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接触镜对101例圆锥角膜的矫正与治疗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对圆锥角膜眼的视力矫正与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01 例圆锥角膜,选择配戴RGPCL的病例,对其中角膜变形严重无法单独使用RGPCL的7 只眼采用了Piggyback lens(软性接触镜与硬性接触镜的组合使用)。随访时间1~24 个月。结果:以轻、中度圆锥角膜为主,处方RGPCL的基础曲率半径绝大多数大于7.30mm ,度数小于- 6.00D。RGPCL矫正视力达1.0、1.2 的占48 % ,0.6 以上的达82% ,明显优于框架眼镜。戴镜时间每日平均13.5 小时,无明显角结膜并发症出现。RGPCL戴用后角膜散光度平均减少1.70~2.21D,近视度平均降低0.75 ~2 .10D,角膜形状明显扁平化。Piggybacklens 明显改善了配适状态,提高了矫正视力和舒适度。结论:RGPCL对圆锥角膜的高度屈光不正矫正效果良好。在严密观察下,可对重症病例选择使用Piggybacklen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联合接触镜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6例(18只眼)采用抗氧化剂:2%谷胱甘肽滴眼液局部点眼。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为减轻水肿及炎症反应,局部加点4%氯化钠滴眼液.0.1%双氯灭痛滴眼液。防止合并感染用0.3%环丙沙星滴眼液局部点眼。经药物治疗水肿减轻,能耐受接触镜,可戴接触镜进行光学矫正。分别选戴PGRCL16只眼,Piggyback lens2只眼,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3.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进行性角膜扩张和角膜基质变薄为特征的眼病 ,患者会因不规则散光及近视的出现而导致视力下降。圆锥角膜的治疗有多种方法 :角膜接触镜、穿透性角膜移植、PRK或LASIK等。近年来 ,角膜基质内环(Intacs )植入为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手段。角膜中央区透明和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是进行这种手术的适应证。作者使用Intacs植入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了一例圆锥角膜。患者女 ,42岁 ,双眼均有不对称性圆锥角膜。右眼较轻 ,裸眼视力 2 0 / 40 ,最佳矫正视力2 0 / 2 0 ;左眼较重 ,已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近 3个月来 …  相似文献   

4.
胡晓英  郝倩 《眼科研究》2001,19(1):38-38
TMS-3角膜地形图仪,采用最新的圆锥角膜筛选软件(Keratoconus screening),我们对筛选出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正确评价此系统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 (1)对象:门诊1999年~2000年角膜地形图筛选出的可疑圆锥角膜病人仪器:角膜地形图仪 TMS-3(VERSION2. 2)日本TOMEY公司。 (2)方法:应用 TMS-3(VERSION 2.2)中圆锥角膜筛选对病人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此系统采用两个综合指数:圆锥角膜指数(KCI Keratoconus Index),…  相似文献   

5.
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锥角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上皮学说和基质学说,目前的研究认为圆锥角膜的原发病变主要在角膜基质细胞。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角膜地形图成为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主要手段。透气性硬性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治疗有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激光角膜切削术、表面角膜镜片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  相似文献   

6.
圆锥角膜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角膜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最常用的矫正方法。角膜表层镜片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角膜交联疗法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患者配戴Orbiflex K?角膜接触镜在不同疾病阶段的视力康复结果。
  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2-11/2013-12在 Dr. Lütfi Kιrdar Kartal培训和研究医院确诊为圆锥角膜的52例患者80眼。所有患者接受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12 m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1±6.9岁(范围:15~43岁)。患者依照Amsler-Krumeich分型以及各阶段角膜曲率值进行分组。在配戴角膜接触镜治疗前后进行裸眼视力( UC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主观验光,角膜形态,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和生物显微镜检查。
  结果:角膜横轴屈光度(K1)平均值为50.25±4.17D,而角膜纵轴屈光度(K2)平均值为53.82±4.81D。 K的平均值为52.03±4.42 D。 UCVA的平均值为1.31±0.21 LogMAR ( Snellen 0.05±0.04),戴眼镜和戴角膜接触镜下BCVA的平均值分别为0.79±0.33 LogMAR(Snellen 0.21±0.17)和0.05±0.08 LogMAR(Snellen 0.91±0.13)。比较角膜接触镜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2,3和4阶段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行数分别为5.18±1.38(范围:2~8)行,5.86±1.79(范围:2~8)行,6.32±2.16(范围:3~9)行和6.92±2.35(范围:3~9)行。
  结论:OrbiflexK?角膜接触镜显著地改善了所有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圆锥角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上皮学说和基质学说,目前的研究认为圆锥角膜的原发病变主要在角膜基质细胞。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角膜地形图成为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主要手段。透气性硬性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治疗有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激光角膜切削术、表面角膜镜片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  相似文献   

