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90%患者伴有高血压或马凡(Marfan)综合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相关病因如下:(1)高血压,(2)结缔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16层螺旋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Vitrea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均能辨别真假腔;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及显示破口位置。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有着重要的价值,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本组患者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因而它应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均可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诊断。X线作为筛查手段可提示一些疾病的诊断,其应用价值极为有限。DSA是目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因为有创伤性,而且仅能显示有血流的管腔而在主动脉瘤的应用中有一定限制。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很高,但设备昂贵,目前难以推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低,图像不够直观,缺乏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多层螺旋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检查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本组5例为A型,13例为B型,共累及52节段的主动脉.18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16例可见内膜破口;18例均可见到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88.5%(46/52)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60处发生内膜方向改变,其中26处内膜突向假腔,24处内膜平直,10处内膜突向真腔;8例可见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外壁钙化,均位于真腔;4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有分支受累及;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MSCTA是检查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学方法.鸟嘴征及真假腔大小比较对区分真假腔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主动脉夹层属危重急症,发病急,预后差,尽管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有长足进步,但围手术期病死率仍很高.应用螺旋CT扫描、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及影像后处理功能,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能够明确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并了解其形态变化,为临床内科及外科制定手术计划提供精确的影像信息,从而减少病死率.本文对22例螺旋CT诊断的主动脉夹层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螺旋CT扫描及SCT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以手术病理或电子内镜检查结果为最终判断依据,对40例患者进行CTVE检查,探讨该检查手段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三维后处理方式及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比较CTVE的肿瘤显示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程度及各种重建方式对胃癌显示的有效性。结果 CTVE检查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5%,漏诊率为3%,误诊率为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72%。结论 多层螺旋CTVE多种重建方式结合原始图像的使用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者进行CT血管造影,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pitchl 25,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延迟时间23~28s;对所有病人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显示、仿真内窥镜、容积再现重组。结果:34例中,正常者7例,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瘤7例,左锁骨下动脉瘤1例,马凡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后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后1例。结论:MSCTA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横断面CTA为诊断主动脉疾病的基础,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血尿,B超发现膀胱内占位者28例行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内镜(MSCTVE)和常规膀胱内镜检查。其中23例采用导人法,通过导尿管将4.8%泛影葡胺300~500ml注入膀胱,行膀胱及后尿道扫描;5例采用排泄法.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90ml,延迟30min行全尿路扫描;将膀胱原始资料传至工作站,采用Voyager软件行CTVE影像重建,对膀胱癌进行评价。结果常规膀胱镜证实的38枚膀胱肿瘤MSCTVE显示35枚,准确率92.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2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壁内段输尿管癌、膀胱癌术后复发各1例,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显示率分别为75%和100%。结论MSCTVE具有图像清晰逼真、大视野、无盲区等特点,能较准确地反映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是常规膀胱镜及外科手术的有益补充,也可作为尿道狭窄、严重血尿或患者拒绝传统膀胱镜等条件下替代常规膀胱镜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肠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321例病人采用内镜插管法充气(9例)或口服产气粉加逆行注气(21例)的方法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段仿真内镜研究。对照组14例采用口服10%的300mg/ml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方法充盈小肠10例小肠病变CTVE表现与手术和其他检查方法对照。结果:小肠扩张程度以充气法好于服造影剂法。10例小肠病变CTVE表现能较正确地反映病变在肠腔内的改变(对照手术结果).结合CT容积扫描的MPVR与横断面图像,在显示病变位置、范围、腔内外和周围组织情况等方面有其优越性。结论:小肠CTVE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令.无痛苦,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新的检查项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灿  周运锋  韩萍  史河水  刘永华   《放射学实践》2009,24(5):480-483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均受累及的有6例,腹腔干受累及的有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及的有10例,右肾动脉受累及的有8例,左肾动脉受累及的有15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8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3例,双侧均受累及的有8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的有10例,合并粥样硬化的有20例。结论: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3.
CT仿真冠状动脉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B波后70%相位重建,造影剂150m1,注射速度3—3.5m1。全部病例完成血管CTVE重建,并与DSA比较。结果: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壁、内膜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结论: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CTA)的优点于一身,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面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大肠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仿真内窥镜(multi-slice helical CT virtual endoscopy,  相似文献   

15.
CT仿真内窥镜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CT新技术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及正常人(鼻部17例、喉7例、气管支气管5例、胃4例、结肠7例)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纤维内窥镜、手术所见对照研究。结果:CT仿真内窥镜显示正常解剖结构、病变位置,范围与纤维内窥镜所见类似,并可进入纤维内窥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副鼻窦内、狭窄的管腔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2D、MPR以及包括MIP、SSD和3DMT的三维成像进行对比。其中10例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2D、MPR和3DMT成像对内膜瓣的显示率为93.1%(27/29),MIP、SSD和3DMT成像均不能显示血管腔内膜瓣轮廓;2D成像对破口的显示率为65.5%(19/29),与手术符合率为100%(10/10),MPR成像的显示率为13.8%(4/29),MIP、SSD和3DMT未能显示破口;2D、MPR和3DMT成像对真、假腔的显示率为93.1%(27/29),区分率均为92.6%(25/27);SSD对两腔显示率为68.9%(20/29),不能区分真假腔,有2例仅显示了一个腔;2D、MPR和3DMT对血栓的显示率均为51.7%(15/29),SSD为13.8%(4/29);2D成像100%(29/29)能判断其起始与终止部位。MPR能部分分段显示,SSD和3DMT均能整体显示;夹层邻近的血管分支的受累,2D图像显示率为71.4%(20/28),其余重建方法难以显示。结论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成像能采用多种重建方法,提供具有各自特点的图像信息,满足临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在中央气道良性病变评价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中央气道良性病变,包括解剖性异常5例(气管性支气管2例、气管憩室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1例、食管气管瘘1例),炎症性病变1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9例、复发性多软骨炎3例、慢性炎症瘢痕2例)和其他10例(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撕裂2例、支气管腔内血凝块1例、支气管腔内痰栓5例、血管压迫2例)。痰液经CT复查或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其余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Fibrobronchoscope,FOB)及活检证实。采用多层面CT机,准直2.5mm或5mm,p=1.25或1.75,重建间隔1.6mm或2mm,容积性VE观察。结果:解剖性异常和痰液栓VE明确诊断(12/12),显示详细;其他气道良性疾病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补充信息,对有辅助定位及判断良性狭窄的程度或范围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FOB有较好的一致性(22/24)。结论:VE能充分显示良性病变,对横断面起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解剖性异常和多数痰液栓能明确诊断,可免除FOB或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镜(VE)在中央型肺癌的应用。资料与方法69例中央型肺癌,行MSCT扫描后进行VE成像。其中43例同期作纤维支气管镜(FBs)检查对照。结果VE下表现为支气管管腔闭塞34例,气管或支气管偏心性狭窄19例,管腔内占位病变16例。VE与FBS一致性达86.1%。差异主要在过诊为闭塞5例。结论MSCT VE可较好地辅助判断中央型肺癌的位置和支气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