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龚甜  熊英  周顺德  施勇  周珺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6):3110-3112
目的 建立并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T-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2011年江西省麻疹野毒株与疫苗株.方法 用Vero/SLAM细胞对1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通过RT-PCR-RFLP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毒株进行麻疹病毒鉴定,RFLP方法主要是运用AflⅡ酶判断是否含有AflⅡ酶切位点(疫苗株有,野毒株没有)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同时对该毒株进行N基因全序列测定,以验证RT-PCR-RFLP方法.结果 RT-PCR-RFLP方法鉴定的结果为:该毒株(MVi/Jiangxi.CHN/23.11)呈单一条带,不能被AflⅡ酶切开,N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为:麻疹病毒野毒株H1基因型.结论 成功建立江西省麻疹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快速鉴别方法,并鉴别2011年江西省1例疑似麻疹病例由野毒株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技术,建立简便、快速鉴别赣州市2013年-2019年麻疹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方法.方法 用Vero-SLAM细胞对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26株麻疹毒株提取的核酸采用RT-PCR-RFLP方法进行麻疹病毒鉴定.根...  相似文献   

3.
4.
5.
刘巍 《应用预防医学》1995,1(3):184-187
鉴别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刘巍综述王树声古绍文校自50年代应用脊髓灰质炎病毒(PV)灭活或减毒活疫苗以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为此WHO提出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灰,我国计划在1995年提前消灭,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和应用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快速诊断方法 ,及时监测麻疹流行株基因型动态 ,尽早发现异型输入病例。方法 应用一种适用于我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 ,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RT PCR RFLP) ,对吉林省 2 0 0 1~ 2 0 0 3年分离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基因型的 9株野病毒进行验证。结果  9株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株的RT 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与核酸序列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均为H1基因型。并应用该方法对吉林省 2 0 0 3年分离的 2株麻疹病毒进行基因型别鉴定 ,亦为H1基因型。同时对 2 0 0 1~ 2 0 0 3年的 46份麻疹病例的临床标本 ,应用新建立的RT-PCR-RFLP方法直接进行麻疹病毒核糖核酸 (RNA)提取、RT-PCR反应及基因型别鉴定。 46例临床标本经直接RT-PCR扩增后的 31例RT-PCR阳性产物 ,经RFLP法酶切、电泳结果均为H1基因型。结论 RFLP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实用的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定型筛查方法 ,对快速掌握麻疹病毒基因型流行动态及地理分布 ,以及麻疹野病毒的输入、变异情况 ,具有广泛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基因型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首先对RT-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实验证明,对11株麻疹病毒提取核糖核酸(RNA),逆转录套式PCR扩增后全部出现阳性特异条带.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扩增6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9株,同时又扩增其它非麻疹病毒.结果9株6种基因型麻疹病毒RT-PCR均呈现阳性条带,说明本研究采用的RT-PCR方法敏感.而非麻疹病毒RT-PCR结果为阴性,均未见阳性条带,说明该RT-PCR方法特异.根据H1和H2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别被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Ⅰ切割成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建立RFLP快速基因定型方法.之后,对建立的RFL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实验证明.利用该方法对吉林省连续两年分离到的9株麻疹野病毒[已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均为H1基因型麻疹病毒,证实该PCR-RFLP结果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也说明该方法敏感.同时,又对7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应用PCR-RFLP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只有H1和H2基因型麻疹病毒被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Ⅰ分别切成2个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其它基因型麻疹病毒由于无SalⅠ和BamHⅠ酶的切位点,所以未被切开,说明所建立的PCR-RFLP方法特异,只针对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研究证明,RFLP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实用的麻疹病毒基因定型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适用于鉴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方法。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水痘患者的水疱液并进行病毒分离,抽提阳性分离物和部分阳性水疱液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以荧光素Cy5.5标记检测探针5端,相应的锚定探针在3端用FAM羧基荧光索标记,再从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特异引物扩增ORF62基因中301碱基对(basepair,bp)片段,将其与特异探针杂交后,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罗氏LightCycler实时PCR仪描绘扩增的目标DNA片段的熔解曲线,根据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峰值对待测标本进行鉴别。最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方法验证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鉴别野毒株/疫苗株的准确性。结果VZVOka疫苗株的扩增产物与检测探针的Tm为52.47℃,而水痘原始临床标本/临床分离株与检测探针的Tm在57.33℃~60.50℃。通过检测DNA扩增产物与VzVORF62探针Tm的差异可以明确鉴别VZV野毒株和疫苗株。利用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的方法对水痘原始临床标本及分离株进行野毒株/疫苗株的鉴别结果与传统的RFLP方法进行鉴别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操作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获得的病毒野毒株/疫苗株特征性强,适用于VZV野毒株/疫苗株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麻疹病毒的变异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出疹性疾病。传播速度快,危害大。WHO已将其列为第3个拟被消灭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报道麻疹病毒存在变异现象,这对麻疹的控制和消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麻疹病毒抗原变异及其疫苗免疫效果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流行及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其预防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吉林省194份HBV阳性血清进行分型,并研究HBV与预防和治疗的关系。结果在194例HBV血清阳性标本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结论在吉林省HBV的基因型主要为C型,B、C混合型也占了一定比例。C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混合型与慢性肝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麻疹病毒仅 1个血清型 ,但通过对流行株的血凝 (H)蛋白和核 (N)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至 2 0 0 1年 10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资料确认麻疹病毒有 8个基因组 (A、B、C、D、E、F、G、H) ,共 2 0个基因型。其间H蛋白基因和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达 7% ,而N基因COOH端的 4 5 0个核苷酸的差异在不同型之间 >12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主要为H基因组的H1型 ,是一种新的基因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麻疹疫苗皆为A基因型 ,通过交叉中和试验证实 ,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后的抗体能中和不同基因型的麻疹病毒流行株 ,但中和抗体滴度略低 ,仍可预防麻疹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分析安徽省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结果表明HCV基因型有Ⅰ、Ⅱ、Ⅲ、Ⅳ及Ⅱ/Ⅲ混合型,以Ⅱ型感染(75.66%)占优势,其次为Ⅲ型(13.23%)和Ⅱ/Ⅲ型(6.35%),Ⅰ、Ⅳ型各有1例(0.53%)。安徽省北部地区的HCVⅢ型多于南部,而Ⅱ型北部则少于南部,不同地理区域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输血、血液制品史的丙肝患者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安徽省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HCV基因型有Ⅰ、Ⅱ、Ⅲ、Ⅳ及Ⅱ/Ⅲ混合型,以Ⅱ型感染(75.66%)优势,其次为Ⅲ型(13.23%)和Ⅱ/Ⅲ型(6.35%),Ⅰ、Ⅳ型各有1例(0.53%),安徽省北部地区的HCV型多于南部,而Ⅱ型北部则少于南部,不同地理区域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输血、血液制品史的丙肝患  相似文献   