9.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 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 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 近年来, 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 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 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 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 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242-246)  相似文献   

10.
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晓丽  刘苏冰 《眼科研究》1996,14(3):186-188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22眼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去除接触镜的1天、2周、3周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接触镜可引起角膜的SRI,SAI及形态、屈光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去除接触镜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分析的意义:鉴别临床前期的圆锥角膜,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真实的角膜形态和手术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物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药物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 为进行视网膜神经细胞药物保护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新生小牛8只眼视网膜细胞培养,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检测这些细胞在分别加入阿魏酸 (FA)、精氨酸、 甘氨酸、牛磺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维生素E前后, 罗丹明123(dye rhodamine 123,Rh123)标记的线粒体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500μg/ml FA可使线粒体荧光强度呈双相变化。扫描60.772 s首次给药后,荧光强度迅速下降(45.425±4.153→22.135±5.293), 但112.774 s再次给药后, 曲线上扬(19.655±4.383→28.247±4.764), 在168.773s第三次给药后, 曲线仍上扬。12.5mg/ml维生素E能增强线粒体荧光强度, 扫描56.457s给药后,荧光强度曲线立即上扬(88.255±5.039→111.2 73±4.529)。50 ng/ml BDNF可使荧光强度升高, 在58.147、134.148s两次给药后, 荧光强度曲线均上扬,尤以首次作用明显(69.115±5.038→77.225±5.131)。2.5 mg/ml甘氨酸和30 mg/ml精氨酸作用对线粒体荧光强度无明显影响。6.25mg/ml牛磺酸可使线粒体荧光强度轻度减弱。 结论 FA、BDNF、维生素E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代谢,氨基酸类则可能通过非线粒体途径调节视网膜神经细胞活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29-2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山楂饮对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S2)毒性视网膜损害的防护作用。 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对照组及治疗组3 组。染毒及治疗组用CS2 吸入式染毒,每日连续3小时,每周连续6天,共3周。治疗组在染毒前口服复方山楂饮8.3 m l/kg。实验3周后取兔眼视网膜组织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 光镜及电镜均显示染毒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均呈明显变性改变。光镜显示染毒对照组视细胞内外段结构破坏,神经纤维层疏松,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电镜显示染毒对照组视细胞突触空泡化改变,突触后间隙加大,突触小棒消失。治疗组视网膜各层细胞结构大致正常。 结论 复方山楂饮可提高CS2 染毒兔对CS2 的耐受能力,对视网膜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联合维生素C及微量地塞米松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42例(44只眼),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浅层型24例(25只眼),治愈22只眼,治愈率88%;好转2只眼,有效率96%。深层型18例(19只眼),治愈13只眼,治愈率68.4%;好转3只眼,有效率84.2%。平均治疗天数浅层型为13.6天,深层型为25.4天,经6~22个月的随访,复发4只眼,复发率9.1%。由此可见本法对浅层型有显著的疗效,对深层型亦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聚肌胞、维生素C、微量激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讨论。并探讨微量激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莹 《眼科研究》2014,(3):196-19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目前,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治疗以眼局部治疗为主,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病因,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作用药物(稳定肥大细胞/抗组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六大类.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作用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眼部瘙痒、结膜充血等症状和体征,也可用于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而NSAIDs、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则用于症状严重患者或慢性病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效果显著,可作用于过敏反应的多个环节,但是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和后囊下白内障,有角膜溃疡的患者更应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可抑制局部或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但由于价格较高及局部刺激性强等不良反应,故也不宜长期应用.NSAIDs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作用温和,刺激性小,目前在眼表变态反应性结膜炎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视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研究复习本世纪以来 (2 0 0 0年~ 2 0 0 4年 )有关近视药物治疗问题的文献。方法是主要通过PubMed ,对“myopia”进行检索 ,同时也参考一些重要会议最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 vator,t-PA)、肝素和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用药对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抑制效果。方法43例44 只眼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手术及是否同时球内联合用药分为 A、B两组(A组为用药组,B组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术后PVR再发生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平均随访期为7.9个月。结果PVR发生率:A组15.8%,B组45.5%,χ2 检验,P<0.05。视网膜脱离复发率A组5.5%,B组33.3%,χ2 检验,P<0.05。结论手术辅以球内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术后PVR再形成,降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4-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 对1998年7 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腺计算 机断层扫描(CT)检 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年龄2.5~70岁。全部患者均有上睑下垂。其中35.7%伴有复视;25%伴有显性斜视。1例伴有眼内肌异常;1例出现视物模糊。血清AchR抗体检查阳性率27.6%,胸腺CT检查异常率64.3%。溴化吡啶斯的明(单纯3-二甲胺基甲酰氧基-1-甲基吡啶溴化物)口服治疗组治愈率48.1%;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治愈率66.7%;胸腺切除手术组治愈率51.9%。 结论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提上睑肌受累多见,也可有其它眼肌的受累;治疗应结合病情,可给予胆碱脂酶抑制剂、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胸腺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79-381)  相似文献   

