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吸痰管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1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经吸痰管点滴式保留灌肠法治疗3周后,通过临床症状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评价疗效。结果:61例患者中治愈39例,显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结论:经吸痰管点滴式保留灌肠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配制相同药物浓度的灌肠液,A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B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C组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结果对三组患者行保留灌肠后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及临床疗效,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优选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3.
滴注式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滴注式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6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滴注式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为(5 0 7± 1 71)h ,对照组为 (4 2 2± 1 4 9)h ;观察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率达 93 3%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3 3%。结论 滴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药液在肠腔保留时间延长 ,疗效显著 ;同时避免了药液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对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治疗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管 ,用输液吊筒控制注药速度 ,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来进行保留灌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 ,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 ,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 ,扩张肠壁 ,加快药物吸附速度 ,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 ,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才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97-1198
目的探讨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护理效果。方法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为6.43±2.70h,对照组为4.33±1.35h;观察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药液在肠腔保留时间延长,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1~10月住院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25例,传统组使用传统一次性肛管进行保留灌肠法,改良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停留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传统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可使操作更加简便、临床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1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药液150ml, 观察组1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20ml, 观察组2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00m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的药液量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药物治疗时,调整药液量的方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推注泵和吸痰管联用灌肠法与传统保留灌肠法两种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推注泵与吸痰管联用灌肠法(实验组)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药液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推注泵和吸痰管联用保留灌肠法在灌肠过程中药液温和且压力均匀,患者感觉舒适,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牛学红 《护理研究》2005,19(22):2011-2012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导管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4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20mL注射器衔接球囊导管进行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病人舒适感增强,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球囊导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保留灌肠,可显著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物外溢,提高病人的舒适感,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整体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法保留灌肠,两组患者每晚均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及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及患者对灌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灌肠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灌肠法行小剂量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疗效好,舒适、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红 《护理研究》2005,19(10):2011-2012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的疗效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且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麦滋林保留灌肠的改良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的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效,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5.
药物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正慧 《上海护理》2005,5(6):24-2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和精神因素有关。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药物保留灌肠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但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时如果肠腔不清洁,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为促进药物充分吸收,我科对20例患者在药物保留灌肠前先行清洁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10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灌肠筒灌肠,每日1次,每次100ml。观察2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7.
史铁英 《护理研究》2007,21(14):1283-1284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需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的78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研究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法药液外溢例数少,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病人满意度提高、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保留灌肠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铁英 《护理研究》2007,21(5):1283-1284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需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的78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研究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法药液外溢例数少,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病人满意度提高、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娟  李春联  叶石才 《全科护理》2010,8(31):2834-2835
[目的]观察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4h为27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灌肠液外溢4例,对照组12例。[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20.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日的奇数、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24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每日2次,每次120ml;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