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核分裂相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作为指标,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的增殖反应,为激素替代治疗预防子宫内膜增生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40只作为动物模型,分为7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戊酸雌二醇和安慰剂,24小时后观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分裂与PCNA染色情况。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与腺上皮细胞基本无核分裂及PCNA着色;给药组,在实验用的几个剂量中,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与腺上皮细胞核分裂率及PCNA阳性细胞率随戊酸雌二醇剂量增加而递增,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在戊酸雌二醇800μg/kg剂量组,核分裂率及PCNA阳性细胞率最明显。统计结果表明戊酸雌二醇剂量与核分裂率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相关,两项指标之间在判断内膜细胞增生时亦呈显著性相关,表明PCNA染色阳性细胞率与细胞核分裂率同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为进一步观察内膜增殖情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使用因子宫肌瘤摘出的子宫标本40份。根据主诉与子宫内膜标本HE染色,将标本分成8个期。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子宫内膜月经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反应。结果发现,PCNA标记细胞在增殖初期腺上皮(40%)和增殖中期间质中部(48%)标记率最高,而表面上皮细胞中很少;排卵期可见腺上皮的PCNA标记细胞再次增加;分泌期只有间质中可见PCNA标记细胞。本结果对人月经周期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变化情况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鼠正常周期内子宫内膜的核分裂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的变化,本实验以正常SD雌性大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阴道涂片确定大鼠的动情周期后,测定核分裂率与PCNA指数水平。结果显示,两项指标在大鼠动情周期内随周期而改变,皆能反映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认为,可为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肾母细胞瘤PCNA表达、核分裂计数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王红强郭宗远吴荣德陈新国本研究对38例肾母细胞瘤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核分裂计数(MC)检测,以探讨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肾母细胞瘤38例,男...  相似文献   

5.
慢性排斥反应移植动脉硬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动脉硬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61只大鼠的移植动脉,10例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动脉组织中的PC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移植动脉中层PCNA术后7天达最高峰,内膜层术后20天达最高峰,且细胞数明显增多,两者呈正相关。临床组:移植肾动脉PCNA最表达主要集中在内膜,其次为中层,外膜极少。结论 移植动脉硬化过程中细胞增殖与PCNA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几种形态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相上皮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特征 ,以揭示缺血再灌注颌下腺组织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细胞凋亡和增殖与颌下腺上皮细胞丧失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FTM试剂盒和二氨基联苯胺 (DAB)呈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AF试剂盒 (BoehringerMannheim公司 )。2 .实验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0只 ,体重 180~ 2 5 0 g ,随机分为对照组 (CON)、缺血组 (ISC)和缺血再灌注组 (I/R ) …  相似文献   

7.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p5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殖细胞肿瘤的细胞增殖状态及p53蛋白阳性细胞与肿瘤病理特点的关系、细胞增殖与p53基因在生殖细胞肿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3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石蜡切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染色。结果显示,浸润性肿瘤组PCNA-LI显著高于非浸润性肿瘤组(P<0.05);尽管精原细胞与非精原细胞瘤组PCNA-LI、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别,但后者的表达高于前者。非精原细胞瘤组中,PCNA-LI和p53的表达高度相关(r=0.64)。实验结论是:PC-NA-LI和p53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且二者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大隐静脉在器官培条件下是否发生内膜增生。方法 取30条人大隐静脉段进行器官培养14d,冰冻切片,苏木素-伊红(HE)、弹性纤维染色以及抗α-肌动蛋白(α-actin)、增殖细胞核搞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不增养的对照组进行组织形态学比较。结果 增养14d后内膜显著增厚,增厚内膜层中细胞为平滑肌细胞,增殖率为45%。结论 体外培养的人体大隐静脉将出现内膜增生。内膜增生是由于中层  相似文献   

9.
激素替代疗法中孕激素加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为探讨激素替代治疗中孕激素的加用方式,以去势后SD雌性大鼠作为动物模型,以核分裂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作为指标,模拟临床激素替代疗法中两种孕激素的加用方式——连续与周期。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情况。结果显示,周期加用孕激素5天,雌孕激素比例为1∶8时不能抑制内膜增殖;加用10天,比例为1∶4时能抑制内膜增殖。连续用药比例仅为1∶0.5即能抑制内膜增殖。结论:(1)激素替代疗法中孕激素加用方式,连续优于周期。(2)周期加用孕激素需至少10天  相似文献   

