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 HuEPO)治疗慢性肾衰血透病人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 60例慢性肾衰贫血病人于透析后皮下注射r HuEPO ,并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压积 (HCT)、血红蛋白 (Hb)、网织红细胞 (Rc)的变化。结果 病人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 ,RBC、Hb、HCT、Rc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结论 r HuEPO对慢性肾衰血透病人的贫血有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2.
150例老年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例老年性贫血临床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李翠香史丽英贫血常是许多老年人不同疾病的一个症状,现将我院1988年~1995年收治的150例老年贫血病人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0例贫血病人中,男性116例,女性34例,男女比...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贫血2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贫血在临床较常见,本文分析我院近6年收治60岁以上老年贫血病人234例,以期发现该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洗涤红细胞( W RC )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 50例贫血病人,另一同病种病人 38例输全血 ( 剂量与洗涤红细胞相当)治疗后,比较 2组红细胞 ( ) RBC 、血红蛋白 H GB) ( 、红细胞压积 ( )的结果变 H CT化。结果 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的 50例贫血病人其 RBC、H CB、H CT 水平明显高于输全血治疗后的 38例贫血病人 (P<0.01) 。结论 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贫血病人,尤其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正>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和自身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溶血性贫血。临床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自身抗体有温抗体及冷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随病因及抗体类型而不同;原发性温抗体型大都起病隐袭,表现为渐进性贫血,有时有黄疸,少数病人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腰背酸困,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加之慢性贫血病人越来越多,为提高输血疗效,节约血液,成分输血是临床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就内科贫血病人的输血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肿瘤合并贫血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肿瘤合并贫血病人应用rhEPO治疗后血色素的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例病人血色素恢复正常达120g/L,18例病人血色素达100~120g/L,8例病人效果较差,血色素达80~100g/L。结论 rhEPO能够改善肿瘤病人的贫血状态,保证放、化疗顺利进行,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戴清 《淮海医药》1996,14(2):18-18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以往临床上在纠正贫血时,常采用输全血的方法,虽然输全血后病人的贫血症状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带来心肾功能超负荷的危险.自1992年以来.我站成份科配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对肾性贫血病人由输全血改为输注洗涤红细胞(W—RBC)来纠正贫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贫血病人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缓慢,表现为贫血、出血或感染; 2、肝、脾及淋巴结常不肿大; 3、全血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正色性,也可为大细胞性,低色性。网织红细胞正常、减低或增高; 4、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骨髓象有核细  相似文献   

10.
何路军  王毅 《河北医药》2001,23(7):545-546
贫血不是一种疾病 ,而是一组临床症状。由于多种疾病都可以伴有贫血症状 ,因此慢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患者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也不同。贫血症状的有无和轻重 ,与疾病的性质有关 ,更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同时也与病人的年龄、有无心肺疾患和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多数慢性贫血患者能耐受缓慢的缺氧状态 ,许多患者HGB即使在 80g/L时 ,仍可不出现症状。有时HGB低于 60g/L ,才伴有轻度症状。自身溶血性贫血病人的HGB有时会更低 ,而病人自主症状不明显。这就使慢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较为复杂 ,因…  相似文献   

11.
分两次输悬浮红细胞治疗新生儿贫血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次配血后分两次输悬浮红细胞治疗新生儿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HGB<120g/L新生儿贫血29例,按公式计算出所需悬浮红细胞的量,分两次于24h内用输液泵输入。结果所有病人贫血被纠正,有2例于第二次输注过程中心率增快,予静推速尿后缓解,其他病人未发生特殊副反应。结论分两次输悬浮红细胞治疗新生儿贫血的方法,疗效肯定,无特殊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 (SF)测定在老年恶性肿瘤贫血病因分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化学发光法测定恶性肿瘤贫血病人及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老年恶性肿瘤并贫血病人与对照组之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血清铁蛋白测定对老年恶性肿瘤贫血鉴别诊断敏感性高 ,可作为老年贫血病因分类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3.
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对缺铁性贫血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升血灵颗粒。  相似文献   

14.
三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铁性贫血多见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和人群 ,口服铁剂是现今治疗缺铁性贫血安全和便宜的方法。目前我地比较常用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片、富马酸亚铁片 (富血素 )、琥珀酸亚铁片 (速力菲 )等。由于偏僻山区的卫生资源相对短缺 ,进行治疗方案的经济学评价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选择上述三种口服铁剂 ,进行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经济学分析 ,以期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共收集成年缺铁性贫血病人 95例 ,男性 11例 ,女性 84例 ;年龄 4 2 .3± 10 .5 ( 14~ 78)岁 ,中位年龄 3岁。血红蛋白水平 72 .1± 14 .2 g/ L。病…  相似文献   

15.
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所致贫血患者的实验检查表明:外周血异常RBC增多;4例缺铁;腹膜透析病人即使补充叶酸,仍可缺乏;血清红细胞生成素不增高;RBC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增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说明CRF贫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病人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治疗时应针对病例的  相似文献   

16.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道肿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临床常见症状 ,其病因繁多 ,它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其中又以消化道肿瘤最为多见。但由于原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加之贫血多为轻、中度 ,临床医生在缺铁性贫血明确诊断之后 ,未进一步常规作胃肠钡灌透视或内镜检查 ,故常常将消化道肿瘤误漏诊。本文收集 36例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消化道肿瘤病例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此类病人的认识 ,避免误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10例 ;年龄2 5~ 72岁 ,平均 5 2岁。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半个月至 4年 ,平均 2 .6个月。本组病例最后经内镜检查、病理活…  相似文献   

17.
197例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 (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现将我院 1993~2 0 0 0年收治的 197例IDA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和住院IDA病人 197例 ,男 77例 ,女12 0例 ,男女之比 0 6 4∶1;年龄 5个月至 75岁 ;病程从 1个月至 2 0年不等。1 2 诊断标准 符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IDA诊断标准的第 1条和 2~ 7条中任何两条者而诊断IDA。1 3 贫血程度 轻度贫血 (Hb≥ 90 g/L) 13例 (6 6 0 % ) ,中度贫血 (Hb 6 0~ 80g/L) 87例 (4 4 16 % ) ,重度贫血 (Hb 30~5 9g/L) 88例 (4 4 6 7% ) ,极…  相似文献   

18.
何路军  姚银荣 《河北医药》2002,24(9):752-75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贫血的一种类型。由于该病的病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 ,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更不能以输血作为提升患者血红蛋白值的主要方法。1 病因及临床特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病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和异体抗原 ,从而使体内产生抗自身抗体和活化的补体 ,这些抗体和 (或 )补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 ,加速引起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按病因分类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  相似文献   

19.
喻鑫  曹先东  刘弋 《安徽医药》2019,23(6):1126-1127
目的 复习1例罕见胃密集性炎性息肉病例,为今后临床处理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分析2015年12月2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胃密集性炎性息肉病人病情演变、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 此例胃密集性炎性息肉病人经过营养支持、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病人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得到明显提高,术后病人营养不良、贫血症状明显改善,16个月后随访预后良好,体质量增加10 kg。结论 此类病人应在充分的营养支持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20.
警惕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系指病人在常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血液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该病系较为严重的血液病,本文仅就近年国内的相关报道做一概述,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以期最大限度地防止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