15.
麻疹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患者血清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WHO麻疹病毒参考资料库(databank)提供国内样品株,填补我省麻疹抗原分离的空白。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选用敏感细胞分离抗原,并用中和试验法进行野毒株的鉴定。结果在B95-a细胞上共分离出10株麻疹野病毒,其中7份咽拭液同时用Vero细胞分离未获成功,但将10株分离株转种至Vero细胞上时,有4株出现麻疹的融合性细胞病变。1∶10稀释的麻疹单克隆抗体(12E)能中和所有分离株,在同期收集的9例麻疹患者血清中,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但在1例麻疹IgG抗体滴度达1∶6400至1∶≥102400的患者中,也分离到了麻疹病毒。结论在湖南境内分离的10株麻疹野毒中,94—47株为目前国际上最大程度的麻疹变异株,具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儿童仍受到90年代野毒的攻击而形成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吉林省近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分析麻疹野病毒分离的影响因素,为防控措施的制定及做好麻疹病原学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Vero/Slam细胞对114份麻疹咽喉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酸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统计分析不同采样时问、不同咽试子保存液对麻疹病毒分离的影响。结果114份麻疹咽喉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31株,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出疹2d内的标本分离率较高,为38.09%。2%DMEM维持液作为咽拭子保存液的病毒分离成功率为30.69%。0.9%生理盐水作为保存液的病毒分离率为0。结论H1基因型麻疹病毒为吉林省近年流行的主要优势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成功分离取决于采样时间、好的标本质量以及正确标本保存液。  相似文献   

17.
Urine samples from 211 community children (3–7 years age), from 33 HIV type-1 infected children and from 56 HIV- negative childre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presence of BK virus (BKV) DNA by PCR. PCR amplific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primers specific for the BKV structural region VP1.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BKV subtypes by a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 assay (RFLP). We demonstrated BKV DNA in 3.8% of 211 community children with a higher prevalence of subtype I. In HIV-1 positive children we detected BKV DNA in 2 urine samples (6%) out of 33, both belonging to subtype I. The HIV-negative cluster did not show any positivity to BKV DNA. The results confirm a more frequent primary BKV infection in children of 3–5 years of age and a higher prevalence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affected by HIV-1. The most relevant finding was that among both the community and HIV-1 positive children the subtype I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