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临床使用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临床用药中ADR的发生既影响疾病的正常治疗,也是导致产生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好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本院2010-2012年收集的4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219例ADR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年龄,以3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最高(48.8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88.58%);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52.97%);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48.86%)。结论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集的7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老年和儿童患者更易发生ADR,ADR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有70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约占44.4%;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约占81.7%。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120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20例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DR,占75例(62.50%);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更易发生ADR,占37例(30.83%);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占50例(41.67%);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8例次(40.8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占52例(42.33%);ADR发生的时间以0.5h~24h发生的最多47例(39.17%)。结论:加强ADR监测力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药品,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表明,ADR发生率为5%~20%,住院患者又有10%~15%发生ADR。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共收到有效报表83例,现对83例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调查表明,有5%的住院患者是由ADR引起的,住院患者ADR发生率达到10%~2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上报的143例ADR,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ADR中,女性(90例)多于男性(53例);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数量居首位,有121例(84.6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134例(83.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1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2什么是药品不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定期收集整理ADR资料,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可指导临  相似文献   

1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不包括中毒、过量、选药错误或方法不当所导致的反应。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医师上报的ADR,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主要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与年龄、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有关,其中静脉给药中的抗感染药,中成药注射液引起的ADR居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报告,最终实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的10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由抗菌素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6.70%),中药注射剂次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医院2011—2013年1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身体各器官或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ADR报告中,16-2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61种,其中抗感染药品引发ADR占61.1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59.5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96%)为主。结论临床必须重视ADR,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上报的11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6.1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其次为发热、寒战、头痛、头晕等;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81.8%)。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12年1-6月上报的185例ADR有效病例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有效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50.27%.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3.78%.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有利于减少不必要ADR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79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最多(43.2%),其次为中药制剂(17.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39.8%),其次为循环系统(27.1%)和免疫系统(19.5%)。39例报告来源于临床药师,40例报告来源于临床医生。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重视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玉秋  张玉芝 《护理研究》2006,20(12):3357-3357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 reactions,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有害的反应。ADR常引起药源性疾病,备受医药学者关注。目前我国的ADR报表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系统。其中有医生、药师和护士。由于护理人员参与用药的全过程,因此应重视护士在ADR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