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门诊更年期妇女相关症状、行为和知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症状、行为和保健知识的状况,以进一步加强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抽取2004年3月至4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更年期门诊的302例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99份.结果绝经者213例,占63.9%,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更年期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为(48±5)岁,主要症状包括烦躁、心慌(68.5%),盗汗(63.9%)和阴道干燥(59.8%).小于55岁有性生活的比例在70%以上,55岁后下降至41.4%.调查对象中了解更年期症状的占63.9%,接受激素治疗的占80.3%.结论自40岁开始即应注重更年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和性保健工作,加强多途径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146名分别在重庆市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地区的45~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67岁;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51.5%。68.5%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城乡更年期妇女中,曾经有36.3%人去医院就诊,但仅有47.9%的人在控制饮食方面较强,48.0%的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更年期女性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工作与否对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的影响,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指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10个社区的400名更年期(45-55岁)妇女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的更年期妇女中有更年期躯体症状者占73.4%,肯定抑郁者占为4.1%;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中有更年期躯体症状者占91.1%,肯定抑郁者占12.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比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社区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症状、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0名分别在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及其周边郊区的44~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 平均绝经年龄为45.67岁,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51.5%.68.5%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城乡更年期妇女中,有36.3%人去医院就诊,有47.9%人在控制饮食方面较强,48.0%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 更年期女性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的症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区各单位及农村妇女进行健康讲座,有310例40岁~60岁妇女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47±3.87)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59.0%,其中重度占8.1%;城市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农村妇女(P<0.05);通过培训64.2%的妇女知晓一些更年期保健知识,城市妇女知晓率相对高一些,知识女性、城市妇女更关心自身健康;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24.2%的人去医院就医;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后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更年期妇女需要加强学习更年期保健知识,树立对待更年期健康、保健的正确态度,减轻思想压力,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月经改变、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时间,对激素补充治疗(HRT)的知晓、使用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中老年妇女生殖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年龄≥40岁、至少有一侧卵巢、有月经周期改变或更年期症状的妇女进行有关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326例妇女,平均年龄49.49岁,绝经年龄49.1岁,月经改变年龄45.6岁,出现更年期症状年龄46.6岁;38.6%知晓HRT的相关知识,44.2%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有必要治疗,42.1%愿意接受HRT但有诸多担心顾虑,96.7%希望得到更多围绝经期保健知识;HRT使用率为5.83%.结论:更年期妇女对HRT与更年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低,获取渠道主要为妇产科医生,应注重宣传教育,提供方便的医学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高校更年期妇女的保健与需求状况,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于1997年6-7月对锦州地区三所高校40岁以上的222名更年期妇女保健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222名更年期妇女中经常有更年期症状占5.80%-12.165。222名更年期妇女患有40多种疾病,风湿病及关节炎、心脏疾病和高血压居前3位。对保健有关信息不了解的人类分别占52.71%-82.88%,对更年期保健指导需求较迫切的人数分别占10.365-60.81%。结论:应重视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强化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满足他们的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8.
百优解+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百优解+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疗效。方法:170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百优解+尼尔雌醇(联合)组,尼尔雌醇组和百优解组。用Hamiltom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Kupperman评分指数(KMI)评价绝经期症状。结果:联合组、尼尔雌醇组和百优解组治疗后的HAMD总分(5.66±4.68、10.58±5.47、8.77±5.06)比治疗前(23.85±4.56、22.96±4.69、23.16±5.09)低(P〈0.01);联合组、尼尔雌醇组和百优解组治疗后的KMI(7.59±4.81、9.89±6.82、8.29±5.12)比治疗前(32.16±7.52、32.35±7.26、32.03±6.96)低(P〈0.01)。结论:百优解+尼尔雌醇能更显著地改善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Li J  Xu Y  Dong XS  Han X  He ZM  Lü YH  Wang L  He QY  Han 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19-621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其夜间睡眠紊乱的情况。方法对比分析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与44例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无睡眠障碍主诉的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结构。