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80只。①预防性用药实验: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含黄酮24%,银杏内酯6%,由北京第四制药厂提供,生产批号0310469,5mL/支),银杏总内酯高剂量预防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首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提供,生产批号2003196,2mg/支),银杏总内酯低剂量预防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最末次给药1h后,模型组和用药组通过6-羟基多巴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治疗性用药实验:于另40只大鼠中选用8只为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将其余32只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均造模成功。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银杏总内酯低剂量治疗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③预防性给药组于造模后,治疗性给药组于给药14d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分离双侧纹状体,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多巴胺浓度;严格按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试剂盒说明对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进行检测。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大鼠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多巴胺含量: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和银杏总内酯高、低剂量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帕金森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②右侧黑质丙二醛含量: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③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可以预防和对抗6-羟基多巴造成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
银杏内酯B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20mg/L、40mg/L、60mg/L)的分化培养基培养NSCs 3d和7d,测量细胞突起长度和胞体面积,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CC-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2(SOCS2)、DNA结合抑制因子2(Id2)的表达。结果银杏内酯B组细胞突起增长,胞体增大;NF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百分率增加,GFAP阳性星形胶质样细胞百分率随银杏内酯B浓度增加而增加;SOCS2阳性细胞百分率(35.46%)较对照组(22.17%)明显增加(P〈0.01),银杏内酯B组Id2阳性细胞百分率(51.52%)较对照组(66.24%)明显减少(P〈0.01)。结论银杏内酯B可促进分化细胞成熟,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星形胶质细胞百分率的增高与银杏内酯B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杜方  朱俐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8-30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与低氧预适应对氧葡-萄糖剥夺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分析该影响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南通大学航海医学研究所完成。①选用新生1d的ICR小鼠15只,雌雄不拘。②传3代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基换成无糖DMEM培养,加入银杏内酯B,置入体积分数0.95空气+体积分数0.05CO2培养箱24h后,进行氧-葡萄糖剥夺实验,培养基换成无糖Hank溶液,置37℃体积分数0.0102+体积分数0.94N2+体积分数0.05CO2培养箱进行缺氧24h后,换成含150g/L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液在体积分数0,95空气+体积分数0.05CO2培养箱复氧24h。③低氧预适应0,5或3h,用原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后进行氧-葡萄糖剥夺实验。④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免疫印迹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变化。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结果:①氧-葡萄糖剥夺实验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氧-葡萄糖剥夺0.5或3h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增强;氧-葡萄糖剥夺24h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②银杏内酯B对氧-葡萄糖剥夺24h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预先给予120μmol/L银杏内酯B作用24h,再进行氧-葡萄糖剥夺24h,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银杏内酯B对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120μmol/L银杏内酯B预处理后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氧-葡萄糖剥夺24h后(P〈0.01)。⑧银杏内酯B(120μmol/L)对氧-葡萄糖剥夺24h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经氧-葡萄糖剥夺0.5或3h或单纯用银杏内酯B处理后的比值明显高于未进行氧-葡萄糖剥夺者(P〈0.01);银杏内酯B预处理后再进行氧-葡萄糖剥夺24h表达明显高于氧-葡萄糖剥夺24h后(P〈0.05)。④低氧预适应对氧-葡萄糖剥夺24h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低氧预适应0.5和3h后再进行氧-葡萄糖剥夺24h,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低氧预适应0.5和3h对氧-葡萄糖剥夺24h后星形胶质细胞有保护作用(P〈0.01,0.05)。结论:银杏内酯B与低氧预适应对氧-葡萄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发生可能与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及银杏内酯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组织含水率与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采用枕大池内新鲜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用颈淋巴管结扎和颈淋巴结摘除法制作大鼠cLB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生理盐水组(NS),SAH+CLB+20mg/kg银杏内酯组(Gl20组)和SAH+CLB+80mg/kg银杏内酯组(G180组)6组。干-湿重比较法测定脑组织含水率,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结果脑组织含水率SAH组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SAH+CLB组较SAH组增加明显(P〈0.01),SAH+CLB+G1组与SAH+CLB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SAH+CLB+G180组较SAH+CLB+G120组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以外各组神经元及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SAH+CLB+G180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CLB可增加SAH脑水肿,并能加重脑内血管内皮的损伤。