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调查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及HI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吸毒者中存在HIV感染。HBVM、HBsAg、HDVM、HCV、HGV感染率分别为69.74%、19.74%、2.63%、45.39%、35.53%。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相比,除HBVM、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吸毒者是4种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方式对HCV、HGV感染较HBV感染影响更大,提示HGV感染在易感性及传播途径上与HCV更相似,而与HBV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11239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感染的临床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HIV感染的原因,为控制HIV蔓延提供依据。方法 对11239例海洛因依赖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的吸毒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36例,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滥用,有共用注射器具史和性乱史。结论 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海洛因依赖为艾滋病高发人群。建议(1)加强对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2)对高危行为进行干预;(3)加强对海洛因依赖的血清学检测。以控制HIV流行。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依赖者的海马区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海马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改变。方法对30例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脑部常规MR I及海马区1H MRS检查,分析海洛因依赖者海马区1H MR I波谱的改变。结果常规MR I扫描,所有检查者海马区均未见异常信号1。H MRS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双侧海马区NAA/Cr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H MRS可以早期显示海洛因的毒性效应造成的海马区神经元功能受损,而此时可不出现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依赖者除给个人造成身心损害外,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我们对41例自愿戒断海洛因依赖者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41例均系自愿戒毒者,通过询问病史及戒毒治疗过程中获取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静息态下低频振幅(ALFF)与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长期使用海洛因对大脑相关脑区局部神经元的基线活动影响,并分析这些相关脑区神经活动改变与大脑功能组织模式的关系。方法采集1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5例正常被试者的 fMRI 数据,分析海洛因依赖者 ALFF 的变化及其与使用海洛因的关系。以产生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用功能连接方法分析海洛因依赖者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者的右侧尾状核、右背侧前扣带回、右额上回的 ALFF 明显降低,而双侧小脑、左颞上回和左枕上回 ALFF 增加。以上脑区中,仅右侧尾状核的 ALFF 值与海洛因使用总时间及每日剂量呈负相关。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右侧尾状核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功能连接降低,与小脑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基线水平大脑神经元ALFF 减少伴随着大脑功能连接的失调;慢性海洛因依赖者前额-纹状体环路和前额-小脑环路功能失调,后者支持小脑内部模型理论以及促成成瘾者从机械行为向成瘾习惯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海洛因依赖者的脑部磁共振改变。方法将30例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海洛因依赖者按吸毒时间分为3组,分别为<4年组(12例)、4~8年组(10例)和>8年组(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检查,包括T1WI、T2WI及FLAIR序列,分析不同吸毒时间组海洛因依赖者的脑部MRI表现。结果在MRI图像上,<4年组无异常发现,4~8年组有2例、>8年组有4例分别出现大脑半球脑白质内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灶,统计学分析>8年组与<4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吸毒时间越长,脑萎缩趋势越明显。结论随吸毒时间的延长,海洛因依赖者会出现脑白质的损伤及脑萎缩改变。  相似文献   

7.
吸毒致肝炎是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急、慢性肝炎,临床特征与非吸毒的病毒性肝炎的表现有较大差异。我院对1993年12月至1994年9月海洛因依赖者57例,其中发现肝功能异常27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设海洛因依赖并肝功能异常组为A组,海洛因依赖但肝功及各项指标均正常组为B组,两组均为同期入院者。A组:27例(47.4%),其中男21例,女6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放免法对57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胃动素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胃动素水平较正常组为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后者为低。与吸食量无相关性,与吸毒时间长短有明显相关性,戒断期间胃动素水平波动大,说明海洛因依赖者影响胃动素水平变化,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起,毒品问题开始泛滥并日趋恶化,阿片类物质的滥用和依赖是近年来困扰和毒害我国人民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为今后解决和处理阿片类物质滥用/依赖问题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对江村医院戒毒所进行戒毒的155例海洛因滥用/依赖者进行常规调查,并对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及采取的心理护理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药毒品滥用/依赖调查表”对当前在江村医院戒毒所自愿戒毒的155例海洛因滥用者逐一进行面谈、分别记录。2 结果与分析2.1 社会人口学特点 在所调查的155例海洛因滥用者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3例健康人和57例海洛因依赖者血浆中血栓素(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结果表明,吸食海洛因患者TXB_2水平高于健康组,6—K—PGF_(1α)水平低于健康组,两者比值海洛因组显著增加,提示TXB_2与F_(1α)参与海洛因依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自贡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MSM人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与自愿咨询检测的366例MSM人员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液样本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自贡市MSM人群的HIV阳性检出率为24.32%,梅毒阳性检出率4.64%,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干预、首次性行为年龄、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侣数、安全套的使用率、寻找性伴侣的场所是高危行为影响因素。结论自贡市MSM人群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高危行为较为普遍,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存在知行分离。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需要根据男男性行为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王素芬  董仲莲 《武警医学》2002,13(8):451-453
 目的 观察重度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初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后对美沙酮抑制海洛因依赖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基本情况相似的200例重度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服用美沙酮递减法的同时,入院初期3d服用泼尼松片20mg/次,3/d,对照组单纯用美沙酮递减疗法。结果 治疗组在每日美沙酮需要量及整个疗程中的总需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使用美沙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初期伴有明显戒断反应,重度海洛因依赖者应激能力明显低下,戒毒初期适当补充糖皮质激素,有利于提高重度海洛因依赖者的应激能力,减轻戒断反应,减少美沙酮用量,避免了大剂量美沙酮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市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群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现状及特点。方法对204例HIV抗体确证阳性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进行HCV、TP和HSV-2血清学检测。结果 204例HIV感染者中,感染HCV、TP和HSV-2阳性数分别为24例(11.8%)、35例(17.2%)和4例(2.0%);单独合并丙型肝炎感染者主要以30-40岁为主,单独合并梅毒感染者主要以20-40岁为主;HIV合并HCV感染性传播途主要以静脉吸毒者(IDU)为主,HIV合并TP感染性传播途主要以男男性行为者(MSM)为主,其次为IDU、异性性传播。结论贵阳地区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合并HCV、TP感染较为常见,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HIV、HCV、TP的合并感染及传播。  相似文献   

