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3例单纯采取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57%,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禅推法对颈源性眩晕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78例随机分成禅推组(治疗组37例)和药物组(对照组41例),观察两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9.2%和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禅推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辨证分型治疗颈性眩晕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左归饮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黄昌计 《中外医疗》2012,31(16):113+115-113,11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用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为主治疗用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喹利嚷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氟喹利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补中益气汤用于颈源性眩晕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于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78%),好转7例(18%),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38/40例);对照组治愈18例(45%),好转13例(13%),无效9例(22%),总有效率为78%(31/40例)。结论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镇痛药物及颈椎牵引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8例(76 0%),有效6例(12.0%),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显效25例(45.5%),有效10例(18.2%),总有效率6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伤二科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接受常规针刺结合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经过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结论:牵引下捺正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和电脑中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手法推拿治疗组40例(观察组)和电脑中频治疗组3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法治疗比电脑中频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疗法和矫正坐姿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组33例和手法结合矫正坐姿组32例,观察2组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P<0.01).手法结合矫正坐姿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的86.6%(P<0.01).结论: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门诊收治的颈源性眩晕病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的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0d.结果:本组130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进行治疗的颈源性眩晕病例总有效率达到96.9%.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56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棓丙酯注射液120mg每日一次,10天一个疗程。对照组:54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TCD改变,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4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6.6%,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棓丙酯注射液治疗VBl性眩晕疗效好,疗程短,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9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0d。10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治疗VBI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直视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2组针刀松解治疗均每周1次,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左右互换,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悦安欣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眩晕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悦安欣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2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49%。2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悦安欣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TCD对比,并进行X^2检验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CD结果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项针加电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项针加电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项针加电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7.14%,对照组分别为57.14%和77.14%,两组比较治愈率P〈0.01,总有效率P〈0.05。结论:项针加电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贾宇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24-1124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风池穴灌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风池穴灌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146例。结果:治愈18例,占40%;好转24例,占53.3%;无效4例,占6.6%;总有效率93.3%。结论:推拿配合风池穴灌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脑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