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挤按法联合复方炉甘石眼膏治疗老年睑板腺功能异常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107眼)睑板腺功能异常干眼症患者采用睑板腺挤按,睡前患眼涂复方炉甘石眼膏及温水清洗治疗。随访0.5 a以上。结果:显效:35例(69眼),好转17例(28眼),无效5例(10眼);有效率:90.66%。结论:挤按法联合复方炉甘石眼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睑板功能异常干眼症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国徽教授辨治前庭神经炎(VN)的经验。李教授认为VN眼目旋转之机与风、痰饮、瘀、虚的动摇之象符合,其病位除在脑、肝、脾、肾外,还与耳、目、项关系密切。其采用内、外治法,内治之法以祛“动象”之因为关键,强调分期治疗,早期以风、痰两邪为主,宜散风火、化痰湿;中期以内风兼痰瘀为主,宜息内风、化痰瘀;后期以本虚为主,宜益气血、补肝肾。外治之法则提倡前庭康复训练,其头动、眼动的动态训练方式符合中医学“以动治动”的理念。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案一宋××,男46岁,干部。1979年10月15日初诊。稍动则大汗两年余。患者从1977年5月始,头部津津汗出,伴心烦及阵发性心悸,尔后症渐加重,进食、  相似文献   

4.
牵正散出自宋·杨倓《杨氏家藏方》中。其药物由: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克,热酒或温开水送服。近来笔者在临床上以“牵正散”易为汤剂口服,治疗因风痰阻络而引起的疾病,疗效较为满意,现举验案两则如下。例1:周××,男,15岁。1989年5月6日初诊。患儿全身肌肉不时抽动,眨眼、挤眉、噘嘴、弄舌,吞咽困难,坐立不安,大汁淋漓。舌红苔微滑,脉弦数。曾经上海某医院确诊为小舞蹈病。中医辨属肝阳亢盛,风痰内动。  相似文献   

5.
<正> 中风案:张××,男,60岁。两年前患中风病,治后神态步履近如常人。日前突然眩晕痰涌,继则神识迟钝,举箸落地,语言蹇涩,口眼喁斜,左半身不遂。舌萎色淡光剥无苔,脉细弱而涩。笔者初诊认为,高龄久病,肝肾阴亏,风阳内动,痰火上涌以致气逆血菀证,遂投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旬日病未稍减。细思辨证不误,何以不效?遂邀李老会  相似文献   

6.
<正> 林某,女,26岁,农民,已婚。1987年3月31日初诊。 1987年1月产后20日,始觉头晕,头顶部疼痛、颈项部酸累胀痛,偶伴有耳鸣,1周后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两眼胀,视物呈双重现象。曾在我院五官科诊治,测两眼视力均为1.5,无斜视,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服用药物(维生素类)未见好转,而转我科诊治。检查:血压12.0/8.0kPa(90/60mmHg),外眼、角膜均未见异常,眼位正,无代偿头位。眼底检查:视乳头大小正常,色泽正常,边界清,黄斑中心反光存在,视网膜动、静脉均正常。两眼视  相似文献   

7.
<正>贝尔面瘫病变部位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同侧面肌瘫痪的一类疾病,针灸治疗该病有其特效性。外展神经麻痹主要是由外展神经受损而引起眼球向外运动障碍,出现内斜视,复视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选取门诊贝尔面瘫合并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则,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张某某,女,11岁,2014年2月13初诊。左侧面部口眼斜2天。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口眼斜。症见:左侧面部口眼斜,左眼睑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生》2008,(4):52-52
人的睡眠大致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在前—个阶段中,又可以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睡眠中循环多次。人们只有在睡眠中经历了几个“深睡眠”过程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的消除。  相似文献   

9.
<正>1病案报告患者张某,女,70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疼8个月"于2017年7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2016年11月7日感冒后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疼痛畏光,异物感,反复发作,曾至多家医院中西医眼科治疗,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予抗病毒眼水、眼膏点眼、清热解毒中药口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进行性加重。2017年6月29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溃疡、老年性白内障",检查:角膜上皮染色阳性。转至我院就诊时患者右眼  相似文献   

