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胚胎与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共培养时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胚胎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将妊娠第 4天的小鼠囊胚在已建立的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上进行培养 ,扫描电镜 (SEM )观察胚胎着床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胚胎的超微结构。 结果 小鼠囊胚能正常脱透明带、粘附和扩展。电镜扫描显示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可形成胞饮突 ,但数量比体内子宫内膜少 ,胚胎粘附于胞饮突上。 结论 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可形成胞饮突 ,且胞饮突可能直接参与了囊胚与子宫内膜的粘附。  相似文献   

2.
人子宫内膜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人子宫内膜的新方法。方法将采用筛网分离法获得的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依次接种到自制的液态胶原材料上共培养,形成子宫内膜组织,并与二维条件下正常培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进行比较。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所构建的子宫内膜的组织学特征,以及两种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纯度分别达到95%和90%。在Ⅰ型液态胶原形成的凝胶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排列紧密,腺上皮细胞呈腺体样结构。结论两种细胞与Ⅰ型液态胶原凝胶复合后构建的子宫内膜具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优化人子宫内膜组织块体外培养条件基础上,建立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子宫内膜组织块的方法。方法将人子宫内膜标本剪成1 mm×1 mm×2 mm大小,移入含激素(雌二醇和醋酸甲羟孕酮)或不含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7 d,每天取3块组织块,进行大体和HE染色形态学观察。在优化的组织块体外培养条件下,组织培养液分别加入不同病毒量的慢病毒和具有促进病毒感染的感染增强液ENi.S和Polybrene,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比较阳性细胞率。结果人子宫内膜组织块在含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5 d后,色泽鲜红,结构完整,培养效果明显优于不含激素的培养液。3.5×10~7TU/ml病毒数量及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增强液时,慢病毒感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阳性率达50%。结论慢病毒载体在体外可成功转染人子宫内膜组织块。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体外三维重建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索建立子宫内膜体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分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依次种植于生物可降解胶原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杂交聚合网上下两面 ,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 :接种后第 5天子宫内膜细胞能在聚合网上融合生长 ,第 1 4天细胞融合成片 ,呈复层生长 ,形成三维结构。结论 :生物可降解的杂交聚合网作为支架可建立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5.
单一细胞成分的二维培养模型是研究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的重要方法,但由于相关细胞因子缺乏及生精小管三维构象的破坏,不能有效的模拟睾丸内环境,且较难完成完整的精子生成过程。近20年来,睾丸组织培养及睾丸移植等多种体外及体内培养模型的发展及优化实现了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睾丸内龛境结构的维持或重构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可较好的模拟睾丸内微环境,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及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与体内类似,其中体外模型可将细胞悬液或组织块悬浮于空气-培养基交界处,在体外即可以模拟睾丸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正常的发育过程;体内模型可建立供体睾丸组织与受体下丘脑-垂体的关联,为精子生成提供内分泌基础。这为研究睾丸形成及发育、睾丸功能调节等提供了重要方法,并极大的促进了男性不育症治疗理念的进展,虽然上述各种方法仍有各自的局限性,但随着细胞及组织处理、冻存、解冻、移植等技术的进步,必将促进其临床应用并有较好的转化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对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消化加物理方法分离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细胞汇合后消化,一部分用盖片法培养,用特异性抗体鉴定细胞纯度,另一部分做细胞增殖实验。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培养24、48、72小时,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EGF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EGF浓度为5.0及10.0ng/ml时,明显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的增殖,MTT与流式细胞仪两法一致。EGF不刺激细胞凋亡。结论:采用酶消化结合物理方法分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及上皮细胞,方法简便、快速,细胞纯度高,在体外生长良好,可用于体外研究着床及异位子宫内膜生长的机制。当EGF浓度为5.0及10.0ng/ml时,确实刺激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在维持机体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衰竭、肝癌等肝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肝脏模型的构建,以及基于此对肝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类器官是通过体外三维培养技术获得的小型组织,能够自我更新,并在体外培养或移植入体内后发挥特定组织器官功能,在肝脏疾病的研究及治疗上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本文综述了类器官的构成以及类器官在多种肝脏疾病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并结合液态胶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比较兔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与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保持表型能力。幼兔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单层和微载体三维培养扩增,并进行体外球型培养评价软骨细胞保持表型能力和糖胺多糖的定量生化分析。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与液态鼠尾胶原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分别以低细胞密度(2×10^6个/mL)和高细胞密度(1.2×10^7个/mL)两种细胞密度接种,培养14d后通过组织学特种染色鉴定构建组织特性。结果微载体培养的软骨细胞可以保持良好活力和保持表型能力,与单层培养体系相比较,细胞糖胺多糖的定量生化分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复合液态鼠尾胶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体外14d后发现高细胞密度接种时可形成形态稳定的软骨组织。组织学染色显示为透明软骨样组织。结论在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可以加强细胞保持表型能力。软骨细胞与液态胶原合成后,以高细胞密度(1.2×10^7个/mL)可以在体外形成形态稳定的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对宫内膜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消化加物理方法分离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细胞汇合后消化,一部分用盖片法培养,用特异性抗体鉴定细胞纯度,另一部分做细胞增殖实验。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培养24、48、72小时,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EGF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EGF浓度为5.0及10.0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内膜及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小鼠2细胞期胚胎202个与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术中切除的子宫内膜及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实验组),314个与非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子宫内膜及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作为对照。