银杏内酯可降低脑淋巴阻滞后SAH大鼠的脑组织含水率,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杏苦内酯治疗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对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36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银杏苦内酯组,每组18例,观察2组颈髓损伤患者全血PAF、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TXB2/6ketoPGF1α(T/K)比值的变化,多器官衰竭(MOF)发生率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银杏苦内酯组血液中PAF和TXB2含量及T/K比值〔用药后3日分别为(552.45±118.12)μg/L,(672.74±134.36)ng/L,9.04±1.55〕均较地塞米松组〔用药后3日分别为(846.57±127.51)μg/L,(924.05±188.35)ng/L,11.84±1.71〕明显降低(P均<0.05);MOF发生率低于地塞米松组(5.6%和22.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亦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对颈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是早期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银杏内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09在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完成。将月龄3个月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缺血模型。实验组在缺血即刻腹腔注射银杏内酯20mg/k,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又随机分为再灌注6,24和48h组,每组16只,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再灌注6,24,48h时间点每组随机取8只采用2,3,5-三苯四氮唑染色法观察梗死灶范围,并计算梗死灶体积占半球体积的百分率。另每组8只大鼠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计数神经元凋亡数目。结果:实验过程中有4只大鼠因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予以剔除,补充4只造模成功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96只。①再灌注6,24h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9&;#177;0.6,1.25&;#177;0.45,2.56&;#177;0.51,2.06&;#177;0.77,U=37,41,P&;lt;0.001),再灌注48h实验组评分与对照组基本一致(0.62&;#177;0.50,0.69&;#177;0.48,U=120,P=0.714)。②再灌注6,24,48h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占半球体积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27&;#177;0.55)%,(15.28&;#177;0.45)%,(16.30&;#177;0.36)%,(19.06&;#177;0.80)%,(24.19&;#177;0.57)%,(29.27&;#177;1.09)%,F=2314.44lP&;lt;0.001]。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两组缺血灶逐渐增加(F=1012,037,P&;lt;0.001)。③脑缺血再灌注后6h,两组均未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再灌注24,48h实验组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7.85&;#177;0.64)]个/视野,(12.74&;#177;0.78)个/视野,(14.18&;#177;0,90)个/视野。(23.80&;#177;0.80)个/视野](F=693.212,P&;lt;0.001)。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两组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增多(F=221.210,P&;lt;0.001)。结论:实验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脑梗死体积小、缺血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少。提示银杏内酯脑保护作用与减少皮质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银杏黄酮的多种药用价值已被国内外认可.许多西方国家大量进口银杏叶提取物制成注射液出口。园内银杏叶产量大,但应用少,且没有注射制剂。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注射液中总黄酮甙含量的提高和槲皮素甙含量的提高对小鼠记忆力.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及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河北省职工医学院。 材料:实验动物选择昆明种小白鼠(三四个月)90只。日本大耳自家兔(四五个月)32只。自制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5mL含银杏叶提取物17.5mg。其中银杏黄酮甙8.7mg,占提取物的49.8%,萜内酯4.61%);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金纳多):德国威玛舒培大药房牛产(标明物含5mL舍银杏叶提取物17.5mg,其中银杏黄酮甙4.2mg,占24%)。 方法:实验于2002—09/11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实验中心动物室完成。①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2mL/kg组,德国产银杏黄酮往射液1.2mL/kg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各组分别腹腔沣射所试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0d。于第10天用药1h后,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茛菪碱2mL/kg.复制学习记忆障碍模型。10min后,将其置于跳台仪中,适应后给予36V电压刺激。训练5min,24h复测,记录触电潜伏期及5rain内触电次数。㈤取口本大耳自家兔32只,随机分为IE常对照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0,0.5mL/kg组。每组8只。耳缘静脉注射所试药物,3d后取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②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组1.2mL/kg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2mL/kg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家兔冠状动脉结扎30min再松解方法造成心肌缺血灌注损伤,并于再灌注时即刻由颈动脉插管按不同组推注所试药物。于再灌注前分别注射所试药物,于再灌注前、再灌注30min、60rain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处死动物后取心肌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忆实验中触电潜伏期搜5min内触电次数。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侧定结果。 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实验动物尢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记忆实验: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组与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组跳台实验潜伏期和5min错误次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5min错误次数少于同剂量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血流变学: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0.0.5mL/kE组,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组1mL/kg组均可降低全血黏度低切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雎积等指标。