10.
一、韦佗献杵(前侧双推掌) 1、接准备姿势,两手形不变,两掌向下内旋,臂伸直,腕部沉压,力达两掌心,眼视双掌。(图1) 2、接上动,两臂向上抬起,两手心朝前,肩部尽力前伸,同时配合吸气,眼视双掌。 3、接上动,两掌指分开,两臂同时伸直向体侧展开。腕部屈立成八字掌,掌心朝外,同时配合  相似文献   

11.
<正> 两年来,我们用针刺放血法治疗麦粒肿11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0岁;病程为1—3天。治疗方法及疗效:取患侧耳垂眼穴,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三棱针或1寸针灸针点刺,挤出血3—4滴即可。不愈可照上法再刺一次,一般一次即愈。11例患者经上法治疗均痊愈。其中针刺一  相似文献   

12.
国人眼动脉压的测量刘正中,羊薇眼动脉压计是唯一测量颅内血管压力的仪器,自1917年Bailliart制成眼动脉压计以来,已在神经内外科应用,为诸多颅内疾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诊断资料。由于它对眼科疾病的诊断还没有肯定结论,在眼科很少应用。我们于1992年...  相似文献   

13.
眩晕三字经     
《光明中医》2013,(4):828-828
眩晕症 皆属肝 肝风木 相火干 风火动 两相搏 头旋转 眼纷繁  相似文献   

14.
<正> 李某,女,38岁。1987年3月12日初诊。近3年来,每逢经行期间,卒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眼上视,四肢抽搐,旋即苏醒,醒后疲惫,懒动嗜卧。经脑血流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服苯妥英纳等西药罔效。证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面色萎黄,面目微  相似文献   

15.
人迎穴治疗急症案2则1厥证案邢××,女,6岁。1968年4月某日就诊。观患儿目闭口合,面及口唇苍白,切其脉尚有搏动,以鸡毛试之无呼吸,是为厥证。即刺人中穴,但未见反应。再刺人迎穴(单侧),随之"咯"的一声,两眼睁开,呼吸恢复,面色及口唇逐渐红润而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和HAMA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非快动眼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总时间、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深睡眠比例、快动眼睡眠比例和睡眠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临床应用自拟清热消风洗剂治疗急性结膜炎,颇为应手。一、药物组成及使用方法: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羌活、霜桑叶、防风各20克。加水1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熏洗患眼,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2次,日1剂。二、适应证: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角结膜炎,凡症见白睛红赤,眼睑肿胀,流泪多眵,涩痒刺痛,泪多眵粘或脓性,皆可应用。三、验案举例:王××,男,16岁,学生,1987年8月16日初诊。自诉昨日下午两眼涩痒疼痛,用氯霉素眼水滴眼,不效,今早起眼眵多将上下  相似文献   

18.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是指支配眼肌的周围神经病损时产生眼球运动障碍。因两眼视轴的角度不适当而产生斜视 ;同时 ,两眼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不对称而引起复视。中医称“风牵偏视”。近 3年来我们治疗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0例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6~ 2 0岁 7例 ;2 1~ 40岁 8例 ;41~ 6 0岁 11例 ,6 1~ 80岁 14例。病程 :最短 3d ,最长 2年。病种 :头颅外伤 9例 ,颅内炎症 5例 ,糖尿病 13例 ,多发性硬化 3例 ,酒精中毒 2例 ,脑动脉硬化 6例 ,脑动脉瘤 2例。诊断依据 :检查时均有眼球斜视 ,视物复视。动眼…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运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内妇杂病,略有所得,今举隅如下。1经行水肿案 患者,女,40岁。1995年4月9日初诊。主诉:月经来潮必发水肿。证见面色 白,两眼周围色素斑密集,畏寒乏力,经色暗有块,舌淡有瘀斑,苔薄,脉涩。查血、尿常规正常。诊断为经行水肿。治以活血化瘀,补气行水。处方:桂枝、云苓、赤芍、丹皮、桃仁、当归、川牛膝各10g,黄茂30g,细辛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诸证悉减,两眼周围色素班明显减少,再进4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2术后肠粘连案 患者,女,35岁。1995年3月16…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因其立法严谨,配伍精当,故临床应用颇广。今将笔者用此方治验两案介绍如下: 案1:王××,男,42岁。1981年4月20日初诊:低热二年(37.5°~38℃闻),每劳动后加重,诊为“无名热”,使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近期伴有头晕心悸,动则气促汗出。诊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中气不固,阳虚外越。治宜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原方,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三剂后,热退食进,诸证大减;继进四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