蹰组均经国际标准问卷调查及夜间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C)、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检查,按国际标准方法分析睡眠结构。结果38例患者均诉入睡快,无入睡困难,夜间平均睡眠潜伏期为5.6min。但其中30例(79%)诉夜间易醒或醒后长时间不易再入睡。PSG监测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分别为81.7%±12.5%、87.1%±7.9%,P=0.029),NREMI期睡眠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5±12.2、10.3±6.3,P=0.000),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分别为55.4min±60.2min、120.1min±66.6min,P=0.000)、次数增多(分别为7.8±4.8次、4.0±1.5次,P=0.000),但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并不高(分别为17.7%±6.9%、18.9%±5.5%,P=0.23),与频繁从REM睡眠中觉醒致REM睡眠中断有关。入睡后长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延长(分别为18.2%±15.5%、9.3%±9.2%,P=0.004)。尽管短觉醒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只有2.2%±4.7%,但其次数显著增加,平均达(15±10)次,且大多发生于REM睡眠中,较对照组的(4.5±2.0)次增多(P=0.001)。两组的PSG检查已排除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未发现合并周期性腿动等其他睡眠障碍性疾患。结论夜间睡眠紊乱也是发作性睡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能与该疾病本身维持睡眠的机制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妇女对更年期的认识,方法:对500例妇女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记录她们对更年期的认识和态度。结果:有96.2%的妇女听说更期这个名词,59.6%的妇女知道更年期定义,77.6%的妇女是通过大众媒介认识更年期的,仅有20.8%的人通过医务人员认识更年期,绝经后妇女在更年期31.4%有烦躁易恕和阴道干涩,27.1%有潮热出汗,41%对更年期症状采取忍耐的态度,59.0%认为应该求医,19.8%认为应该应诊内外科或精神科,有78.0%的妇女从未听说过激素替代治疗(HRT),绝经后妇女HRT使用率为5.9%,结论:广州妇女的绝经期知识较贫乏,对更年期的危害认识不足,应该加强更年期知识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供者与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PBSC中淋巴细胞比例及单个核细胞活力。方法分别对15例正常供者和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rhG—CSF动员剂,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单核细胞(MNC),观察有核细胞数、有核细胞分类、MNC计数及细胞活力。结果(1)正常供者组采集的PBSC有核细胞总数为(4.31&#177;1.41)&#215;10^8/kg,恶性血液病患者组有核细胞总数MNC数为(6.21&#177;4.37)&#215;10^8/kg。(2)恶性血液病组采集的PBSC有核细胞数高于供者组(P〈0.01)。(3)用淋巴细胞比值乘以有核细胞总数计算单个核细胞,正常供者组(2.82&#177;1.03)&#215;10^8/kg、恶性血液病患者组(2.58&#177;1.79)&#215;10^8/kg,正常供者组与恶性血液病组单个核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供者组MNC计数为(96.7&#177;5.1)%,其中淋巴细胞占(65.9&#177;9.4)%、粒细胞占(16.3&#177;8.7)%、单核细胞占(16.5&#177;4.0)%;恶性血液病组MNC计数为(92.7&#177;15.6)%,其中淋巴细胞占(55.3&#177;16.7)%、粒细胞占(24.3&#177;16.5)%、单核细胞占(14.9&#177;9.1)%。(5)正常供者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1.5&#177;4.3)%、(67.4&#177;9.1)%,恶性血液病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2.9&#177;11.1)%、(56.5&#177;20.1)%;两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6)rhG—CSF动员前后正常供者组及恶性血液病组T细胞在CD3单克隆抗体+rhIL-2刺激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在应用rhG—CSF后下降[(68.5&#177;15.1)%vs(52.3&#177;12.5)%(P〈0.05)。结论单用rhG—CSF或化疗联合rhG—CSF动员均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应用淋巴细胞乘以有核细胞数作为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时计算输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指标时简便、快捷,不失为一良好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广州市6个区11条街镇376名40—60岁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1.平均绝经年龄50岁,被调查者中约66.2%在绝经前后出现更年期综合症状,出现最多的症状为易疲劳、无力,约占40.2%。其次为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手脚麻木、感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汗、感阵发性潮热。2.被调查患者各种不同的慢性病,其中风湿关节痛居首位,约占48.7%,其次为高血压、白内障、慢性气管炎、冠心病。3.对目前提供的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满足度不高。70%的妇女对目前提供的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表示欠满足或不满足。不满足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1182例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819例出现各种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占69.3%。更年期症状主要出现在46-50岁;常见的主诉有月经紊乱、心悸、失眠、易激动、头晕等;更年期出现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等。同时发现很多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保健知识还很欠缺。因此,必须加强更年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月坛社区妇女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月坛社区妇女保健需求现状及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利用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月坛社区1490名妇女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有69.3%(1032/1490)的妇女能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社区妇女对妇科常见病、定期妇科检查与宫颈癌筛查、有关更年期问题及生殖道感染保健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48.5%、44.0%、39.1%及11.5%,各保健服务需求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6.8%的妇女不需要更多的妇女保健知识来解决她们所面临的妇科方面的问题。妇女中知道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科的有407人,知晓率为27.3%。去过妇科就诊的有158人,就诊率为10.6%。