18.
三种前列腺素类药物降眼压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三种前列腺素类药物的降眼压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拉坦前列素组51例(51眼),曲伏前列素组24例(24眼),贝美前列素组27例(27眼),分别使用相应滴眼液,均为每日1次,共观察4周,测量用药前后的眼压值。结果三组患者用药4周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拉坦前列素组在8:30测得平均眼压从(24.57±3.68)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5.29±2.67)mmHg,下降幅度(用药前后眼压差值/用药前眼压值)为37.8%;曲伏前列素组从(24.54±2.95)mmHg降至(16.29±3.11)mmHg,下降幅度为33.6%;贝美前列素组从(25.41±3.63)mmHg降至(16.00±4.45)mmHg,下降幅度为37.0%。用药前及用药后三组间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F=0.579、P=0.562;F=0.868、P=0.423)。结论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都有明显、持久的降眼压作用,且降眼压作用相互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曲安奈德和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瘤体。结果曲安奈德组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愈率为67.6%,治愈好转率为73.5%;联合用药组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愈率为80.0%,治愈好转率为92.3%,差异有显著性(χ2=4.868,P<0.05)。曲安奈德组平均疗程为(11.7±3.1)个月,联合用药组平均疗程为(6.6±2.0)个月,差异有显著性(t=2.044,P<0.05)。结论5-氟尿嘧啶不仅能提高曲安奈德对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而且能缩短其疗程。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是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甲钴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7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视神经炎的74例患者1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视神经乳头炎38例55只眼,球后视神经炎36例63只眼.将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例59只眼.治疗组给予半球后注射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改口服甲钴胺500 μg/次,3次/d.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mg/d,1周后改为强的松龙30 mg/d口服,每5天减量,每次减量5 mg,同时口服维生素B110 mg,3次/d,使用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对照组除不使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59只眼中,显效42只眼,占71.19%;有效15只眼,占25.42%;无效2只眼,占3.39%.其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59只眼中,显效30只眼,占50.85%;有效26只眼,占44.07%;无效3只眼,5.08%.其总有效率为94.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视神经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