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管腔直径≥5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依据AHA15段分段法,对有效节段进行评价,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了解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1360节段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284节段,其中272节段得到CAG证实,18节段64SCTCA显示中度狭窄而CAG显示仅为轻度狭窄,6节段64SCTCA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而CAG显示中度狭窄,23节段重和中度狭窄的评估两者结果不一致,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狭窄的敏感性为95.77%、特异性99.07%、准确度为98.68%。结论:64SCTCA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进行CAG检查前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本组706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 其中537例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仿真内镜(VE),分别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并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 706例受检者有2556支冠状动脉被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89%、91%、93%.检测有意义的狭窄(≥50%的狭窄)936/2556(36.62%)支,其中钙化性狭窄773/936(82.59%),非钙化性斑块狭窄163/936(17.50%),单支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612/936(65.38%),两支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237/936(25.32 %),三支以上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113/936(12.07%). 结论 如果控制好心率和改善扫描技术,16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能较为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对冠心病的筛查、血管搭桥以及内支架置入后疗效随访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对 7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强化扫描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CPR、薄层VR重建,评价冠脉斑块,并对冠脉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结果 :MSCT冠状动脉检查诊断硬斑块、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分别56支、10支和20支,同时可对冠脉主干的狭窄程度进行评判,本组病例冠状动脉各主干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38支、20支及28 支.结论:MSCT冠脉造影检查是一种微创的冠脉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发现粥样斑块,而且能鉴别冠脉斑块的性质,并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及狭窄程度,是冠状动脉检查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7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不包括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12个)。将冠状动脉分为13个节段,分析所有管腔大于2mm的节段,评价图像是否能满足管腔评价。管腔狭窄大于50%认为有意义,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在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所有638个节段中,588个节段(占92.16%)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对于16层螺旋CT能够显示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与ICA相对照,若以动脉节段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3.61%、91.11%、89.79%、98.12%和94.63%。以动脉主干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2.82、、91.31%、80.43%、97.37%和82.08%。以患者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4.73%、90.00%、93.01%、92.99%和82.75%。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无创、简单易行。既能显示管腔情况又能显示冠脉管壁,弥补了ICA的不足;经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对支架术后的随访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血管变异的显示直观确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和随访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最佳的扫描技术。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使用3种不同的检查技术,对6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检查:15例使用对比剂注入后延时扫描无维持注射的方法;23例使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surestart)自动控制扫描,对比剂一次性团注的方法;24例使用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 维持注射的方法。结果:15例使用对比剂注入后延时扫描无维持注射的方法进行的冠状动脉检查,9例成功占60%(9/15);23例使用surestart技术自动控制扫描,不使用维持量注射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检查,16例成功,占69.57%(16/23);24例使用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 维持注射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检查,22例成功,占91.67%(22/24)。结论: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 维持注射的方法,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X线平片与CT常规横断位及MPR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常规横断位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骨样骨瘤病人在X线平片、CT常规横断位及MPR图像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内钙化显示能力。结果:41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41例中仅8例在X线平片上能显示瘤巢,瘤巢显示率为19.5%(8/41);所有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周围骨质硬化,但均不能显示瘤巢内钙化;41例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瘤巢,18例CT横断位图像能显示瘤巢内钙化,30例病人在MPR图像能显示瘤巢内钙化;横断位CT图像和MPR对瘤巢内钙化显示率分别为43.9%(18/41)和73.2%(30/41)。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显示瘤巢的重要检查方法,MPR图像是显示瘤巢内钙化的最佳方法,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正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法6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选择最佳相位窗,并分别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技术将冠状动脉分为1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大于2mm的冠状动脉节段共960个,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884个(92.08%);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76个(7.92%);64例中的58例(90.63%)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均为2级或1级,其余6例(9.37%)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为3级,共发现冠状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者44例(占68.75%),其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6例;另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者16例(占25.00%),其中单支病变8例,双支病变8例;冠状动脉未见明确狭窄者4例(6.25%)。结论高质量的MS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CA及临床资料.结果:13387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3例,检出率0.17%.其中单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7例(3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6例(70%)...  相似文献   

9.
