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最佳诱导浓度.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c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含100 ng/mJ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及其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分别设对照组和bFGF处理组,bFGF作用浓度分别为1、10、100 μg/L.作用72 h后,噻唑蓝(MTT)测吸光度(A)值反映细胞增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细胞CD44的累积A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MTT A值为0.334±0.036较对照组A值0.251 ±0.033明显增高(P<0.05).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得CD44的累积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RT-PCR测得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作用浓度为1 μg/L的bFGF可促进BMSCs的体外扩增并有助于保持BMSCs的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中提纯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3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表达.取扩增第3代的BMSCs,分为2组,诱导组加入诱导培养剂[含10%胎牛血清、1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的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对照组则不加任何细胞因子.2周后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受体(VEGFR)-2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表达量,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碳(NO)含量,电镜观测胞质WeibelPalade小体.结果 STZ腹腔注射可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流式细胞仪显示第3代BMSCs表达表面抗原:CD44和CD9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97.8±0.9)%和(96.8±1.4)%,而CD11 b/c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3.2±0.6)%和(1.2±0.5)%.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呈长梭形、杆状、多角形,诱导组VEGFR-2、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1.0)%和(65.0±3.9)%,而对照组则为(7.0±1.0)%和(0.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胞外NO含量(94.14±3.25) μmol/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2.10) μmol/L(P <0.05);电镜两组均未观察到胞质Weibel Palade小体.结论 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从骨髓中提纯BMSCs.糖尿病鼠BMSCs可在体外诱导向血管内皮样细胞方向分化,BMSCs有望作为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神经生长因子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贴壁培养BMSCs,流式细胞检测表面标志物.A组加入3种浓度EGF和bFGF;B组加同样浓度bFGF;C组不加诱导剂.A、B组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第3代BMSCs为梭形样细胞,CD29、CD44、CD90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A组中100μg/L巢蛋白(NESTIN)(81.9±1.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诱导,可见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N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论 采用改良的全骨髓贴壁法,细胞活性好.bFGF和EGF同时应用比bFGF单独应用效果好.100μg//L(bFGF+EGF)预诱导m神经干细胞数量多,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抽取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液,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取第3代MSCs(P3-MSCs),通过细胞形态特征观察、细胞免疫表型检测以及诱导分化的方法 鉴定MSCs.取经过鉴定的P3-MSCs,分别与不同浓度(0.5、1、5、10、50 IU/ml)rhEPO共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过量特异性抗体封闭EPO受体(EPOR),再用MTT法观察P3-MSCs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3-MSCs的EPOR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增殖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贴壁培养获取的P3-MSCs同时高表达CD105和CD90,低表达CD34和CD45,并可被诱导分化为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MTT结果 显示,给予EPO后,MSCs的增殖明显增强,以浓度为10 IU/ml者的作用最为显著;同时加入抗EPOR抗体封闭EPOR后,MSCs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P3-MSCs的EPOR表达阳性;用10 IU/ml EPO刺激4 d后,EPOR、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5(pSTAT-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EPO能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增殖,该效应经EPOR介导,并与JAK2-STAT-5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对Cbfα-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干预培养细胞的方法,利用骨碎补单味药物与培养基联合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通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促BMSCs成骨分化能力,通过RT-PCR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Cbfα-1的表达,探讨中药骨碎补促成骨能力的机制。结果骨碎补药物各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RT-PCR检测Cbfα-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空白组及条件培养组(P<0.01),0.002 g/ml药物组优于0.02 g/ml及0.0002 g/ml药物组(P<0.05)。结论中药骨碎补可促进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使Cbfα1的表达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制备麝香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15只SD大鼠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培养至P3代,通过形态学观察、表型鉴定、成骨成脂诱导鉴定BMSCs,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通过麝香含药血清干预BMSCs,检测细胞增殖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药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大鼠B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表型鉴定:CD45、CD34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后可定向成骨、成脂分化;不同浓度麝香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提高BMSCs增殖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麝香在24 h、48 h、72 h均增加BMSCs迁移(P0.05),以低浓度组效果最佳。