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皮样细胞痣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又称Spitz痣或良性幼年黑色素瘤,患者半数以上〉14岁,约1/4〉30岁。该病最早由Spitz报道并命名为Spitz痣。本文报道1例上皮样细胞痣,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促进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2种形态,一种是管状或巢状结构,肿瘤部分呈弯曲的互相交织的管状,条索状,管腔细长,瘤细胞呈巢状漂浮于黏液状背景中;另一种为梭形细胞区,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不表达CD15、高分子角蛋白抗体、抗人黑素细胞单克隆抗体。随访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结构,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梭形细胞癌(SpC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CT显示左肾中段实质一类圆形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凸出肾轮廓外,未见分叶,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肾周脂肪间隙清楚,肾周筋膜未见明显增厚,病灶大小约5.4×5.3cm,呈均等密度,CT值约36Hu,其内可见"丝样"钙化灶,未见明显液化坏死、囊变及出血,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肿块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其内见片絮状稍高强化影,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影,随时间延迟,排泄期强化程度低于皮、髓质,肾盏受推移,肿块整体强化均匀,呈持续性强化,各期CT值分别约42Hu、67Hu、69Hu,见图1-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梗死样梭形细胞癌(ISC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020年10月会诊的1例ISCCL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49岁男性.胸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于外院行右肺下叶肿块切除术.右肺下叶肿块术后病检结果显示大片梗死样区域,其间可见短...  相似文献   

6.
表皮样痣又称梭形细胞痣 (Spitz瘤 )Spitz于1 948年首先描述 ,并称为良性幼年黑色素瘤。它是一种良性肿瘤 ,来自黑色素细胞。现被归入外周神经组织的黑色素细胞性良性肿瘤范畴 ,临床较少见 ,绝大多数见于儿童 ,偶见于成人 ,好发于颊部 ,也可见于身体的其它部位 ,如耳后、四肢和躯干等。病灶直径的 1cm ,表面突起呈粉红色或棕色。虽然Spitz痣为良性病变 ,但其形态学往往与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相似 ,鉴别相当困难 ,容易误诊 ,因此有人称此为摹拟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 ,将我们误诊的 4例Spitz痣的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背景:假上皮瘤样增生(PEH),在组织学上与鳞状细胞癌相似,是一种反应性的上皮高度增生,可由各种感染、外伤、炎症反应及其他皮肤和黏膜的肿瘤形成因素诱发。伴PEH的Spitz痣和黏膜内痣已有报道,但尚无伴PEH的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的报道。方法和结果:一46岁女性患者,上腭出现恶性黑色  相似文献   

8.
乳腺中有些癌表现出广泛的化生性改变,如鳞状细胞、梭形细胞和异源性间充质成分化生。有些梭形细胞瘤细胞形态较温和,仅呈轻-中度异型性,呈编织束状排列,此型肿瘤还常常含有鳞状上皮化生区域,近年来,将此型肿瘤命名为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现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1例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2岁,患者10d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体积1.5cm×2.0cm×1.5cm,质硬,活动差,触痛,无明显桔皮样改变,未及明显肿大腋窝淋巴结,于2005年12月8日收入我院,入院B超示:左乳腺外下象限低回声肿块,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张宏  王卓才 《广东医学》2007,28(8):1353-1353
患者男,26岁,因右大腿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皮肤科门诊切除送检.肉眼检查:皮肤组织一块,大小1.0 cm×0.8 cm×0.7 cm,表面见一灰红类圆形隆起,大小0.6 cm×0.5 cm×0.5 cm,与皮肤周边界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内,整体结构对称;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黑色素细胞和少量巨细胞所构成.上皮样细胞多形性明显,排列成巢或散在分布,巨细胞胞质丰富、多核、核大小一致.可见核分裂象,但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间质少,广泛纤维化,其内血管丰富,未见淋巴细胞浸润,局部可见色素沉积.病理诊断:Spitz痣,硬化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因无痛性血尿2周于2007年5月18日入院行肾癌切除术。肿物3cm×2cm×2cm,界限清,切面灰白,质软,镜下可见索状、小管状和束状3种结构;肿瘤细胞为立方形和梭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肿瘤细胞表达CKpan、CK7、P504S、Vimentin。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须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umor,ET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ET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女性,30岁。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大体见子宫左侧壁有一病灶,界限不清,呈腐鱼肉样,直径5 cm,伴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由单一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或嗜伊红色肿瘤坏死碎屑组织中,形成"地图样外观";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透亮或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楚,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肿瘤细胞AE1/AE3、p63和Ki-67均阳性,hCG部分阳性。结论:E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但恶性程度较低。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自Stafford(1892)首先报道本病,曹振涛(1930)报告国内首例.国内外已有不少的报道[1],但来源于梭形细胞的前列腺肉瘤少有报道[2].我院收治1例,现予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胡斌  曹海波  王志国 《安徽医学》2007,28(5):431-431
患者,男性,40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2个月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天”入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腹略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7cm×12cm,质硬,活动好,压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血常规:WBC15.3×109/L,No.845,Hb150g/L,PLT127×109/L。B超、CT、MRI检查显示:左肾体积稍小,肾盂分离,左腹膜后可见一巨大囊、实混合型包块,大小18cm×12cm×10cm,17cm×13cm,左肾癌,未侵犯腰大肌等周围脏器。入院10天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左肾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A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提高对MTSC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MTSCC中,男1例,女3例;年龄37~72(49.3±15.6)岁。肿瘤最大直径4.6~8.0 cm,术后随访1~7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其中一例为囊实性。肿瘤镜下表现为小而狭长的小管状结构,其排列紧密、小管间质为淡染的黏液样改变,局部管腔塌陷,呈梁索状或缎带样排列。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和梭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见,核仁不明显,坏死少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例肿瘤中Vimetin、EMA、CK7、CK19呈阳性表达;Villin、 RCC、SMA、Desmin、HMB45、MelanA、CAIX呈阴性表达;仅1例CD10弱阳性表达;CD15、P504S呈程度不一的局灶弱阳性表达;Ki-67指数<5%。结论 肾脏MTAS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多形性肾肿瘤,组织形态学谱系较宽,预后较好,诊断时需与肾脏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16.
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肾细胞癌中一种十分罕见的病理亚型。一般认为该亚型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分化/低级别、侵袭能力较弱、预后较好等“惰性”肿瘤行为。本例MTSCC展现出了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体征、影像及病理报告、治疗措施和预后等,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讨论其临床及影像特征。结果 患者因体检超声发现右肾占位而就诊,在我院进行了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 提示右肾下极乏血供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性大。随后行右肾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 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结论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明确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病例1.女,40岁。1.5年前出现左下牙龈肿胀、疼痛,牙齿未见龋洞及松动,未予特殊处理,1年前肿痛加重,行左下第7齿根管治疗,症状缓解,近期再次疼痛,曲面体层片示:颌骨多发囊肿,下颌骨囊性病变与下颌骨体长轴一致,且囊变见多个切迹,病灶内见部分牙根稍有吸收(图1)。口腔颌面外科情况:面型两侧不对称,左面部稍显隆起,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唇、颊黏膜色泽正常、光滑,牙列不齐,左上第6齿残根,右下第7齿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