③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2ml/kg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提高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能明显提高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自制银杏黄酮注射液1ml/kg组较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2ml/kg组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提高显著。 结论:自制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和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均能提高记忆力;且同剂量下自制高纯度银杏黄酮注射液作用优于德国产银杏黄酮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银杏内酯B抑制血小板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在动物模型中的抗凝作用及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鼠、小鼠和家兔为本次研究动物,均随机分为银杏内酯B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剂量为:大鼠高剂量组60 mg/kg、中剂量组30 mg/kg、低剂量组15 mg/kg;小鼠高剂量组120 mg/kg、中剂量组60 mg/kg、低剂量组30 mg/kg;家兔高剂量32.0 mg/kg、中剂量16 mg/kg、低剂量8 mg/kg)、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连续灌胃5 d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流旁路血栓形成抑制率、小鼠凝血时间和家兔载体血小板聚集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所含的e NOS蛋白和Ser1177位磷酸化表达及NO含量。结果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均有明显抑制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血栓的形成(q分别=9.87、4.56;P均<0.05),银杏内酯B高、中、低剂量延长小鼠凝血时间(q分别=32.02、13.58、3.98,P均<0.05);银杏内酯B各组均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q分别=17.26、9.46、4.91、14.67、10.18、4.91、9.51、7.01、4.44,P均<0.05);经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给药处理后,血小板中的e NOS总蛋白含量和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增加(q分别=19.54、9.08、28.41、11.86,P均<0.05);银杏内酯B120 mg/kg处理5 d后大鼠的循环血中NO的含量高于溶剂对照组(q=11.24,P<0.05);银杏内酯B 120μg/ml和60μg/ml处理48 h后的培养基中NO的含量高于溶剂对照组(q分别=8.36、15.68,P均<0.05)。结论银杏内酯B在大鼠、小鼠和家兔的动物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凝血的作用,银杏内酯B处理内皮细胞能激活e NOS信号通路,表明其抗凝机制与激活血小板中e NOS、增加NO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我们对1例冠心病患者给予银杏达莫,输液时出现胃肠道反应,2h后症状消失。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冠心病预防用药在我院行门诊输液,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10ml/支,含银杏总黄酮9.0—11.0mg、双嘧达莫3.6~4.4mg)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共7d。第1天静滴滴速为60滴/rain,液体输入完毕5rain后起身时诉头晕、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出汗。查体:T36.3℃,P86次/min,R20次/min,BP115/75mmHg(1mmHg=0.133kPa),无胸闷,周身无皮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80只。①预防性用药实验: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含黄酮24%,银杏内酯6%,由北京第四制药厂提供,生产批号0310469,5mL/支),银杏总内酯高剂量预防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首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提供,生产批号2003196,2mg/支),银杏总内酯低剂量预防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最末次给药1h后,模型组和用药组通过6-羟基多巴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治疗性用药实验:于另40只大鼠中选用8只为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将其余32只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均造模成功。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银杏总内酯低剂量治疗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③预防性给药组于造模后,治疗性给药组于给药14d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分离双侧纹状体,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多巴胺浓度;严格按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试剂盒说明对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进行检测。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多巴胺含量: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和银杏总内酯高、低剂量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帕金森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②右侧黑质丙二醛含量: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③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可以预防和对抗6-羟基多巴造成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16例急性缺血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内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中采用银杏内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意义的探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高脂喂养组(16只),高脂血症组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8周后,高脂喂养组又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予以三七总皂苷(100mg/kg/d)和银杏黄酮(48mg/kg/d)灌胃8周;之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体重、血脂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压积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T)的变化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大鼠体重、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O.01),而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给药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显示: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能够有效降低高脂大鼠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Fib的含量(P〈0.05或P〈O.01),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给药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螺内酯在卡托普利、美多心安、地高辛基础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采用卡托普利、美多心安、地高辛治疗基础上将5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给予螺内酯(治疗组20mg Bid n=28)、安慰剂(对照组n=28),12周后对比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方法。