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晚期鼻咽癌放疗后辅助化疗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预防和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疗效。方法对37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20例3期、4期和病理为未分化癌病人,采用放疗后辅助化疗。结果放疗后加化疗组的4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放疗后辅助化疗可作为提高鼻咽癌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各期鼻咽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组(诱放组)66例与同步化疗加调强放疗组(同放组)62例.调强放疗给予鼻咽癌原发病灶处方量70Gy/30次/6周;诱导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每21天1周期,先诱导化疗两周期后接受放疗,放疗结束后再给予辅助化疗两周期;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单药每周方案,同步放化疗,放疗结束后再给予辅助化疗两周期;两组辅助化疗均为每21天1周期.[结果]随访5年以上,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两组之间比较5年总生存率(61.4%和73.8%,x2=0.27,P=0.557)、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鼻咽癌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率和总生存率,急慢性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110例,单盲随机将接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余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的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放疗16次后,后程给予局部加速超分割放疗,且在整...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综合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生物免疫治疗、化疗和手术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1)用干扰素加放疗治疗早期鼻咽癌 15例 ;(2 )用 4种化疗方案对 184例鼻咽癌进行放疗前辅助化疗 ;(3)对早期鼻咽癌患者 49例手术摘除原发灶后减量放疗 ;(4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 6 1例手术挽救治疗。以上 4组患者均取同期单纯放疗组作为对照。结果 :干扰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平均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4 6 %和 6 6 6 %(P >0 0 5 ) ,10年生存率 6 9 2 %和 36 3%(P <0 0 5 )差别有显著意义。多种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总的缓解率 (CR PR)达到 6 6 2 %。化疗 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平均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 8%和 31 2 %,P <0 0 1,差别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早期鼻咽癌手术减量放疗组 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 ,而放疗后的后遗症较后者轻 ,鼻咽癌局部复发手术挽救治疗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8%和 40 %。结论 :根据鼻咽癌患者的TNM分期 ,分别采用免疫治疗 ,化疗和手术合并放疗 ,对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化疗后放射治疗≥N2期鼻咽癌的远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N2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后放疗与单纯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188例≥N2期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94例.A组于放疗前用DF方案(DDP、5-Fu)化疗2~3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全部病例用6MeV光子线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剂量65~74Gu/6.5~8周,颈部剂量58-72 Gy/5.8~7.2周.结果 A组和B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是93.5%和87.2%,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4.6%和90.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6.6%,A组高于B组(P<0.05).A、B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8%和30.2%,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转移时间为19个月和9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急性毒副反应较B组重,但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对≥N2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化疗(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延长出现转移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安宇  许坚 《医学文选》1999,18(4):533-535
目的 观察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在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 ,随机分成 2组各 3 5例 ,分别进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 ( IACT)加放疗和全身化疗 ( SCT)加放疗 ,并采用配对的方法选择同期单纯放疗 ( RT)的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于放疗后对 3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IACT组完全缓解率及 2年局控率为65 .7%及 82 .9% ,SCT组为 5 4 .3 %和 77.1% ,RT组为 4 2 .9%及 5 1.4 %。结论 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 ,短期疗效显著 ,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7.
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诱导化疗加辅助化疗配合常规放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6 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 ,将单纯放疗的 30例鼻咽癌患者设为单纯放疗组 (单放组 ) ,诱导加辅助化疗配合常规放射治疗的 30例鼻咽癌患者设为综合治疗组 (综合组 )。两组放疗方法、时间 /剂量分割相一致。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 5a生存率分别为 5 0 % (15 / 30 ) ,2 6 .7% (8/ 30 ) ,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5 6 .7% (17/ 30 )和 33% (10 / 30 ) ,颈淋巴结转移控制率分别为 5 3.3% (16 / 30 )和 36 .7%(11/ 30 ) ,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2 9% (8/ 30 )和 5 0 % (15 / 3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综合组比单放组更多发生Ⅰ、Ⅱ级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结论 DDP加 5 -Fu联合化疗方案采用诱导和辅助化疗的方式配合常规放疗可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
邹茵  周志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04-130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根治性放疗,放疗期间给予顺铂40 mg/m2,d1,每周1次,连续7周;观察组放疗结束1个月后给予辅助化疗,顺铂80 mg/m2,d1,5-Fu 800 mg/m2,d1~5,4周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期间观察组出现3级以上急性治疗毒性反应为64.3%,对照组为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总生存率为74.6%,对照组患者为78.8%,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7.2%和8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在提高Ⅲ期~Ⅳ期患者近期疗效的同时毒性反应亦显著提高,Ⅱ期患者临床获益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60例乳腺癌病人(Ⅱ期89例,Ⅲ期71例)施行根治性手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放疗加化疗等辅助疗法。结果 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 2 %(77/ 89)、47.89% (3 4/ 71) ;术后单纯放疗组、术后放疗加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均低于术后单纯化疗组(P >0 .0 5 ) ;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单纯化疗组及术后放疗加化疗组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术后单纯放疗组(P <0 .0 5 ) ;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加化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术后单纯放疗组和术后单纯化疗组(P <0 .0 5 )。结论 Ⅱ、Ⅲ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Ⅲ期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降低远处转移率;Ⅲ期乳腺癌术后放疗加化疗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66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66例乳腺癌病人(Ⅱ期90例,Ⅲ期76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化疗加放疗等辅助治疗。结果: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6/90)、22.4%(17/76)。术后放疗组、术后放疗加化疗局部复发率(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复发)均低于术后单纯化疗组(P<0.05);术后化疗组及术后放疗加化疗组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术后单纯放疗组(P<0.05);术后放疗加化疗组10年生存率较术后单纯化疗及单纯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Ⅱ、Ⅲ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术后化疗可以减少远处转移率,术后放疗加化疗可以明显提高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化疗方案对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117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采用PF 新福菌素化疗1周期后再行鼻咽癌根治放疗.对照组58例,采用PF方案化疗1周期后行鼻咽癌根治放疗.