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7对肺结核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肺结核患者和15名健康人PBMC分为RPMI1640组、PPD组、PPD+IL-7组、PPD+anti-IL-7组,培养72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IL-10的水平。结果与PPD组相比,加入IL-7能有效促进肺结核患者及健康人PBMC分泌IFN-γ(108.6±62.0-156.8±78.6,201.2±60.4-290.3±108.4)和TNF-α(463.5±172.2-880.9±249.3,1163.0±381.6-1716.8±522.6),抑制IL-4(58.8±14.7-36.9±13.2,47.8±17.7-35.3±11.8)和IL-10(154.4±45.9-111.0±34.4,136.9±46.4-99.3±45.7)的合成;而加入anti-IL-7可抑制IFN-γ和TNF-α的分泌,促进IL-4和IL-10的合成。肺结核患者各组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各对照组(P<0.05)。而IL-4、IL-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Ⅱ型肺结核患者组IFN-γ、TNF-α水平低于Ⅲ型肺结核患者组(P<0.05),IL-4、IL-10水平高于Ⅲ型肺结核患者组(P<0.05)。结论IL-7通过诱导IFN-γ、TNF-α分泌,抑制IL-4、IL-10合成,从而调节Th1/Th2平衡,对结核分枝杆茵感染患者发挥保护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DNA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12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均小于0.01).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IL-4水平和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均小于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阿德福韦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因子Th1/Th2失衡的检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期是否存在Th1/Th2失衡。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三组(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每组17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PBMC产生的IFN-γ[(139.6±13.0)pg/L]明显降低(P〈0.01),而IL-4[(114.7±20.8)pg/L]水平增高(P〈0.01),哮喘缓解组两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存在着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即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雾化吸入1 mL/次,2次/d,连用1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日夜症状评分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周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1或P<0.05),且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1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SLE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TGF-β1的含量.结果 Th1/Th2升高组的IFN-γ测值高(P<0.05),IL-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h1/Th2降低组的IFN-γ测值低(P<0.05),IL-4测值高(P<0.05);Th1/Th2降低组的TGF-β1高于Th1/Th2升高组,但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和Th2细胞极化增强均参与了SLE的发病,TGF-β1可能与SLE患者的Th1、Th2细胞极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使用参附注射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辅助(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20例拟行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后24 h抽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参附注射液(S组)或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C组)。24 h后加入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促进细胞分化。48 h后分析Thl和Th2细胞的比例,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浓度。结果手术应激促进Th细胞向Th2方向分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率降低;参附注射液抑制手术后Th淋巴细胞向Th2方向分化,并改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例。结论参附注射液抑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Th细胞向Th2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酶(ODN)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以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例T2DM患者和20名健康人PBMC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CpG ODN组(2μmol/L)。用实时足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检测PBMC IFN-γmRNAI、L-12 mRNA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T2DM患者PBMC空白对照组IFN-γmRNA和IL-12 mRNA的表达低于健康人(P<0.01,P<0.05),IL-10 mRNA的表达与健康人相似(P>0.05)。经CpGODN刺激,IFN-γmRNA和IL-12 mRNA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1),但低于健康人(P<0.01,P<0.05),IL-10 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似(P>0.05),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G ODN可促进T2DM人PBMC产生IFN-γ和IL-12,增强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苦参素胶囊300 mg,tid,po(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另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 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而IL-4水平、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而苦参素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并培养3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PBMC,经或不经系列浓度的阿司匹林共孵育后,再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IL-2和IL-4的浓度.结果 随着阿司匹林浓度增加,PBMC分泌IL-4减少,IL-2增加.结论 阿司匹林对哮喘患儿IL-2、IL-4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Th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24例患者为内异症组;以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4例为对照组。分别分离、培养2组腹腔液的Th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培养的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的比值。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Th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IL-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异症组IFN-γ/IL-4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液T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值的变化揭示Th1/Th2的失衡状态,可导致异位内膜逃避免疫监视,造成异位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过敏性紫癜皮肤型(HSP)组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 HSP组和HSPN组在急性发作时、治疗前抽血检测IL-17水平和Th17细胞数。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数及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但HSPN组患儿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与HSP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功能增强;Th17细胞和IL-17共同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血浆IL-17水平是HSP活动的指标之一,并且可能成为HSP早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2.
