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年多来我们对阻塞性黄疸B超检查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对象和方法自1991年9月至1993年5月我们应用B超显象检查阻塞性黄疸,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共105例,男49例,女56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8.7岁。临床均拟诊为阻塞住黄疸.其中2例B超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而无黄疸征象;55例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加深;35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13例为轻微黄疸。采用ALOKASSD-256超声诊断仪,3.5MH2线阵式探头,检查前禁食8~12h,先取平卧位由季助下作斜切及右下胸沿第6或第7肋间横切扫查,观察胆囊、胆总管、… 相似文献
2.
3.
阻塞性黄疸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疾病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就我院阻塞性黄疸B超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 6例均为我院 1998- 0 6~ 2 0 0 1- 0 5肝胆外科住院患者 ,术前均做过B超检查 ,均有手术及病检结果 ,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42 .7岁。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SONOS - 10 0CP型实时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5MHz。清晨空腹常规作肝、胆、胰检查 ,胀气者待排气后再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坐位、立位或胸膝位 ,作上腹部纵切、横肋间或肋下斜切 ,… 相似文献
4.
5.
6.
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17(2):81-84
对于阻塞性黄疸的诊断,CT非常有效且日趋成熟。CT能可靠地识别是否有阻塞,准确地判断梗阻的水平,对梗阻原因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少数仍有困难,此外CT还能有效地判别恶性肿瘤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7.
经皮胆管内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行腔内超声检查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成功后,将微型超声探头插至胆管病变处,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和临床结果对照。结果:26例阻塞性黄疸中IDUS诊断肝内外胆管癌11例,壶腹癌11例,胆总管囊肿1例,慢性胆囊炎2例,胆总管结石1例。仅有1例胆管癌误诊。结论:经皮经肝途径IDUS有助于对阻塞性黄疸的原因、部位、良恶性及病变浸润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显像与CT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准确性,寻求最佳方法。材料与方法:本文讨论了5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阻塞性黄疸的超声检查特点,并与CT诊断进行了比较。结果:良性病变28例,其中胆管结石18例,占64.1%,超声对其诊断符合率,与CT相同,均为100%。恶性病变28例,其中胆管癌17例,胰头癌6例,共占恶性病变的82.1%,超声对其诊断的符合率为100%,而CT的诊断符合率为95.7%。就梗阻部位的诊断符合率而言,超声高于CT,分别为92.9%(52/56)和85.7%(48/56)。对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也是超声高于CT,即分别为89.3%(50/56)和80.4%(45/56)。结论:超声显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明显优于CT,可作为诊断阻塞性黄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黄疸的病因较多,CT检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作者总结1998年~1999年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阻塞性黄疸26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28~78岁,平均55岁.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为右上腹疼痛、恶心、乏力、巩膜及皮肤不同程度黄染.采用Somatom DRH全身CT,矩阵512×512,扫描条件为120kV,100mA,3.6s,层厚、层距各10.0mm,个别病例根据需要在可能阻塞点采用层厚层距各2mm扫描,部分作间隔重迭扫描,常规扫描前半小时口服2%泛影葡胺800ml充盈肠管,所有病例均做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0.
11.
阻塞性黄疸介入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入放射学PTC、PTCD、PTC下胆道钳夹活检(PTCB)、胆道扩张成形、胆道内支架植入、胆道内涵管植入、胆道内照射治疗、动脉灌注化疗(TAI)、动脉栓塞治疗(TAE)和必要的光子刀治疗在阻塞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广泛接受.本文就阻塞性黄疸介入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操作规范提出初步意见,供同仁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和其它组织被染成黄色。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时,临床上即可出现黄疸[1]。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肝外胆道系统任何一部分因肿瘤、结石、疤痕、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不论管腔内、管壁内或管壁外压迫或牵拉),均可导致胆汁在胆管内淤积,胆管内压力增高,达到一定程度,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进入淋巴,继而进入血循环导致黄疸。来自管腔内的梗阻多为胆管…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开展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放射学病理诊断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阻塞性黄疸好发于中老年病人。无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都难以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 ;内、外科治疗又有其局限性 ,而现代的介入放射学技术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疏通胆道、解除黄疸和病因根治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介入放射学病理活检(一 )病理诊断的必要性 阻塞性 相似文献
14.
ERCP后CT扫描对阻塞性黄疸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ERCP后CT扫描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一步作ERCP后CT扫描。方法为ERCP拔管后1-2小时行CT扫描。对比评价ERCP后CT扫描与单纯ERCP检查有无不同。结果 34例患者两种检查方法正确诊断19例,ERCP误诊或诊断不全面,由ERCP后CT扫描诊断正确13例,ERCP后CT扫描误诊或诊断不全面,由ERCP作出正确诊断1例,两种方法共同误诊1例。经配对χ^2检验,P<0.05。结论 ERCP后CT扫描将ERCP和CT二者结合起来,可取长补短,提高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黄疸介入病理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难以切除,无法取得病理诊断,单凭影像学难以作出正确的病因和病理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下胆道活检使该病病理诊断得到了解决。现扼要综述关于阻塞性黄疸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红霞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2(4):275-277
阻塞性黄疸(以下简称阻黄)在临床上较常见,梗阻的原因有胆道结石,恶性肿瘤和胆道良性狭窄。诊断除依靠特征性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的检查外,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超声、CT、MR在临床的不断推广应用,诊断技术的日益提高,阻黄的影像学诊断逐渐由有创伤的盲目性向无创伤或创伤小的半盲目性过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由于检查手段的多样化和各种精密仪器的问世 ,使得肝外阻塞性黄疸术前确诊率有了大幅的提高 ,同时 ,也为早期治疗提供了帮助。自 1992~ 1999年收治 86例经手术治疗的肝外阻塞性黄疸病例 ,其阻塞原因由高到低为 :胆管结石、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及肝外胆管癌等。本文对上述病例的治疗情况做一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 86例中男 49例 ,女 37例。最小年龄 2 6岁 ,最大年龄 84岁。 40~ 84岁占 5 8例(6 7 2 % )。病因 肝外胆管结石 70例占 81 3% ,胰头癌 8例占 9 2 %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5例…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我院1988年3月至同年7月经CT诊断的47例阻塞性黄疽进行分析研究,其中2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20例曾行超声(US)检查,7例曾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3例作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现报导如 相似文献
20.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B超检查简单易行,为临床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有意义。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5年中,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0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