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24例行肾错构瘤剜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肾切除术.结论 B超和CT为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首选方法,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 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2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 8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 76 .8% (6 3/ 82 ) ,CT诊断准确率 86 .7% (39/ 4 5 ) ,MRI诊断准确率 84 .2 % (16 / 19)。根据肿瘤大小及症状分别采用观察与手术 ,对肿瘤直径 <4cm ,诊断明确且无症状 5 9例定期观察。手术 2 3例中行肿瘤剜除术 18例 ,肾部分切除 2例 ,肾切除 2例 ,根治性肾切除 1例。病理检查 2 2例良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例恶变。全部术后患者随访 ,肿瘤无复发。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互结合能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术中应常规作冰冻切片 ,有助于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排除恶变 ,为避免误诊对瘤体多部位取材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对5例超声和CT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以弹簧圈栓塞肿瘤的破裂部分。对于肿瘤的未破裂部分,首先注入适量碘化油,再以数枚弹簧圈栓塞其主干。结果 5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出血停止。随访3个月~7年,均未再次发生出血,复查肾功能正常;肿瘤平均直径从(8.7±2.6)cm缩小至(5.3±1.6)cm。结论介入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指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总结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IVP、B超、CT获得诊断,确诊13例,误诊6例。肾切除术者6例,肿瘤剜除及肾部分切除术者7例,等待观察者6例。结论:应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水平,采以各种措施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有腰痛,2例有肉眼血尿症状,4例体检发现。19例均行B超检查,16例行CT检查。1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肾脏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手术;4例随访观察。认为B超、肾动脉造影、CT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主要诊断方法,14例术前明确诊断。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临床症状及肿瘤的大小、部位,决定手术方式及处理,多数采用肾切除术,少数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及随访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6.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6例.单发4例,多发2例.肿瘤直径平均9(5~14)cm.有结节硬化家族史1例.CT检查发现肿瘤内含脂肪组织(CT值-30~-120 HU)3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瘤组织CT值30~55 HU,增强扫描CT值70~110 HU.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结果 3例行肿瘤剜除术者肿瘤完整剜除,2例出现肾盂破损,行肾盂修补及留置双J管.其中1例双肾肿瘤者,2个月后手术剜除对侧肿瘤.3例根治性肾切除者完整切除肾脏、肾周脂肪组织及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镜下肿瘤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并出现多形、异形核,有明显的上皮样分化,浸润破坏性生长,瘤组织广泛坏死.免疫组化染色HMB45(+++),EMA、CK(-).病理诊断均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均随访26(10~4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转移5例;1例根治术后18个月出现双肺转移,10个月后死亡.结论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为良性,部分缺乏脂肪组织,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染色HMB45强阳性为特征表现,具有潜在恶性倾向,可发生转移;CT检查易误诊为肾癌;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手术治疗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发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资料。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46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发自发破裂出血,6例未能排除肾细胞癌出血。6例保守治疗,11例行肾动脉栓塞术;35例急诊开放手术。结果6例经保守治疗成功无需手术,11例行肾动脉栓塞术中6例需开放手术;9例行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手术,32例行全肾切除。全肾切除的原因:26例肿瘤广泛侵入肾脏,4例出血,2例未能排除肾细胞癌。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出血。结论B超和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出血的重要手段,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肾动脉栓塞或者急诊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8.
MS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工作站行MPR、MIP图像重建,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CT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被手术病理证实正确诊断的有32例,另外6例被病理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其中3例CT误诊为肾癌,后期的3例被正确诊断。总诊断准确率达92.1%(35/38)。32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的,其中31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多期增强扫描该31例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低于肾皮髓质强化,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1例整个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出血灶,多期增强扫描无明显异常强化;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皮质期明显强化,分泌期强化减弱。MIP显示其中3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内迂曲、增粗的血管,其中1例无明显增粗迂曲血管影;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显示细小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对术前正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价值,但对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尚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甚至需要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肾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肾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男10例,女12例,年龄16~67岁。肿瘤位于右侧9例,左侧13例;肿瘤大小0.4cm×0.6cm×0.7cm~13.5cm×14.3cm×15.2cm。主要临床症状为腰部不适、胀痛、包块、出血性休克等。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为86.4%(19/22),CT诊断准确率为90.9%(20/22),肿瘤小于4cm而无症状的7例采用B超、CT定期随访。手术15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伴患侧腰痛或肉眼血尿的7例行肿瘤剜除术;直径大于4cm者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肾切除术2例,因误诊为肾癌而行肾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论: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肾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必要时可作针刺活检及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关键是治疗方法的选择,即如何尽最大可能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肿瘤剜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20例RAML出血患者,14例肿瘤直径>4cm出血难自止者经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肾切除8例,肾部分切除和肿瘤剜除术各3例;肿瘤直径<4cm的6例先行抗休克治疗后行肾切除术、肿瘤剜除术各3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RAML破裂出血。随访6~36月肿瘤无复发,行保肾手术(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的9例患肾功能正常。结论B超及CT对RAML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原则常根据肿瘤大小及症状而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