结果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心功能改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螺内酯联合卡托普利、美多心安、地高辛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甲钴胺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修复剂,将两者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更佳。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效果。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设计的验证性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 对象:选择2002—01/2005-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投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 方法:治疗组应用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应用甲钴胺(日本卫材株式会社产品)500雌肌肉注射,1次/d,连续应用4周;对照组用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应用4周。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1d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1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5.6&;#177;4.3),(38.5&;#177;3.8),(41.4&;#177;6.2)m/s.t=9.585,4.312,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5.8&;#177;4.2),(36.7&;#177;4.8),(38.2&;#177;4.9)m/s,t=11.047,9.120,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③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1.32&;#177;3.56)%,(46.32&;#177;3.43)%,(44.32&;#177;4.49)%,t=7.834,4.05,P〈0.01]。④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1.35&;#177;2.11)%,(48.44&;#177;2.68)%,(45.91&;#177;3.54)%,t=38.810.27.367,P〈0.011。 结论: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如何培养足够的肝细胞以及应用一些物质、因子从而使其增加分裂、减少凋亡?观察银杏内酯和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胚肝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分泌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实用性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10在南通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完成。①细胞来源:孕14~16周流产胎儿,由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银杏内酯由中国药科大学提供,神经生长因子为Roche公司产品。②实验方法:用非灌流法从人胚肝中分离肝细胞,以DMEM作为培养基,接种于4块24孔培养板中,每两块培养板各接种36孔,12孔/组,细胞3×105/孔。银杏内酯组各孔加入含37.5g/L银杏内酯和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2mL,神经生长因子组各孔加入含100mg/L神经生长因子和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2mL,空白对照组各孔加入仅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2mL。③实验评估:人胚肝细胞原代培养至9d,倒置显微镜下计数每视野的肝细胞数,同时行MTT试验,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分别于培养3,6,9d时收集肝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含量检测。结果:①原代肝细胞生长情况及肝细胞计数:接种12h后各组肝细胞均已贴壁,3d后可见由3~5个细胞组成的细胞集落,至9d时银杏内酯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肝细胞已基本铺满孔底,且呈立体生长倾向,空白对照组肝细胞较少,胞间有空隙存在。至培养9d,银杏内酯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空白对照组每视野内肝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97,P=0.00)。②MTT试验结果:原代肝细胞培养至9d时,银杏内酯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1.90,P=0.00)。③肝细胞培养液白蛋白含量:培养3d时各组细胞培养液的白蛋白含量方差分析无明显差异(F=0.23,P=0.79)。培养6,9d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69,P=0.00;F=9.35,P=0.00)。④细胞凋亡情况:银杏内酯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空白对照组凋亡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1.53%,9.29%,15.27%。结论:银杏内酯和神经生长因子对原代人胚肝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白蛋白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银杏黄酮对大鼠背斜方肌微动脉血液循环、腓肠肌收缩能力及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完成。银杏黄酮由桂林思特新技术公司天然植物制品厂生产,银杏黄酮含量24%,银杏内酯含量6%,符合国际标准。①大鼠背斜方肌微动脉血液循环的观察: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银杏黄酮2.0.3.0,4.0g/L浓度组,10只/组。各组大鼠均制备游离肌肉标本,游离面固定于特制灌流盒上,用林格氏液灌流,连续观察管径为15-20μm的横向微动脉30min,分别于观察处滴注0.1g/L的去甲肾上腺素障碍液50μL。当血管出现收缩时,银杏黄酮2.0,3.0,4.0g/L浓度组分别滴注对应的银杏黄酮溶液1mL,空白对照组则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微动脉血管口径的变化以及血管流态的变化。②大鼠腓肠肌肌肉收缩的观察:所选动物的基本情况及分组与背斜方肌微动脉血液循环观察实验相同,共36只大鼠,9只/组。麻醉后于腓肠肌跟腱处结扎剪断,将悬浮电极尖端插入腓肠肌内,通过生理刺激器以1次/s、电压0.8V分别给予各组腓肠肌标本以连续刺激,至肌肉停止收缩时停止刺激,作为肌肉疲劳时间。然后银杏黄酮2.0,3.0,4.0g/L浓度组分别注射相应浓度的银杏黄酮溶液1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min后继续给予刺激,记录肌肉收缩的情况及肌肉疲劳后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③运动实验:选用健康雄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静对照组、安静服药组、单纯训练组、服药训练组.15只/组。