14.
车盈辰 《西南军医》2010,12(2):276-277
艾滋病(HIV)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发生各种机会感染及肿瘤。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0倍,约1/3的艾滋病患者死于肺结核(TB)。为进一步提高TB/HIV双重感染的认识,我们对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3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依赖者既有强烈的精神依赖,同时又伴有严重的躯体依赖,一般很难自动戒除毒瘾。我院自1990年7月~1994年3月应用口服救迷断瘾丸(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以下简称断瘾丸)治疗海洛因依赖者2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期强制戒断对海洛因依赖者在毒品线索条件下渴求及大脑反应的影响.方法 18名经过长期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及20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关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参加本研究.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的实验范式,利用3.0T磁共振设备采集功能数据,并利用SPM 8及SPSS 16.0软件进行大脑激活区差异分析及渴求变化分析.结果 长期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在毒品线索条件下主观渴求无明显变化(t=1.51,P=0.1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制戒断组在毒品线索>中性线索条件下明显激活的脑区包括条件/记忆相关脑区(右侧杏仁核、海马旁回)及视觉空间注意力相关脑区(双侧额下回,左侧顶上小叶).结论 长期强制戒断可能有利于海洛因依赖者保持低的渴求水平,但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学习性反应可能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脑灰质结构的作用,分析吸食海洛因总时间、吸食海洛因总量、每日吸食海洛因量等因素对脑灰质体积产生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MRI对1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行3D结构像扫描,所得数据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脑灰质体积,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体积差异;分析脑灰质体积与吸食海洛因总时间、吸食海洛因总量、每日吸食海洛因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健康被试者相比,海洛因依赖者右侧眶额回、中央前回、左侧岛叶、扣带回、枕叶舌回灰质体积减少(P<0.005);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日吸烟量后,脑灰质体积变化与使用海洛因总时间、海洛因总量、每日吸食海洛因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长期吸食海洛因导致脑灰质结构损害,主要涉及认知控制、情感、视觉控制等相关脑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结核(TB)特异性T细胞反应,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融合PCR和基因重组技术,重组并表达结核杆菌蛋白rCFP10-ESAT6抗原蛋白,按照HIV感染和是否伴发结核病将实验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14例)、TB组(7例)、HIV(+)/TB组(14例)及HIV(+)组(72例),以合成的rCFP10-ESAT6蛋白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分别检测四组患者外周血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对HIV(+)患者相关检测结果及其CD4+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组合成28kD的rCFP10-ESAT6融合蛋白,以此蛋白作为抗原通过ELIS-POT方法检测,在TB组和HIV(+)/TB组中阳性率达到100%,在健康对照组中为7.1%(1/14),在HIV(+)组为20.8%(15/72)。TB组阳性率明显高于HIV(+)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HIV(+)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IV感染者可能存在较高比例的潜在结核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LISPOT检测结果与HIV感染者的CD4+计数之...  相似文献   

19.
治疗海洛因依赖有多种方法 ,目前最为流行的是美沙酮替代疗法。该药的特点是治疗期间患者戒断症状较轻 ,患者容易接受 ,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即停药时会出现较明显的撤药症状 ,患者通常难以忍受 ,是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 0 0 0 - 0 4以来 ,我们采用盐酸丁丙诺啡片 8d疗法进行治疗 ,并与美沙酮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海洛因依赖者 ,无器质性疾病 ,符合DSM +Ⅲ诊断标准〔1〕。治疗前尿吗啡检测均为阳性。海洛因依赖者 2 5 0例 ,男性 15 3例(61 2 % ) ,女性 97例 (38 8% ) ;年龄为 2 6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戒断后高复吸率的原因。方法 :选择海洛因依赖戒断 1年后又复吸并再次住院治疗者 ,采用问卷式调查收集材料。结果 :调查 2 10例 ,主要复吸原因有毒友引诱 ,生活中负性事件影响 ,环境因素 ,共 138例 ,占 6 5 7% ;次要原因有心理渴求、外伤或外科疾病 ,计 47例 ,占 2 2 .4%。结论 :海洛因依赖戒断后复吸存在多种原因 ,根据个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