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tlett 氏将伪膜性肠炎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3年Finney 最初报告伪膜性肠炎开始,至抗生素在医学临床使用为止。这个时期,引起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外科手术,病变部位在大肠和小肠,推断局部缺血是发生原因,预后不良。第二个时期:从抗生素出现以后至六十年代后半期为止。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抗生素,特别是氯霉素、四环素、新霉素。病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部位在大肠和小肠,采用粪便培养和细菌染色来诊断,用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第三个时期:从七十年代后半期至现在。这个时期与第二个时期相同,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抗生素,特别是由于氯林肯霉素、洁霉素而引起。1979年以后,虽然由于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MRSA肠炎     
纵观历史,已经发现过很多与抗菌素相联系的腹泻病。在本世纪50~60年代,抗多种抗菌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被认为是引起抗菌素相关腹泻病的主要祸根,特别是对于假膜性肠炎。在70年代后期,又发现一种新的与抗菌素相关联的腹泻,其主要特征是引起假膜性肠炎而又很少能检出抗多种抗菌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许多研究证明其致病菌是艰难杆菌。而最近抗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病例又激起了另一种与抗菌素相关的腹泻。作者将150名此类病人的粪便样品检验,分离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艰难杆菌(CD),发现有32例含SA(21.3%);CD有51例(34.0%);两者都有为23例,占15.3%。而SA中MRSA占90.9%之多。比较这些病例的临床病症,发现SA和CD都含有者其病情更为严重。而做过开腹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Stevens报告葡萄球菌性猩红热以来,有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有发疹的疾病。而1978年Lodd氏等又提出了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症,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皮肤潮红、低血压等,称之谓中毒休克综合征(TSS),引起人们很大的重视。TSS大部份是年轻女性,而且用过月经棉塞,从患者的阴道、子宫颈管中可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而认为本病系由该菌产生的特异性毒素所引起。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MRSA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方面具有形成脓肿,另一方面有通过菌血症而形成转移性病灶的特性。对于最近引人注目的新青霉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没有发现它的病原性比新青霉素敏感性菌(MSSA)低的证据。MRSA不仅易引起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而且因其对大多数常用抗菌素具有耐药性,所以其感染病例多难以治疗。本文仅就MRSA败血症的临床,以对难治性血液疾病患者的诊治为中心加以概述。一、背景因素与主要由中性粒细胞担负杀菌作用的绿脓菌相比,担负杀灭金葡菌的主要是巨噬细胞,然而MRSA是在伴有急性白血病患者等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败血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检出率最高的菌类之一。根据群马县7个大医院的统计材料,由中心检验室鉴定的15,000个菌株中8%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加上与其检出率大致相等的表皮葡萄球菌,则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可高达15.7%。表皮葡萄球菌没有血浆凝固酶,对型别噬菌体亦无感受性,但耐药性方面却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许多共同之处,溶原噬菌体也较多,此菌与尿路感染密切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生素治疗引起各种消化道副作用很早就有记载。有卡他性口内炎和牙齿变色等口腔病变,有食管糜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等。作为下消化道副作用尤以结肠炎引人注意。本文就应用抗生素引起的特异性结肠炎(抗生素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加以探讨。抗生素性结肠炎的历史变迁抗生素性结肠炎在欧美文献上已有报告,并称为抗生素性结肠炎、药物性结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等。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实践中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把抗菌素的正确选择与恰当的用药方法以及病情的变化、药物的剂型、患者的所在(住院或门诊)等一并进行考虑。一、致病菌尚未明确时的药物选择通常在未找出致病菌前,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和有效地进行早期治疗,也要开始进行化学疗法。呼吸道感染症,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如为细菌,首先是链球菌,其次是葡萄球菌。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时,要选择先锋霉素Ⅳ。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是肺炎球菌、流感杆菌,要选择羟氨苄青霉素、氯苯青霉素。肺炎、胸膜炎也有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可用青霉素。对有耐药性的葡萄球菌用氨苄青霉素。对体质较差,有呼  相似文献   

8.
杜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3,24(11):517-518
溃疡性大肠炎为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疾病 ,其发病有免疫功能异常参与作用。本病虽主要是侵犯大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但有时亦合并多种肠管外合并症 ,通过各种肠道症状伤及患者的QOL。本文就手术病例的肠管外合并症的发生率、术后经过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对象1 984年至 1 999年期间本科及相关单位中以结肠直肠全切术、回肠袋肛门吻合术 (以下简称大肠全切术 )治疗的溃疡性大肠炎 (UC) 90例作为对象 ,对肠管外合并症的发生率、外科治疗后的转归进行了研究。本科以分期手术为标准术式 ,其中三期分期手术者 82例 ,二期分期手术者 8例。…  相似文献   

9.
便秘性溃疡     
概念及病因由于粪便块在大肠内滞留,压迫肠粘膜,防碍静脉回流,导致淤血、充血、血栓形成、肠粘膜坏死,形成溃疡。肠粘膜缺血是本病病因。有时可引起肠穿孔或大出血,所以应早期诊断治疗。临床表现作者检查确诊了15例。患者年龄在46~92岁之间,65岁以上为高龄者,超高龄者10名。  相似文献   

