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院收浩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者48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艺捷 《临床荟萃》2000,15(2):86-88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是指在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 ,主要累及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等。它虽不是糖尿病所特有 ,但与正常人群相比 ,则趋于更为常见 ,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现综述此方面近年研究的若干新进展。1 发病机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它们互为因果 ,而高血糖则可能是病变发生的始动环节[1] 。1.1 蛋白质非酶糖化 葡萄糖分子可在非酶促反应的条件下 ,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ε 氨基形成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htly ,DN)是糖尿病 (DM )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DM患者并发DN的病死率为未并发DN者的 30倍。广义的DN是指DN患者出现肾脏损害 ,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狭义DN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DN的过程在早期为肾脏体积过大 ,肾小球滤过率过高 ,之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球基质积聚 ,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最后发展至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为肾衰竭。糖尿病时出现的肾脏病变 ,随着DM病程的延长 ,其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在 1…  相似文献   

5.
PAI-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伟  王立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5):544-54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下肢动脉硬化、坏疽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AS)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无差异,但其发...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目前公认的一些降低危险因素的策略主要局限于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和饮食控制等,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针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本文重点介绍糖尿病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的重要原因,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糖尿病肾病的患病情况受到人种、医疗条件的影响而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大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占慢性肾脏疾病的25%-50%,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在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发生,以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及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以出现蛋白尿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hthy,DN)是糖尿病 (简称DM)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 1型糖尿病 (1 DM)患者 ,DN是首要的致死、致残原因 ;在 2型糖尿病 (2 DM)患者 ,DN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1 DN的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DN的病理改变最初为肾脏肥大、肾小球血流量增加 ,接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系膜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最后发展成为肾小球硬化。临床上一般分为 4期(有的资料分 5期 )。Ⅰ期 :肾增大 ,肾小球血流量增加 ,无组织学改变。Ⅱ期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糖尿病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n=72)、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0%,n=32),分别检测血清中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Ure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微量清蛋白(U-mAlb)等项目。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hs-CRP、U-RBP和U-mAlb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或P<0.01),并且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越差,Cys C、hs-CRP、U-RBP和UmAlb升高幅度越大。结论 T2DM患者HbA1c水平越高,血糖控制越差,并发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好血糖对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8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椎体、左髋部、左前臂的骨密度(BMD).根据白蛋白尿排泄率(AER)将DM(2型)分为肾病组(AER≥20μg/min)和无肾病组(AER<20μg/min),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HbAic)、C肽(空腹及餐后2h)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肾病组各部位BMD均低于无肾病组,以股骨颈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病组OP发生率显著大于无肾病组(P<0.05),肾病组中随AER增高,BMD减少.结论肾脏损害是加重OP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福安  余毅 《新医学》2005,36(10):561-563
1引言 据统计,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20年后约有40%发生终末期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为15%.透析和肾移植患者分别有2/3和1/3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晚期肾脏病变.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疾病.我国1999年的初步统计表明,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2位疾病,占全部透析病人的13.3%,其数量还在迅速增长.面对糖尿病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糖尿病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应积极地参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工作,力争改善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状况和远期预后,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前糖尿病肾病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最主要原因。尽管糖尿病肾病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是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我国,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相当高,10年前有研究对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为34.7%,当时在基层医院和广大的农村、社区,糖尿病肾病不能被及时诊断,故实际的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会更高。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和社会老龄化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透析时的并发症。方法2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D前均已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均57.4岁,血肌酐(Sc)为(908.4±142.6)μmol/L,血尿素氮(BUN)为(28.7±7.2)mmol/L,合并症主要有高血压、心力衰竭、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和脑梗死。采用Fresenius4008B透析机,进口透析器,碳酸盐或醋酸盐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结果经透析患者心衰改善,血压控制满意,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大部分患者心包积液、胸腹水减少或消失。HD主要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心绞痛和低血糖。死亡13例,转院5例,中止透析或失访6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结论HD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开始HD时机要早。HD时心血管并发症较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HD病死率相对较高,多死于心脑血管原因,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护理方法,以降低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18例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透析500次。观察组9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9例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相对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科学、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DN患者及其重要,能够减缓疾病进展的速度,从而达到减轻并发症影响、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DN-1号防治糖尿病肾病鼠进行性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DN 1号 (黄芪、党参、丹参、大黄复方合剂 )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STZ单剂 (6 5mg/kg)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动物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 1号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DN 1号对各组血糖、血脂、血肌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白介素 8(IL 8)、2 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脏病理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 4~ 8周对尿蛋白排泄率、血脂、TGF β1、IL 8水平 ,肾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均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DN 1号治疗组 8周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TGF β1、IL 8较未治疗组低 (P <0 .0 1或P <0 .0 5 )。肾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也较对照组低。血糖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 1号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 ,对肾损伤有保护和延缓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损伤保护机制与DN 1号降低血TGF β1、IL 8分泌 ,减少肾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是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演变几年后,从肾小球、肾小管到肾间质,几乎均有肾脏受累,由此成为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自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至ESRD。中医理论认为DN的发病机制为消渴病日久,肾阴亏虚,肾体受损,肾阳虚衰而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在基础研究、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抑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对糖尿病(DM)患者血糖水平及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BDI)对就诊的25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有无合并抑郁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等资料的差异,对DM的相关因素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有抑郁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P〈0.05);抑郁患者患DN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结论】抑郁可影响T2DM患者血糖控制,并且是发生DN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若能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于糖尿病发病10年后迅速上升,20—30年最高,平均病程17年,累积发病率约40%一50%,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三联法制造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予不同处理[假手术组、单纯手术组、手术+高糖高脂组、链脲佐菌素(STZ)组、手术+STZ组、高糖高脂+STZ组、手术+高糖高脂+STZ组(三联法组)],监测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 通过PAS及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三联法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变化最明显.结论:三联法组较好地模拟了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并出现了早期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