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要选择最佳药物,就要熟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要选择最佳药物,就要熟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又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且此种心律失常可能更严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c effect)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都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有些甚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一、定义和概念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使用常规剂量治疗心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病程中常伴有心律失常。老年人心律失常病因较复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不易治愈,而且易复发。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可能诱发和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或致心律失常作用。随着心肌电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肌细胞内外离子运动对心脏功能及心电活动的影响,尤其钾镁离子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更为突出。这给抗心律失常提供了一个途径。现将我们于1996~1998年采用匈牙利(Chemical Works of Gideon RichterLid)生产的钾镁制剂潘南金(RANANGIN)片剂联合心律平或慢心律和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 引言近30年来,不断有个例报告和系列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程度不同地使一些病人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因此在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权衡其抗心律失常和导致、加重心律失常这两个相反的作用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的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对每一心律失常患者讲至关重要,因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不仅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尤心血管方面毒副作用,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故选择药物前首先要了解病因、性质、表现和予后,了解心脏的电生理状态,而且还应充分明了所选药物的所有各种作用,包括电生理效应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选药物的治疗作用,得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CHF合并VA的经典药物为Ⅱ类抗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然而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通过对心肌细胞多种离子通道的作用,对Kv1.4△N通道的峰电流的抑制作用及调节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增加心肌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脏传导功能等作用,发挥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文章对其治疗CHF合并V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黄桂忠 《右江医学》1994,22(3):120-12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进展百色地区人民医院黄桂忠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心律失常的起动、持续、终止及其预防发作的机理逐渐明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问世;抗心律失常技术日趋完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治疗取得了...  相似文献   

12.
尹秋熙 《四川医学》1993,14(6):333-334
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问题,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者威胁生命。过去10年,国外在非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其中尤以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令人注目,它安全、可靠,成功率达90%以上。国内近年疾起直追,在开展此项技术方面成绩显著,我省亦不例外,令人振奋。但非药物治疗主要对象为顽固性室上速、室速和室颤患者,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仍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主。国外近10年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收获亦不小。特别在药物效果评价方面,普遍认识到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心脏病变越重,心功越差,越易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极为关注,进行了大量药物治  相似文献   

13.
王艳 《中外医疗》2008,27(33):57-57
急性心肌梗死可伴发频发、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并可能导致猝死,特别是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少时,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将显著增加.近年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90年代初美国发表的著名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结果后,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不仅要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要降低死亡率,因此,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逐渐被Ⅲ类心律失常药物所取代.本文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疗效比较满意,与以往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较, 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故推荐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存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于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状况,治疗后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药物使用。结果研究发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较为普遍,且会跟随患者心脏扩大、心脏功能恶化而逐渐增加,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BNP明显高于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使用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要低,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联系,临床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的药物会发生相互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脏病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严重心律失常者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博骤停及猝死等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近年治疗方法有巨大进展,而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如何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也获得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庭山 《医学综述》2009,15(14):2185-2188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各有差异,而诱发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是目前心脏猝死发生较高的指标之一,所以在临床上如何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抵抗各种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是医务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选择治疗,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的判定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0年以来生脉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收集和分析2000~2008年生脉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资料,总结生脉注射液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经验。结果生脉注射液可以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各类心律失常。生脉注射液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生脉注射液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生脉注射液调整自主神经、改善心脏功能、改善心肌电活动、影响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等因素有关。结论生脉注射液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脏电生理检查主要通过药物手段来验证某些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mechanism),以便指导药物治疗。后来,人们认识到抗心律失常药有其自身的缺陷,因而大力开展了非药物治疗技术,其中最突出的是射频消融和植入型除颤器。  相似文献   

19.
心电监测是临床常用的监测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手段。临床主要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它危重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可以危及生命的致命性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现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功能的心律失常,以便尽旱进行心肺复苏、直流电复律或除颤、心脏电起搏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终止和预防心律失常发作,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确切,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或较难治的心律失常,其作用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其不良反应有肺损害、神经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肤色素沉着、心脏毒性等.其中较严重为使心脏Q-T间期延长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速,可使患者发生室颤而猝死,但目前该药对QT间期的影响存有争论.本病历通过观察口服胺碘酮治疗前后QT间期的变化,探讨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