IL-3、IL-5及IL-8与鼻息肉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4-1945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自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探讨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50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研究组)和3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下鼻甲黏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3、IL-5和IL-8在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的含量。结果鼻息肉组织IL-3、IL-5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IL-5和IL-8在鼻息肉组织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全麻对胆道手术患者血清IL-2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全麻或丙泊酚全凭静脉全麻对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L-6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开腹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入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或丙泊酚全凭静脉全麻组(P组),每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术后72h(T3)采集静脉血3ml,酶标法测定血清IL-2、IL-6水平。结果 与T0时段相比,两组T1时段血清IL-2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T1、T2时段血清IL-6显著升高(P<0.05)。T1时段S组与P组比较,血清IL-6的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血清IL-2水平变化影响无显著差别。丙泊酚全凭静脉全麻显著抑制血清IL-6水平升高,抑制手术麻醉应激引起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IL-2、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氟比洛芬酯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mg/kg,芬太尼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术毕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液组方按芬太尼2μg/kg加0.9%氯化钠溶液配成100mL,以2mL/h恒速泵注,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术后12、24及48h静止和活动评分,分别在开放静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h(T,)、术后48h(T4)采取外周静脉血4mL,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白介素IL-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0。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在T2、1r3时IL-2、IL-10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23(IL-23)/Th17轴及小气道功能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0例CVA病儿,依照哮喘严重程度分为1~2级组(对照组,n=81)与3~4级组(研究组,n=69),另选择同期来该院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儿童外周血EOS、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水平及小气道功能[肺25%、50%及7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量(FEF25%,FEF50%,FEF75%)及最大呼气中流速(FEF25%~75%)],并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三组儿童外周血EOS、血清IL-17、IL-23水平及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外周血EOS(13.6±2.3)%、血清IL-17(20.2±3.8)ng/L、IL-23水平(17.7±4.5)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7±0.2)%、(3.5±0.6)ng/L和(8.2±2.6)ng/L)]和对照组[(8.5±1.5)%、(13.2±3.0)ng/L和(10.4±2.8)ng/L](P<0.05),且研究组的FEF25%、FEF50%、FEF75%及FEF25%~75%[(64.6±6.0)L/s、(44.2±6.8)L/s、(26.2±5.1)L/s和(29.0±5.7)L/s]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92.5±12.6)L/s、(92.9±13.4)L/s、(73.4±9.7)L/s和(80.6±9.5)L/s]和对照组[(80.2±10.9)L/s、(84.4±9.3)L/s、(58.1±8.8)L/s和(68.4±7.6)L/s](P<0.05).对比三组病儿的PEF、PIF、FEV1、FIV1、FEF50、FIF50,发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EOS与IL-17、IL-23炎症指标均呈正相关(r=0.598,P<0.001;r=0.742,P<0.001),而EOS、IL-17、IL-23与气道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EOS、IL-17及IL-23水平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存在明显相关性,EOS与IL-17、IL-23均呈正相关,可显著降低病儿小气道功能,对于CVA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红素对IL—1和IL—2活性及PGE2释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维敏  张罗修 《药学学报》1991,26(9):641-645
雷公藤红素0.1~1.0μg/ml在试管内能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外和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也能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动态观察表明,雷公藤红素经预处理8h和3h后已能分别抑制IL-1和IL-2的产生。此外,雷公藤红素能降低A23187刺激家兔滑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_2(PGE_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岩  王桂成  潘燕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78-1479
目的 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7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激素敏感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血清IL-6、IL-10、IL-13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衰组)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46.37±10.57) ng/L vs(32.45±4.55)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7.49±4.19) ng/L vs(32.71±4.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5.46,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可能与体内IL-17、IL-10的水平失衡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