结论月坛社区妇女的保健需求较高,妇女对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却仍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中开展多层次的妇女健康保健、妇科常见疾病诊治、更年期健康管理等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斯伐他汀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与肺小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常压低氧(8h×6d×3w)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预防组于每日低氧前给予斯伐他汀10mg/kg灌胃,正常组和低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清胆固醇浓度,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以及大鼠肺小动脉管壁AT1R表达水平。结果与低氧组比较,预防组mPAP和RV/(LV+S)均明显降低[(22.6±3.86)mm Hg比(29.3±2.27)mm Hg,(25.13±0.75)%比(33.18±1.58)%,P均〈0.01],肺小动脉厚度指标和面积指数明显下降[WT%:(15.98±1.96)%比(25.14±1.85)%;WA%:(54.60±3.94)%比74.77±4.52)%;P均〈0.01],AT1R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1.23±0.09比1.57±0.13,P〈0.01)。低氧组前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三组大鼠血清胆固醇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斯伐他汀可抑制肺血管AT1R受体的表达,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邓小虹  张淞文 《北京医学》2002,24(4):235-238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于1999年在北京地区18个区、县抽取10个群体,对样本群中7 232名40~65岁女性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地区女性目前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41岁,在近20年内提前了2.02岁.②更年期综合征包括更年期症状、更年期抑郁症、血脂异常、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升高;其中更年期抑郁症、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区,而更年期症状、高血脂、高血压发病率,郊区高于城区.③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市围绝经期妇女对这一知识的知晓率仅为7.90%,使用者仅占绝经妇女的4.40%,郊区极显著低于城区.结论我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围绝经期妇女对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知晓率很低,说明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舯)的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34例胎龄为33~36周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给予NCPAP治疗,观察早产儿在NCPAP前及NCPAP6h后的疗效。结果 实施NCPAP通气6h后,早产儿青紫消失,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降至(56.8±4.9)次/min(bpm),心率降至(145.2±10.4)bpm,吸入氧浓度下调至38.5%±5.3%,而经皮氧饱和度反而升至94.8%±2.5%,动脉血氧分压升至(8.5±0.7)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至(5.6±0.5)kPa,与应用前数值分别为(68.9±7.6)bpm,(162.2±12.7)bpm,50.7%±6.6%,86.4%±4.2%,(5.8±0.9)kPa,(6.7±0.6)kPa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应用NCPAP期间无1例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NCPAP对轻症新生儿RDS有良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1-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作用。方法:以mCZB添加抗生素为对照组,以添加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ulus Polysacharin,Aps)为试验组,观察胚胎体外发育率、孵化胚胎细胞数目及切割取样后桑椹胚发育率和细胞数目。结果:体外培养96h,试验组囊胚发育率(86.0%、85.8%、8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P〈0.05),各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外培养144h,试验组胚胎孵化率(28.9%、31.0%、25.4%)均高于对照组(22.6%),以Aps2(100μg/mL)组孵化率为最高(31.0%)。孵化胚胎细胞数试验各组(76.00±6.25、81.73±7.01、75.89±4.54)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9.06±5.15)(P〈0.01)。切割取样(≤5或〉5个)后桑椹胚体外培养72h,试验组发育率和细胞数分别为(≤5组为50%和44±2.7、50%和53±2.7、44.4%和55±2.7;〉5组为23.1%和42±1.6、20.0%和44±1.0、14.3%和41±1.0)均高于对照组(33.3%和41±1.7;0%和0)。结论:中药有效成分黄芪多糖能促进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及胚胎细胞增殖,并对切割取样后胚胎的体外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切割样本数≤5对胚胎发育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9.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结构的雌激素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  Lang JH  Zhu 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402-406,I0009
目的 探讨女性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患者肛提肌及周围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 绝经前、后SUI组肛提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1%、0,对照组分别为35%、33%。肛提肌未见ERα和ERβ表达,ERα和ERβ分布于肛提肌周围筋膜组织。ERβ在部分盆底筋膜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呈阴性,绝经前、后SUI组盆底筋膜组织ERβ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7%、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各组盆底筋膜组织ERβ染色阳性率较绝经前显著降低(P〈0.05)。绝经前、后SUI组盆底筋膜组织ERα测定值分别为(4.43±2.64)%和(5.14±1.79)%,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的(9.61±5.48)%和(10.88±2.90)%(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盆底筋膜组织的ERβ表达低于ERα,SUI组ERα和ERβ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女性肛提肌未检测到ERα和ERβ。妇女绝经前SUI的发生与低雌激素水平有关。盆底筋膜组织ERα表达减少和ERβ表达阳性率降低与SU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并发AMI(A组)与34例非糖尿病AMI(B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点。结果 A组比B组合并高血压率高,76.7%:38.2%;发病年龄早,(62.8±11.5)岁:(67.3±10.4)岁;静息状态下发病高,83.3%:41.2%;无痛型比例高,73.3%:13.2%;来院就诊时间晚,(10.9±7.5)h:(4.5±3.1)h;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1.76±0.86)mmol/L:(1.43±0.46)mmol/L;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降低,(52.25±10.47)%:(63.21±11.49)%;发生并发症率高,50.0%:29.4%;死亡高,13.3%:5.88%。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以无痛型居多,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较无糖尿病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