结果体外培养72~96h后,与对照组输卵管上皮细胞及子宫内膜共培养时有25.7%和26.2%的2细胞期胚胎发育到扩张期囊胚,与实验组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有25.9%发育到扩张期囊胚,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子宫内膜仅为11.1%,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对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无影响;子宫内膜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内异症的生育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子宫内膜离体培养4天后分组给药:对照组;丹那唑10-6,3×10-6,10-5mol/L;三烯高诺酮3×10-8,1O-7,3×1O-7mol/L;米非司酮10-6,10-5,10-4mol/L。于给药5天后取培养子宫内膜切片,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全自动图象分析仪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丹那唑抑制大鼠子宫内膜的生长,而三烯高诺酮和米非司酮未见明显抑制效应。人体子宫内膜离体培养4天后分组给药,1O-9mol/L雌二醇、10-7mol/L孕酮均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在给雌二醇或孕酮的同时加3×10-6mol/L丹那唑或10-7mol/L三烯高诺酮或1O-5mol/L米非司酮。结果表明,丹那唑、三烯高诺酮和米非司酮均能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而在雌二醇或孕酮缺乏的条件下,三烯高诺酮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此结果表明三烯高诺酮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生长的抑制作用有赖于雌二醇或孕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正> Objectives:To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endometrium in vitro.Methods:The endometrial cells were cultured on a biodegradable hybrid Collagen-PGLA polymer mesh and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light micro-scopy.Results:It showed that the endometrial cells adhered and spread well on the surfacesof the collagen sponge of the hybrid mesh after being cultured for 5 days.After 2weeks,the cells proliferated to become confluence achieving a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Conclusion: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endometrium could be establishedusing the hybrid polymer mesh as a skeleton in vitro,  相似文献   

13.
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提高临床妊娠率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对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中 ,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及异常增厚患者 6 4例 ,其中 32例在胚胎移植前 1~ 2周机械刺激子宫内膜为研究组 ,32例未行机械刺激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原因、激素反应、受精方式和受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研究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 2 5 .6 1%、5 9.38%和 4 6 .8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8%、18.75 %和 15 .6 3% (P <0 .0 5 )。 结论 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显著提高IVF ET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IVF-ET失败的44例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官腔异常,其中42例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正常宫腔14例(31.8%);异常宫腔30例(68.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宫腔粘连7例,子宫不全中隔及子宫发育不良各6例,子宫内膜炎3例。42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显示,正常子宫内膜32例(76.2%),其中增生期14例,分泌期18例;异常子宫内膜10例(23.8%)。结论官腔镜检查应作为IVF-ET失败再次助孕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人子宫内膜植入兔眼前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成功地将人子宫内膜植入到15只去卵巢新西兰雌兔的眼前房,并给每只兔外源补充雌二醇(E2)100μg/d和孕酮(P)8mg/d。在内膜植入期间每只兔皮下注射总量为9mg的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以防免疫排斥反应。在眼前房的人子宫内膜存活了28.44±8.65天,兔血清E2和P的平均值分别为161.71±15.13和38.88±7.45pmol/L。前房液中E2和P浓度在植入人子宫内膜前后分别为24.80±16.53和1709.25±475.10pmol/L,2.00±0.53和12.22±3.81nmol/L。树脂切片验证人子宫内膜植入兔眼前房第5天就能与虹膜附贴并有血管发生。来自巩膜的血管分布在子宫内膜周围。扫描电镜观察人子宫内膜分化成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植入人子宫内膜后,前房液的蛋白浓度高于植入前。可以证明该模型可用来研究人子宫内膜对药物的反应和通过对前房液的测量研究子宫内膜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In vitro studie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to postmenopausal women, premenopausal women had increased 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rotoporphyrin IX (ALA-induced PpIX) fluorescence expression in the endometriu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menstrual cycle dependency of ALA-induced PpIX fluorescence in the endometrium in vivo. STUDY DESIGN/PATIENTS AND 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or in vivo spectrofluorometric measurements of ALA-induced PpIX in the endometrium and 51 patients for fluorescence hysteroscopy. Two milliliter of a 2% 5-ALA-solution at pH = 4.0 (ASAT AG/Zug, Switzerland) was topically administrated just before spectrofluorometry and 4 hours before hysteroscopy. Spectrofluorometry: Optical fiber based. Fluorescence hysteroscopy: STORZ-D-Light system (Storz, Tuttlingen, Germany).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curettage and bioptic endometrial tissu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RESULTS: Hysteroscopic and in vivo spectrofluorometric measurements showed an increase of ALA-induced PpIX fluorescence in the secretory and hyperplastic endometrium compared to proliferative and atrophic endometrium. CONCLUSIONS: The accuracy of fluorescence hysteroscopy and the success of the photodynamic endometrial ablation using ALA-induced PpIX may depend on the hormonal influence of the menstrual cycle.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ALA-induced PpIX fluorescence in the secretory versus proliferative phase of the menstrual cycle deserve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对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不良患者子宫内膜及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我中心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种植失败而行FET患者62例,FET治疗中加用GH患者为研究组(32例),未使用GH治疗者为对照组(30例)。结果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及内膜血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能促进子宫内膜发育及促进内膜血流,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