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4):I0001-I0001
中医药学十分重视“治未病”,且把善于诊治未病的医生称为“圣人”。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论述采用汉语言特有的诗性化的隐喻能力生动地揭示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从《内经》始,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中医药学创立了非常完整和系统的关于“未病”的辨证论治和辨证养生理论及方法,而在这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中,内心的“恬淡虚无”以及保持内心“恬淡虚无”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在中医药学看来,只要能够保持内心的“恬淡虚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十六字为核心,详细解读了《内经》修身养性的思想在养生防病中的应用。保“恬”以宽心胸,处“淡”利人利己,怀“虚”上敏下敦,体“无”以明真道,慎七情、除五毒以保“真气从之”,“精”与“神”共“内守”敢问“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MS)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实,发展到后期,邪气深入,渐入脉络,致使脉络瘀阻不通,继而发生心脑血管靶器官损害。从治未病中寻求防治MS的策略:一是应当增加治未病研究的关注度与投入;二是需要选择治未病研究的方法与内容。对在不同阶段的MS患者的防治寻求不同的治未病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1]。晚期PHC切除后复发率高,易转移,患者的死亡率高。因此,围绕如何提前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阻断癌肿的术后复发转移已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允辉 《西部医学》2015,46(6):65,67
<正>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儿科而言,治未病思想中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应用更为广泛,现就以上三方面在小儿临床与保健工作中应用体会进行阐述。1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中指出"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些中医思想均  相似文献   

6.
临床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骨性关节炎的防治,未病者情志调和,身心健康,劳作适宜,适当补益,从而减少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已病者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等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从而达到及早诊治,防止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坐月子"的习俗流传至今有其特殊的价值,作者认为中国特色"坐月子"是对"治未病"理论的实践和应用。主要从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角度对中国特色"坐月子"分析和总结,从而有利于中国特色"坐月子"更科学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形成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其中妇女高达113/10万[1],尤其是15~45岁的育龄女性。其病因尚不明确,大多认为与遗传、环境(紫外线,病毒感染)及性激素(雌二醇,睾酮)[2]等有关,本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中医古代文献无SLE病名,但从临床特点看,SLE似属“日晒疮”、“蝶疮流注”、“赤丹”、“马缨丹”、“鬼脸疮”、“阴阳毒”、“温毒发斑”、“热毒发斑”、“痹证”、“五脏痹”等范畴。《金匮要略》首先提及“阴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3]。”SLE患者病情容易起伏,变证丛生,且极易复发。因此如何预防SLE的发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何谓“未病” 什么是“未病”?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概括理解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层含义,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重视未病先防的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提到“病已成而后治之,犹如渴而穿井,斗而手锥,不已完乎”。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阴阳失去平衡,中医重视在阴阳未失平衡时,注重调养、摄生,就是“治未病”的理论观点。“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是中医理论的精髓,这一观点体现中医在预防学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结论:针灸通过治疗中风先兆来预防中风,对一些卒中高危个体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育英  任爽 《河北医学》2011,(11):1558-1560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预防工作,积极倡导"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明确提出"不治己病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长期以来为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传染病已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其发病急、传播快、来势凶、病情险仍使人们谈病色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亚健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艾灸法“治未病”方法,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疲劳量表评分及工作效率得分.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艾灸法治疗,患者在治疗干预前的疲劳量表评分为(10.40±2.01)分,干预后的评分为(5.62±1.50)分,P<0.05;患者治疗干预前的工作效率得分为(6.05±0.93)分,干预后得分为(8.08±0.50)分,干预前后评分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能显著改善亚健康患者脑力疲劳状态,并提升其工作效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麻风是世界3大慢性传染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3000多年。溃疡是麻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畸残引起社会歧视的主要根源。所谓溃疡就是指皮肤全层的缺损,可深达皮下组织和肌肉、常伴有感染,临床上皲裂手多于足、溃疡足多于手,以足底溃疡最多见。麻风足底溃疡是在足底麻木的基础上,外力长期作用所导致的一种足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治末病"在宫颈癌防治的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当中抽取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的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14例。给予比较组常规护理以及普通教育,在"治末病"理论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实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每年住院时间上,分析组为(3.4±2.3)次,每年住院时间为(25.6±3.7)d。比较组为(6.4±3.8)次,每年住院时间为(39.7±5.9)d,分析组显著由于比较组(P0.05);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分析组要显著低于比较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防治当中贯穿"治末病"理念并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对宫颈癌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防治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历来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疾病的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1-2].人体正气旺盛,就能避免邪气侵袭而保持健康状态,反之,就会产生疾病.常见的预防类药膳食品有:预防流感、咽炎、中暑和泻痢等药膳食品.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对服药结果进行反馈,专家根据反馈对药方进行微调或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通治方是“武昌模式”决胜的关键,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同步实施使得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瘥后防复是“武昌模式”独特善后之法。故“武昌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思维及技术紧密结合,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为社区传染病防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相似文献   

18.
本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包涵“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层意思,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臬病”范畴,部分经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恢复健康状态,而一部分需要药物调理,西药调理效果不佳,中医药突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调理亚健康状态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力强、潜伏期长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在中医理论中可归于疫病范畴,性质为"温热浊毒"。"血液运行不利,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该疾病的发生、进展及转归关系密切。从"血瘀水停"角度,探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周期干预过程中的运用,力求血脉通而邪无所附,水液行而痰无所凝,宣畅被郁之正气,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