结果 PF 新福菌素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 总有效率(response rate, RR)为88.3%,PF组为93.17%,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CR率61%,对照组CR率27.6%,有显著差异(P<0.01).毒副作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F 新福菌素联合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的完全缓解率,毒副作用可耐受,适合于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N2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后放疗与单纯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88例≥N_2期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94例。A组于放疗前用DF方案(DDP、5-Fu)化疗2~3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全部病例用6MeV光子线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剂量65~74Gy/6.5~8周,颈部剂量58-72Gy/5.8~7.2周。结果A组和B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是93.5%和87.2%,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4.6%和90.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6.6%,A组高于B组(P<0.05)。A、B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8%和30.2%,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转移时间为19个月和9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急性毒副反应较B组重,但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对≥N2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化疗(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延长出现转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8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化疗后常规放射;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所有病例如期完成治疗,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实验组CR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95.00%,2年生存率为85.00%,3年生存率为7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与单纯放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Ⅲ、Ⅳ。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同期化疗加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后疗效分析结果、5年内远处转移发生率及1、3、5年无瘤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鼻咽肿瘤达到CR者分别为46例和43例,PR分别为4例和7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达到CR者分别为47例和39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分别为3例和1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5年内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4%和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65%、45%,对照组分别为80%、5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期化疗加辅助化疗提高了Ⅲ、IVa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降低了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 8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 =34)和对照组 (n =34)。研究组先按FP方案 (5 -Fu +DDP)行 1周期新辅助化疗 ,然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 ,每次 1.4~ 1.6Gy、每日 2次 ,间隔时间≥ 6小时 ,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 6 8.0~ 70 .0Gy ;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 ,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 6 8.0~70 .0Gy。放疗结束后 1月 ,两组再行 3~ 4周期辅助化疗。结果 :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 (P <0 .0 5 ) ,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72 .3%和 6 5 .2 %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在放疗结束后 3个月和 6个月 ,两组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5 .3%和72 .2 %和 96 .3%和 76 .2 % ,研究组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放疗结束后 6个月 ,两组中、晚期 (Ⅲ和Ⅳa期 )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2 .3%和4 1.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 ,尤其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Ⅳ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和单纯放疗治疗Ⅳ (N3 M0 )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病理证实的 3 4例Ⅳ (N3 M0 )期鼻咽癌 3 4例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放疗组 (Ⅰ )和单纯放疗组 (Ⅱ )。Ⅰ组放疗前应用PF方案(DDP 5 -FU)化疗 2周期 ,2组放疗方法相同。结果 :Ⅰ组和Ⅱ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2 %和 82 .4% ,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4.1 %和 88.2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Ⅰ组和Ⅱ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6%和 47.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Ⅰ组和Ⅱ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2 3 .5 %和41 .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Ⅰ组治疗毒副反应比Ⅱ组重。结论 :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Ⅳ (N3 M0 )期鼻咽癌 ,可以提高 3年生存率 ,减少远处转移率 ,毒副反应比单纯放疗大 ,但不影响治疗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 4 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2 3)和对照组 (n=2 0 )。研究组先按 FP方案 (5 - Fu+DDP)行 1周期新辅助化疗 ,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 ,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 ,行常规分割放疗 ,照射 36 .0~ 4 0 .0 Gy后缩野 ,而后改用面颈分野 ,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 ,每次 1.4~ 1.6 Gy、每日 2次 ,间隔时间≥ 6小时 ,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 6 8.0~ 70 .0 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 ,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 8.0~ 70 .0 Gy。放疗结束后 1月 ,两组再行 3~ 4周期辅助化疗 ,方案同前。结果 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 (P<0 .0 5 ) ,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放疗结束时 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78.2 6 %和 6 5 .0 0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在放疗结束后 3个月和 6个月 ,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5 .6 5 %比 70 .0 0 %及 95 .6 5 %比 75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放疗结束后 6个月 ,两组中、晚期 ( 期 + A+ B期 )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2 .31%和 5 0 .0 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分析介入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加放疗,研究组在放疗前采取动脉灌注化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放疗半年后, 研究组的近期完全缓解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介入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学科动态     
1临床学术动态1.1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在国内率先开展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辅助化疗的研究,对27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辅助化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该技术可促进鼻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Ⅲ~Ⅳ_a期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B组39例单纯行放疗。A组化疗方案:NVB 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 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治疗1~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1周开始放疗。照射方法和剂量与B组相同:鼻咽剂量66~74Gy/6.6~7.4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60~70Gy/6~7周,颈部预防量50Gy/5周。A组放疗结束后3~4周再用原NP方案化疗1~2个周期以巩固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如期完成治疗。放疗结束和治疗后6个月,A组鼻咽肿物消退率、颈淋巴结消退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2年后A组复发和(或)转移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NVB和DDP作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是安全有效的,其毒副反应小,可以耐受并能控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