10.
肾盂癌增生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银染色技术对31例肾盂癌及9例慢性肾盂炎症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和AgNOR颗粒计显著高于炎症组,且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与AgNOR计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还发现PCNA增殖指数>75%者术后易再发膀胱肿瘤。提示PCNA免疫染色和AgNOR计数在鉴别肾盂良恶性病变和判断肾盂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表面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一前列腺疾病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包括轻度中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CNA的表达,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PCNA增殖指数为6.0%±2.2%,不典型增为11.4%±3.7%,前列腺癌为30.1%±7.9%,前列腺癌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性前列腺增生,且随肿瘤分有的上升而增高,与肿瘤分期也有关系。认为PCNA可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G)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DCCGmRNA及PCNA在33例大肠腺癌及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1)DCCGmRNA表达缺失率为61%,PCNA指数为3%~97%。(2)大肠癌组织DCCGmRNA表达缺失及及PCNA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13.
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肾癌病人肾切除新鲜瘤组织,经过体外细胞建株及培养,通过记录其生长曲线、集落形成率、当色体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透射电镜观察,人肾透明细胞癌PCC-949细胞系,在体外连续传82代,历经8个月,细胞生长和传代稳定,群体倍增时间18小时,具有超二倍体核型,染色体众数为71,集落形成率为24%,PCNA检测提示有较强的增殖活性,具有良好裸鼠致瘤效率。结果说明,PCC-949细胞系符合细  相似文献   

14.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16例胰头癌组织中(PCNA)表达及其意义,PCNA是在细胞周期S期广泛表达的一种核蛋白,是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近年有作者发现PCNA表达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现就胰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报告如下。  本组16例患者的胰腺组织标本,男12例,女4例,男平均年龄56.1岁,女平均年龄61.2岁,乳头腺癌12例,囊腺癌2例,粘液腺癌2例。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厚度4μm)。PCNA染色方法为ABC免疫组化法,细胞核呈棕黄色至深棕色为PCNA…  相似文献   

15.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发现PCNA增殖指数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增高,浸润生长肿瘤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乳头状生长者(P<0.001),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50%)预后明显差于PCNA低表达组(增殖指数≤50%)。结果表明PCNA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在大鼠胚泡植入过程中降钙素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 取植入前后不同时期的大鼠子宫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降钙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 ,放射免疫学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孕酮 (P)、雌二醇 (E2 )水平。 结果 孕第 3天 ,降钙素开始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 ;于第 4天达峰值 ,随后迅速下降 ;第 6天腺腔分泌物、表面上皮细胞及蜕膜细胞呈阳性着色 ;第 7天 ,腺上皮细胞的阳性着色基本消失 ,但表面上皮细胞和蜕膜细胞的阳性着色仍然存在。血清P从孕第 2天开始上升 ,第 5天达到高峰 ,此后下降。血清E2 水平在孕第 4天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结论 降钙素在子宫内膜细胞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胚泡植入密切相关 ,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呈正相关 ;孕第 4天子宫内膜腺上皮中降钙素和血清雌激素水平达峰值是子宫内膜植入接受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囊粘膜增殖性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观察儿童胆管扩张症胆囊粘膜的增殖性变化。方法 35例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分为囊形扩张和梭形扩张组,高5例对照组,石蜡切片行H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胆囊粘膜的病理形态,统计形态指标和PCNA阳性率。结果 形态指标包括粘膜皱襞高度、皱襞密度、皱襞细胞密度以及PC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梭形、囊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别。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在儿童期好有胆囊粘膜增  相似文献   

18.
睾丸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研究徐建江李慎勤杨德安李香铁刘少鸽作者单位: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睾丸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分型及恶性程度的判断中的意义,我们应用ABC酶标法,观察PCNA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材料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效醋酸甲孕酮(DMPA)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方法自愿使用注射DMPA 150 mg避孕者52人,用药前及用药满一年时测定血雌孕激素水平,受试者记录一年中阴道出血情况,长期异常子宫出血者选取6人刮取子宫内膜,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结果DMPA使用者用药前后血雌二醇、孕酮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闭经组、正常子宫出血组、异常子宫出血组血雌孕激素结果相似。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显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腺上皮细胞形态轻度异常,腺腔无糖原颗粒分泌;间质细胞变化与用药时间长短相关,早期间质细胞形态轻度异常,晚期大量间质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少见。结论DMPA致异常子宫出血与低雌激素相关,但雌激素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