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面神经分支功能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肋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对99例经病理诊断为肋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组。结果: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36.4%。永久性损伤为3%;肋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近三年利用改良面神经总干及分支联合径路对40例腮腺疾病人进行了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保留面神经腮腺切除术病人,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为18~74岁,平均45,6岁。经最后病理诊断,混和瘤3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解剖保留面神经下颌缘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术前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72例患施行解剖分离面神经下颌缘支,在正常腺体组织内将肿瘤一并切除的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70例病例得到1-5年的随访,随访率97.2%。无一例病例复发。结论 腮腺肿瘤的复发与腮腺组织剩留无内在联系,手术关键是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切缘,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术中的准确操作,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省时,外形美观等优点,适合于位于耳垂下,下颌后窝,下颌角及下颌角下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定位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在面侧区颌下部的手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具成尸(即12侧)新鲜头面部标本和14具成尸(即28侧)防腐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建立相关的坐标体系,得出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体表定位坐标参数。结果(1)在面左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20.4±4.3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最靠近的坐标为(38.2±5.3 mm,-2.8±4.6 mm);(2)在面的右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18.8±5.7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最靠近的坐标为(38.4±4.2 mm,-3.0±5.2 mm)。结论在颌下部有一较为安全的三角形区域,在颌下部手术时可经此三角形区域入路而不损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面神经管段与舌咽神经用12例头颈部尸体材料,迷走神经用46例尸体材料研究各神经分支在该神经干内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分支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人体解剖学提供新的理论知识,也为临床显微外科学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孔卫东  林巍  巫廷雄 《广东医学》1999,20(11):854-855
目的 探讨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颊支与导管之间的关系。方法  3 6例腮腺肿瘤与炎症病人 ,测量其导管和面颊支暴露的长度 ,观察面颊支的分支数目以及测量颊支至导管的垂直距离。结果 面颊支分支数目以 2~ 3支居多 ,占 75 % ;上下颊支的吻合支与导管交叉的位置距导管腮腺前界发出处的距离为 2 81±1 5 7mm ;上下颊支至导管的垂直距离是 5 11± 2 80mm ;面颊支暴露的长度为 2 3 4 4± 6 2 2mm ;导管长度为2 4 61± 6 2 1mm。结论 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出腮腺后与导管有 2 .3cm以上的伴行距离 ,它正常时位于导管的浅层 ,这种关系在腮腺外科手术以及面部整形外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周博  瞿智祥  杨宝和  宝福洲  邓修平  王娟 《吉林医学》2010,31(17):2586-258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暂时性面瘫、永久性面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颞支、面颊支、颧支、下颌缘支均较对照组损伤率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面神经损伤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2种面神经显露方法 (顺行法和逆行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1年7月-2007年6月,共完成腮腺切除术65例,其中35例采用逆行法(周围支法)解剖显露面神经,其余30例采用顺行法(总干法)解剖显露面神经.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瘫症状,出现面瘫的时间、范围及面瘫症状恢复的时间.结果 2种面神经显露方法 均能很好地显露面神经及其分支,但面神经总干解剖恒定,更加容易暴露和解剖.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周围支法术后有6例、总干法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所有面瘫症状均在术后3~6个月内得到恢复,总干法患者的面瘫症状恢复较快.结论 2种面神经显露方法 均可安全地用于腮腺手术,但总干法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特别适合于改良切口的腮腺切除术,值得进一步应用和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面肌痉挛患者的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神经传导差异,为面神经分支病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88例包括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恢复期患者40例、Bell麻痹早期患者86例、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腮腺区良性肿瘤,尤其管状瘤发病较多,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及腮腺的保留是关系到患儿的面容和功能的大问题。传统的面神经解剖是同时行浅叶切除,本文介绍保留腮腺的面神经解剖肿物摘除术是对小儿腮腺区手术的新探讨,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26例腮腺切除后产生面瘫的原因。方法对126例腮腺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粜汽叶压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率低。结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与面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颞骨内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超兴奋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神经兴奋性测试仪测试100名正常人双侧面神经兴奋性阈值的正常范围为1.72~-1.57mA,对1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也进行同样测试,其中29例阈值差值超过-1.57mA为超兴奋性。豚鼠面神经压迫试验有34.8%出现超兴奋性。提示超兴奋性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42例(侧)颌下区手术,应用自制神经刺激器追踪暴露面神经下颌缘支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面神经下颌缘支在下颌骨下缘上方行走28支(31.5%),呈弓状行走于下颌骨下缘下40支(44.9%),大致平行于下颌缘行走21支(23.6%);面神经下颌缘支本干有1~4支,单独1支者10例(23.8%),2支者19例(45.2%),3支者11例(26.2%),4支者2例(4.8%).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简称 HRP。分别注入家兔面神经分支的颊上神经、颈皮神经、耳后神经的神经干内,根据酶标细胞,确定各个分支在面神经核内的局部定位关系。颊上神经主要传导至面神经核的外侧细胞群;颈皮神经主要传导至面神经核的中间细胞群;耳后神经主要传导至面神经核的内侧细胞群。并计数了细胞的数目。面神经分支主要传导至同侧。而不到对侧面神经核。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内未发现有被标记的细胞。这说明三叉神经中脑核不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而传导面部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正常人和184例面瘫病人进行神经兴奋性及各面肌运动点阈值测定,得出左右侧阈值差值的正常范围。并行去神经程度判断、去神经程度与麻痹程度和预后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面神经颅外段及腮腺血供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的方法,对婴儿面神经颅外段的位置、行程、分支、分布及腮腺的血供来源进行观测。结果:获得了有关婴儿面神经颅外段及腮腺血供的一系列相关数据。结论:本实验研究可为腮腺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鼓室段区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继云  张家雄 《上海医学》1995,18(12):683-685
本文对面神经鼓室段区域的邻近解剖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提示:15块颞骨标本中有6块见到面神经管裂缺,占40%。用自制探针,圆规,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段的解剖,数据如下:膝状神经节-匙突间距2.0mm-3.36mm,题状突-砧骨突间距4.2-7.7mm,砧骨家-面神经锥曲段间距1.3-2.16mm,题状突-镫骨足板中点间距1.26-2.62mm,面神经水平段-镫骨足板中点间距1.4-2.6mm。明确该解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study tke speciality of orhicularis eculi muscles, nerves and otis muscles, nerees and mechanism of difference of facial muscular injury in facial paralysis deeply. Mettugl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the efferent nerves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muscles of the health human beinge and guinea pigs is measured with electromyogram (EMG) apparatus. Result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orbicularis oculi nerve is quicker and oria muscles are controlled by facial nerves on both sides. Measuring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Duration (S-D) curves of the motor point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tis muscles shows the threshold, of the former is lower. Measuring the diameter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nerve fibers on the guinea pigs and rabbits shows the diameter of orbicularis oculi nerve fiber is bigger. The area of secondary synapse space of orbicularla oculi motor end plat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oris under scanning electromicrwscope. Conclusiom. Orbicularla oculi muscles,orbicularis ccuh nerves and oris muscles,otis nerves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on physiology and anatomy, It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 that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is easy to be iniur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