10.
眼科MRSA感染     
一、眼科中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眼科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其中葡萄球菌尤占绝大多数。在新潟大学眼科,从1980年到1990年的11年间,一共检出3869例,革兰氏阳性球菌占55.2%。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1.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5%。以泪囊炎、眼睑炎、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为多见。至于眼内炎,虽检出率低,但近半数是由这两类菌种所引起的,而且与视力低下密切相关。新潟大学眼科患者中,MRSA的检出率1981年1例,占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1983年则增至20%。之后虽有所增减,但基本在20~25%左右。据武田等以外眼部感染患者为受试对象的研究中发现,MRSA的检出率约为20%,并有耐药菌株逐年增加的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疾病与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量元素异常对消化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锌:锌缺乏可引起下列多种病变,如食道粘膜等扁平上皮的异常角化;肠粘膜细胞间界限消失,微绒毛减少;细胞内溶酶体增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萎缩;由于乳糜微粒形成障碍,经口给予的甘油三酯在肠管的输送受阻;含锌的肠腺嗜酸细胞减少,而且在先天性锌吸收障碍的肠病性肢皮炎患者,肠腺潘氏细胞的细胞质内出现浓染颗粒等。  相似文献   

12.
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最棘手的一种菌株。其特点为:①以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重要的医院内感染菌株,其致病力最强;②其耐药性系由β-内酰胺引起,并有选择性耐药;③不仅对β-内酰胺药物而且与其他药物有广泛的交叉耐药性;④对其治疗必须选用适当的化学治疗。本文对MRSA医院内流行及呼吸道感染加以概述。一、医院内沈行情况川崎医大附属医院自1987年12月以来,MRSA的检出率急剧增加,至1989年2月MRSA占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0%。此外,于急诊部每月检出的MRSA新患者数与过去同期相比,亦呈增加趋势,目前每月新病例达20例以上,呈现在医院内流行趋势。从门诊患者中检出的MRSA,自1988年1月至1989年7月8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东京及其邻近地区医院的临床检查医师的志愿,组织了研究班,调查了1988年到1990年3年间MRSA的临床检出情况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年度变化,兹概述如下。一、对象及方法参加这项调查研究的医疗单位共26所,其中东京20所,长崎、埼玉县共5所,爱媛县1所。三年中一直参加的医疗单位有20所。调查是在1988~1990的每年2月份进行,各年度分别总结其结果。为了区分MRSA和MSSA(青霉素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988年在每所医院各收集了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然  相似文献   

14.
1928年9月,弗莱明在牛津大学研究室从培育青霉菌的培养皿中发现了青霉素。当时,并没有认为是它揭开了抗生素时代的序幕。希特利、钱恩等人使用青霉素进行鼠链球菌感染实验,得到了惊人的成功的消息,登载在1940年8月24日的《柳叶刀》杂志上,才引起了人们的注目。青霉素的首例临床实验是1941年2月治疗一位因剃须引起葡萄球菌性及链球菌性败血症的患者。此病  相似文献   

15.
MRSA在日本的医院中现已成为最突出的医院内感染致炎菌,有些医院已陷于“MRSA恐慌状态”。人们非常关心MRSA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呼吸系统MRSA带菌者的处理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呼吸系统的上呼吸道中,对于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该菌病原性微弱,故在临床上人们对其致炎性有疑问。因此,本文主要在于探讨呼吸系统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炎性,MRSA感染的实际情况及MRSA感染的治疗等,并对MRSA呼吸系统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已知感染是与宿主背景和化学疗法药物密切相关,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像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之类的耐性菌的感染,就是感染疾病的典型。MPSA感染的院内感染,是由于免疫不全宿主的全身或局部的感染防御机能低下而引起的重症感染,其耐药性是经过应用多种抗菌素演变而来,所以是目前引人注目的感染疾病之一。众所周知,1941年开始应用青霉素G(PCG),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到40年代中期作为染色体外因子的质体(plasmid)上,由于产生了青霉素分解酶,而最早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疾病     
从消化道疾病中,选择最近人们颇感兴趣的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肠型白塞氏病。缺血性结肠炎以及由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等疾病,就治疗方法及实际情况述之如下。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内容物,特别是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盐等反流入食管,使食管发生粘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炎症,以至引起瘢痕狭窄的疾病。从胃向食管反流,是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的现象,这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蠕动运动以及咽下含重碳酸盐的唾液等因素,可以防止食管炎的发生。目前认为食管炎是由于LESP的低下和蠕动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出血性大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出血性大肠菌O-157引起的大肠炎,自1982年美洲最先报道集体发病以来,欧美、日本各地也有集体和散在病例发生的报道。感染性出血性大肠炎,可并发严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需早期诊断和治疗。作者对怀疑O-157肠炎的病例的影像表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发生很多变化,而化疗药物的研究工作也相应地有很大进展。作者回顾一年来有关方面的动态,简单介绍如下。一、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shock syndrome)是1978年美国Todd等首次报告和命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1980年末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累积病例报告941例。患者绝大多数为女性(占全部之99%),发病时间多在经期(占女患之98%),而大部份病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是指由应激反应、各种药物、酒精、重症疾病等多种诱因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以胃粘膜为主(包括食道下段和十二指肠球部)的出血性改变。常见的诱因有“抑制粘膜屏障”的阿斯匹林和以消炎痛为代表的非类固醇性抗炎药(NSAIDS),胆汁酸和酒精,精神性和肉体性应激反应。临床上大面积烧伤、休克、败血症,以头外伤为首的颅内病变及手术后的应激反应等均可使A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