唐秉航  张晓东  李良才  李芳云  黄晖  黄德成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80-1184
目的:评价25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对照分析.方法:80例行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及CCA检查者纳入研究.半定量分析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25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同时分析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蒙古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分布与积分的异同。方法收集242例蒙古族和488例汉族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的资料,分析二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及钙化积分情况,对二者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蒙古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均以前降支为主。蒙古族双支病变的发生率较汉族高(P〈O.05)。两个民族相比,相同性别钙化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0~69岁、≥70岁年龄段患者的LAD的钙化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蒙古族双支病变相对多,老年组钙化积分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8例受试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将冠心病组和无症状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对照分析 ,并对其中 2 5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积分结果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对照 ,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积分为 36 0 .5± 5 1.7,无症状组为 87.2 5± 2 7.2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5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结果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对照 ,以积分大于 30 0为阳性 ,小于 30 0为阴性 ,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 ,定量分析对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无创性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8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DS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发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后确定诊断.结果 68例CAF中,瘘口位于肺动脉18例,右心室31例,左心室16例,上控静脉3例;CAF瘘支血管起源右冠状动脉33例,左冠状动脉30例,左、右冠状动脉双侧起源5例.瘘支血管影像表现为增宽、迂曲28例,扩张、动脉瘤26例,迂曲的血管网18例.结论 冠状动脉DSCTA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可因冠状动脉钙化而降低诊断效能,致使管腔狭窄程度被高估,进而增加不必要的有创性血管造影检查。随着CT空间分辨力提高、新的去伪影算法、双能CT成像技术、冠状动脉减影技术、迭代重建技术及锐利卷积核重建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冠状动脉钙化在心脏CT影像上的伪影得以减轻,CT对冠状动脉钙化病人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就多种降低冠状动脉钙化伪影的CCTA成像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在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分层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及非门控LDCT平扫的病人152例(训练集与测试集比例为2∶1),训练集为上海长征医院收集的102例病人;测试集为武汉同济医院收集的50例病人。分别由AI模型和2名中年资影像医师在所有病人影像上勾画钙化,获得CACS后进行CACS危险分层(低危、中危和高危),使用手动标注非门控LDCT的训练集数据,构建非门控LDCT的CACS及其危险度分层的AI模型。将测试集数据导入AI模型进行验证,与心电门控CT平扫获得的标准CACS及其危险分层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记录放射科医师手动评估及AI模型自动评估测试集CACS所需时间。采用分类准确度、组内相关系数(ICC)、Kappa检验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估AI模型的性能,并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AI模型与标准CACS危险分层间的差异。采用配对t 检验比较AI、影像医师评估CACS危险分层所需时间。 结果 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标准CACS的中位数分别为165.89(36.04,425.76)、96.50(25.75,346.75),AI模型测得CACS的中位数分别为167.07(43.17,449.11)、75.51(24.30,250.74),两者一致性均较好[ICC分别为0.977(0.965, 0.984)、0.989(0.980, 0.994)]。在测试集中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I模型评估的CACS与标准CACS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内的病例有48例,界限外的只有2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AI模型预测的CACS危险度分层与标准CACS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均较好(κ值分别为0.895、0.899,均P<0.001)。AI模型预测训练集CACS危险分层的分类准确度为97.1%,其中对高危、中危、低危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为96.9%、95.1%、100%。AI模型预测测试集CACS危险分层的分类准确度为94.0%,其中对高危、中危、低危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为100.00%、82.40%、100.00%。AI模型预测测试集CACS危险分层与标准CACS危险分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0,P=0.564)。采用AI模型评估不同CACS危险分层所需时间均较放射科医师少(P<0.001)。 结论 A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LDCT平扫的CACS及其危险分层,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开元  胡国栋  王彬  朱浪涛  何祥发  肖丹丹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49-135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测量和计算冠状动脉相关弹性参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资料共86例,通过测量冠状动脉344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期的动脉管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各段相关动脉弹性参数及其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顺应性与收缩压的相关性,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结果:冠状动脉各支血管顺应性参数间存在差别,Friedman T检验,P=0.001,冠状动脉各支血管顺应性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其余冠状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差;冠状动脉顺应性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一种冠状动脉管腔测量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顺应性可较好反映正常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 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A成像中静脉注射碘对比剂时患者心率的变化。方法:搜集因临床诊断需求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9例连续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cT增强扫描前屏气状态下心率(基础心率)、扫描过程中注射对比剂时屏气状态下心率(注射时心率)、扫描结束10min后屏气状态下心率(恢复期心率)。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变化。根据患者基础心率分为两组,A组心率〈65次/分,B组心率≥65次/分,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89例患者,平均基础心率(68.24±8.60)次/分,平均注射时心率(64.48土8.20)次/分,平均恢复期心率(67.03±9.08)次/分,三个时间点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数据之间两两比较,基础心率、恢复期心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注射时心率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心率降低。A组注射时心率较基础心率变化(-1.55±4.67)次,B组心率变化(-5.05±4.30)次,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碘对比剂时可引起心率变化,基础心率越高的患者,注射碘对比剂时心率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 存在差异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 存在差异的原因.资料与方法 15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并与CAG的结果 作对照分析.结果 共有32个冠状动脉分支的诊断结果 存在差异.差异由CAG引起的包括:投照位置(3个分支)、管壁病变(6个分支)、复杂病变(3个分支).由MSCT造成的包括:运动伪影(8个分支)、严重钙化(12个分支).结论 CAG只能观察动脉的管腔,无法评价血管壁的病理结构.CAG的二维图像常不能适当地评价偏心型病变和复杂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在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和血管严重钙化的患者中,MSCT的结果 值得怀疑.MSCT和CAG互为补充可提高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双源CT(DS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价值.方法 采用Medline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1)在可疑CAD患者中以DSCT血管成像诊断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2)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基于患者水平采用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和分层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HSROC)模型分析数据;根据贝叶斯原理,评价分析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纳入10篇英文文献,研究对象1271例,平均5.6%(33/590)患者和2.3%(271/11 745)节段不可评价;95%可信区间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97%~99%)和86%(79%~90%),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84和0.01.患者验前概率<84%,诊断为阴性时,患病概率<5%;验前概率>13%,诊断为阳性时,患病概率>50%.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CAD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但仍不能取代传统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和诊断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对比的127例64层螺旋CT检测的冠脉狭窄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冠脉管腔可评价率为95.6%。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5.9%、90.3%、95.3%(P〈0.05);特异性为98.3%、99.0%、99.5%(P〈0.05);阳性预测值为87.8%、91.6%、93.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9.0%、99.7%(P〈0.001)。结论:64层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高,对诊断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且各百分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发现排除性指标优于诊断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