结论麝香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Ad-BMP-2/GFP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前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第10代兔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CD29的表达,用携带BMP2和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细胞。分别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改变,MTT 法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情况,体外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以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目的蛋白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获取高纯度第10代兔BMSCs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29阳性,CD45阴性。 Ad-BMP-2/GFP转染兔BMSCs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细胞形态向成骨方向分化,在短时间内能促进兔BMSCs 的增殖(P<0.05),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Western Blot显示细胞内稳定表达BMP-2目的蛋白。结论 Ad-BMP-2/GFP能成功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成平滑肌细胞,为BMSCs移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取第3~4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分子CD49d、CD73、CD90、CD105和CD106、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和CD45、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31表达情况,采用平滑肌细胞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进行鉴定细胞分化。结果培养细胞阳性表达BMSCs表面分子CD49d、CD73、CD90、CD105和CD106,同时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和CD45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子CD31阴性表达,且经过平滑肌细胞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后α-SMA和Desmin免疫荧光检测均阳性反应。结论成功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为BMSCs和基因修饰BMSCs移植治疗ED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骨髓穿刺法抽取新西兰白兔髂骨骨髓5ml,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计数细胞数目,绘制细胞乍长曲线。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D44及CD34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鉴定培养的干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兔MSC体外分离及培养扩增的方法。生长动力学分析发现,传代细胞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旺盛。所分离培养的细胞均表达CD44,不表达CD34。结论在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诱导高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Breg)的产生及机制。方法采用成功分离的DA大鼠BMSC与Wistar大鼠B细胞共培养(BMSC+B)96h后,ELISA检测BMSC+B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浓度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设单纯BMSC、单纯B细胞两组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B细胞表型的变化;通过加入中和抗体,观察细胞因子对BMSC诱导Breg细胞产生的影响。结果 BMSC+B组成功诱导产生高分泌IL-10的Breg细胞(P=0.006);Breg表型为CD19+CD1d+CD5+;IFN-β促进BMSC诱导Breg的产生(P=0.034)。结论 BMSC能诱导高分泌IL-10的CD5+Breg产生,该机制可能与BMSC自身分泌的IFN-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PLGA)-天冬氨酸(asparagic acid,ASP)-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PEG)三嵌段多元共聚物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在PLGA支架材料中引入PEG和含有多个功能位点的ASP,制成PLGA-[ASP-PEG]三嵌段高分子支架材料。将材料与MSCs复合培养,以未改性的PLGA支架材料作对照,通过沉淀法、MTT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检测MSCs的黏附和增殖变化。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d和28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了解MSCs成骨分化情况。结果:MSCs在PLGA-[ASP-PEG]材料表面贴壁生长,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细胞黏附率检测显示,PLGA-[ASP-PEG]表面MSCs的黏附性能和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实验显示MSCs在PLGA-[ASP-PEG]三嵌段材料上培养20d后,吸光度(A)值为1.336,约为对照组0.780的2倍。培养12d时,PLGA-[ASP-PEG]材料组的细胞蛋白含量为66.44μg/孔,对照组为41.23μg/孔。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后,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为阳性,PLGA-[ASP-PEG]三嵌段材料及其降解产物不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PLGA-[ASP-PEG]能促进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骨基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对成骨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镁合金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人骨BMSCs并予以鉴定;采用AZ31B镁合金浸提液培养人BMSCs 1、3、5、7 d,以普通培养基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浸提液培养人BMSCs,诱导分化后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COLⅠ、ALP、OPN)的表达。另设置调节pH值AZ31B组(pH-AZ31B组),以观察pH值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BMSCs表达CD34(-)、CD45(-)、CD44(+)、CD73(+)、CD90(+)、CD105(+)。