安静服药组、服药训练组每天早晚各灌胃给药1次,剂量为2.4mL/kg体质量;安静对照组、单纯训练组每天灌予等量的白开水。单纯训练组、服药训练组小鼠每天在规格为100cm&;#215;50cm&;#215;80cm的透明玻璃泳池内进行1次尾部负重游泳训练,30min/次,6d为1个周期,然后休息1d,共训练6周;安静对照组、安静服药组小鼠每天进行15min的无负重游泳适应性训练。各组小鼠第5周进行爬绳实验,测量静止耐力。第6周进行力竭性游泳实验。结果:背斜方肌微动脉血液循环的观察实验选用SD大鼠40只,腓肠肌肌肉收缩的观察实验选用SD大鼠36只,运动实验选用昆明种小白鼠60只,3个实验各自独立,所有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银杏黄酮对微动脉血管口径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而给药5min后,银杏黄酮各浓度组微动脉血管口径均嘎显增大(P〈0.05或0.01)。②银杏黄酮对微动脉血管流态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银杏黄酮各浓度组微动脉血管流态3级评定、血流停止时间和血流恢复正常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③银杏黄酮对腓肠肌肉收缩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银杏黄酮各浓度组肌肉疲劳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但肌肉疲劳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④各组小鼠爬绳及负重游泳能力的比较:安静服药组小鼠的爬绳静止时间明显长于安静对照组(P〈0.05),服药训练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强于单纯训练组(P〈0.01)。结论:银杏黄酮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速率和缩短肌肉疲劳的恢复等功效,在运动训练的协同作用下,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东茛菪内酯在小鼠常压条件下及脑缺血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耐缺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常压耐缺氧实验法:小鼠(n=40)随机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茛菪内酯(0.01mg/g,0.02mg/g),15min后,将小鼠分别放入250mL的磨口广口瓶内密封,以最后一次呼吸为指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②脑缺血实验法:小鼠(n=30)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茛菪内酯(0.01mg/g, 0.02mg/g)。 15min后,不需麻醉,用剪刀在耳下部快速断头,记录喘气时间。③异丙肾上腺素增加紧心肌耗氧量实验法:小鼠(n=30)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按0.03mL/g剂量给小鼠皮下注射溶剂对照溶液,5min后按0.02mL/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溶剂对照溶液;模型组按0.015mg/g的剂量给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in后按0.02mL/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溶剂对照溶液。给药组按0.015mg/g剂量给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in后腹腔注射东茛菪内酯(0.01mg/g)。给药后10min,分别放入广口瓶内密封,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东茛菪内酯(0.01mg/g,0.02mg/g)能非常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66.4&;#177;8.9)和(90.3&;#177;7.4)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356,3.147;P&;lt;0.01);东茛菪内酯(0.01mg/g,0.02mg/g)能显著延长断头小鼠的呼吸时间[(21.2&;#177;0.8)和(23.5&;#177;0.7)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8,3.368:P&;lt;0.05—0.01);东茛菪内酯(0.01mg/g)能非常显著延长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50.6&;#177;3.4)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61;P&;lt;0.01)。结论:东茛菪内酯对小鼠常压及脑缺血条件下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均有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K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暴露于氧糖剥夺(OGD)条件下,体外模拟缺血缺氧模型。暴露于OGD 4 h后,给予不同浓度(12. 5μg/ml、25μg/ml、50μg/ml)的银杏内酯K孵育H9C2细胞1 h。对照组细胞仅在OGD实验时换为高糖DMEM,不做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检测H9C2细胞的细胞活力、活性氧(RO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9C2细胞内p38 MAPK和JN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内酯K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OGD组ROS含量显著增加(P 0. 05),不同浓度12. 5μg/ml、25μg/ml、50μg/ml的银杏内酯K处理H9C2细胞1 h,可显著减少各组细胞内ROS含量,抑制各组细胞凋亡,显著降低H9C2细胞内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水平(P 0. 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内酯K对体外模拟的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ROS诱发的p38和JNK激活所致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方法,并探讨罗红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mool磷酸二氢铵=39:61(v/v),流速1mL/min;以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10nm。血浆样品用正己烷(含5%的异丙醇)液-液萃取后经C18分离。结果罗红霉素在0.25~16.0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测限为0.25mg/L。萃取回收率〉70%,方法回收率99.8%~110.5%,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5%。结论HPLC—UV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罗红霉素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祖应  贾维 《临床医学》2002,22(3):12-14
目的:评价螺旋内酯治疗重度心办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NYHAⅢ-Ⅳ的临床疗效的CHF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21例)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螺旋内酯,每日40mg,分两次口服;B组(22例)采用常规心衰治疗作为对照。结果:(1)治疗6个月时,A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峰血流比值(E/A)均较B组的LVEF和E/A明显改善(P均<0.05);而轻微活动时心率(HR)和心胸比率(CT)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2)观察1个月时的LVEF、E/A、CT和HR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3)观察期间,心源性死亡率A组4.76%(1/21)较B组9.09%(2/22)下降了47%。结论:重度CHF的治疗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螺旋内酯对改善心功能状态,特别是远期舒缩功能和降低心源性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心脏形态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