、微血管造影及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髁状突的血供主要来自关节囊颈部血管网,髓动脉和软骨膜内层血管网、营养支来源于面横动脉、嚼肌动脉、颞深后动脉、翼外肌动脉、颞浅动脉的关节后分支和鼓室前动脉的分支。髁状突血供呈立体交通系统,有明显的胎龄变化,在4个月(顶臀长度为107cm)时髁状突关节软骨中央有一条血管通道,并提出了血管通道形成之假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有明确年龄和性别的殊状突47例,对踝状突前倾角、关节前后斜面的面积、髁状突前后径及内外径和前后关节斜面的夹角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发现髁状突前斜面面积大于后斜面面积,前斜面面积存在年龄差异,斜面夹角存在性别差异,髁状突内外径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颌面部转移瘤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1% ,包括软硬组织及颌骨转移 ,原发肿瘤部位以乳腺 ,肾最为多见 ,转移瘤中 70 %为腺癌。我们报道 1例直肠癌转移髁突病例。病例 :男性 ,2 5岁 ,在左耳前肿物 2a ,直肠癌术后 7月 ,开口受限 2月 ,7月前因直肠癌在外院行直肠癌根治术及化疗。 2月来开口受限 ,左下颌关节疼痛。行ECT检查 :左下颌骨及右胫骨代谢活跃。一般情况良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及 ,左髁突肿大 ,硬 ,压痛 ,开口度 1.8cm。下颌骨全景片 :左下颌升支局部骨密度不均匀 ,不规则减低区 ,喙突和髁突显示不清。全麻下手术 ,术中见肿物约 …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10个月胎龄的胎儿髁状突分别用显微解剖、微血管造影及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髁状突的血供主要来自关节囊颈部血管网,髓动脉和软骨膜内层血管网、营养支来源于面横动脉、嚼肌动脉、颞深后动脉、翼外骨动脉、颞浅动脉的关节后分支和鼓室前动脉的分支。髁状突血供呈立体交通系统,有明显的胎龄变化,在4个月(顶臂长度为107cm)时髁状突关节软骨中央有一条血管通道,并提出了血管通道形成之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