浸提液培养1、3、5、7 d,AZ31B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毒性评级为2级;对照组和pH-AZ31B组细胞活性较好,两组细胞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Z31B组COLⅠ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Z31B组ALP基因表达量较低(P<0.05),pH-AZ31B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Z31B组OPN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后6 d、1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AZ31B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镁合金对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无不良影响,其影响可能与浸提液pH值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将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形态的影响,相关结果采用SAS V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表征分析,改良Hummers法可以成功制备出高纯度的氧化石墨烯。在细胞密度较低时,氧化石墨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裂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在细胞密度较高,达到生长接触抑制的浓度时,氧化石墨烯具有促进细胞死亡,降低活性细胞数量的作用。连续镜下观察后发现,氧化石墨烯对细胞形态有显著影响,可使细胞伸展性下降,折光率降低。这些细胞形态的变化与氧化石墨烯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氧化石墨烯可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问充质干细胞(ADSCs)在经氯化钴(CoCl2)预处理的条件下,其增殖、细胞状态变化以及成脂肪化倾向。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SD大鼠ADSCs,取第3代ADSCs,分别向骨细胞、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鉴定,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AD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IM4,CIM5的表达。将ADSCs经不同浓度CoCl2干预,利用Western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d(HIF-101)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MT'F实验来检测大鼠ADSCs在不同浓度的CoCl2下细胞增殖的改变;并且通过油红O定量检测大鼠ADSCs在经历缺氧后的成脂情况。结果第3代ADSCs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多呈梭形,经流式鉴定,大鼠AD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表达率高,而CD34、CD45表达率低,体外诱导培养的大鼠ADSCs能够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在MTr实验中,400、200ixmol/LCoCl2组,ADSCs增值减弱;而100、50Ixmol/LCoCl2的实验组,缺氧造成的对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P〉0.05)。HIF-1d的表达随着培养基中的CoCl2的浓度而增加。在光镜下观察发现,随着CoCl2浓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大鼠ADSCs的成脂倾向越发明显(P〈0.001)。结论ADSCs在处于体外适量的CoCl2干预情况时,其增殖并不会受到影响,并且呈显著的增强其成脂倾向。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用于创面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第二代细胞CD14、CD29、CD34、CD44、CD45和CD106抗原表达以鉴定MSCs。实验分3组:直接共培养组(n=8)为hMSCs(1×10^5/ml)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a)直接接触共培养;间接共培养组(n=7)为在transwell透明聚碳酸酯膜上层加入hMSCs细胞悬液[(2-3)×10^5个细胞)],下层接种HEKa,间接共培养;单纯HEKa培养组(n=7)单纯培养HEKa。在倒置显微镜下刮擦生长融合成片的HEKa细胞以制备宽度为100μm的“表皮创面”模型。模型制备后24、48、72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每高倍视野越过创缘迁移到创面的HEKa数,并用SigmaScan Pro5软件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HEKa细胞吸收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的放射活性,判定HEKa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第二代hMSCs CD29、CD44和CD106抗原阳性(分别为94.81%、95.38%、97.40%),CD14、CD34、CD45抗原阴性(分别为1.23%、3.05%、2.64%);直接培养组、间接培养组和单纯HEKa培养组越过创缘进入创面的细胞伤后24h分别有(10.00±0.25)、(5.50±0.20)和(5.20±0.35)个/高倍视野;48h分别有(55.30±0.22)、(27.00±0.34)和(26.50±0.25)个/高倍视野;72h分别有(110.50±0.45)、(42.50±0.50)、(40.20±0.38)个/高倍视野。3组伤后72h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0.00±0.04)%,(35.00±0.01)%、(33.00±0.05)%。脱氧胸腺嘧啶苷掺入培养基法表明hMSCs对体外共培养HEKa细胞的增殖作用分别为(1650±270)cpm/10^5 cell、(1240±210)cpm/10^5 cell、(1180±220)cpm/10^5 cell。上述各指标直接共培养组与单纯HEKa培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间接培养组与单纯HEKa培养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腹膜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腹膜取自接受胃大部切除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将腹膜剪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以低密度接种,2周后计算细胞群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CUF-F)数量;流式细胞分析贴壁细胞表型;定向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结果贴壁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消化的腹膜细胞群中,CFU-F比例平均为0.574‰(0.26‰~0.84‰)。流式分析显示,细胞均一表达CD29、CD44和CD73,不表达CD31、CD34和CD45。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后,细胞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出现脂肪滴,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腹膜中富含MSC,可作为一个含有生物支架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无血清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大鼠双侧睾丸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90、CD44和CD45流式鉴定。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成两组,实验组无血清诱导培养,对照组有血清诱导培养。采用雪旺细胞化学诱导因子逐步诱导2周,比较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免疫荧光S-100和GFAP阳性率。结果分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CD90和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后两组形态学相似,实验组S-100、GFA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血清诱导培养可作为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