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蛋白酶消化牛腱胶原的提取纯化以及作为BMP的载体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肌肉。术后7天组织学检查可见异位成骨,并有新生血管,胶原部分吸收。28天时软骨被吸收并被有红骨髓的正常骨组织替代,大部分胶原被吸收。未见排斥反应。钙含量测定显示成骨量大于单纯植入BMP组。单纯注射胶原组未见成骨。实验结果表明牛腱胶原经胃蛋白酶消化等提取纯化处理后,抗原性很弱,对部分纯化的BMP有助溶助悬作用,吸收快,利于成骨,是BMP的一种良好缓释载体。该种胶原与BMP的复合物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诱导性人工骨膜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研究研制了一种诱导性人工骨膜。方法 用猪真皮提取纯化胶原,盐析法制备胶原膜,并用此吸附BMP,制备成胶原-BMP人工骨膜。用大鼠桡骨3mm长骨缺损作为骨折模型。设空白、单纯胶原膜、胶原-BMP膜包绕骨折段以及新鲜同种异体植骨共4组。术后0.5、1、2和3个月分批处死各组大鼠数只,处死前2天每只大鼠腹腔内注射钙黄绿素80mg/kg。处死后分别行X线和软X线摄片,血清BGP测定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胶原-BMP人工骨膜组的上述多项检测指标均表明其成骨效能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作者认为该组成骨效果优良的原因是由于胶原膜吸附了BMP,同时具有骨诱导和骨引导的两种成骨作用,而仅胶原膜包绕骨折段的单纯骨引导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骨胶原的制备及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提取BMP的过程中,从废去的中间产物骨基质胶中同时提取胶原作为BMP的载体用于修复兔颅骨缺损。4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兔颅顶骨两侧对称各制造直径为1cm的圆形骨缺损,A组兔颅顶骨缺损左侧植入骨胶原/BMP,右侧植入单纯骨胶原。B超兔左侧植入BMP,右侧空白对照,组织学检查显示:植入后7天,骨胶原/BMP组即有软骨细胞岛出现,且在各期的成骨面积均大于单纯BMP组和胶原组。另外,移植材料内  相似文献   

4.
以四种可溶性物质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载体,通过实验观察哪种物质是bBMP的有效缓释载体。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羟乙基淀粉(HES)、甘露醇分别与等量bBMP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股部肌肉,观察组织学成骨及测定标本内钙含量。结果,bBMP/PVP有良好成骨,吸收较快,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其混悬液较稳定,具有良好的适针性及可注射性,bBMP/甘露醇只有很低成骨率。其余各组未见成骨。PVP对bBMP具有满意助溶、助悬及缓释载体作用,对bBMP活性无损害,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5.
在啮类动物体内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和形态学变化,在植入物内和其周转形成新骨。这过程受多因素影响。本实验将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部分纯化的BMP悬液混合后注入小鼠肌肉,观察成骨反应。单独注射牛骨BMP组和bFGF组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纯化天然骨唾液蛋白的体内成骨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骨唾液蛋白(bone sialprotein,BSP)在大 本内的成骨活性。方法 应用从牛骨中提取纯化的BSP与经盐酸胍处理诱导活性的不溶性骨基质(insoluble bone mtrix,IBM)或提纯的1型胶原形成共价交联的复合物,将BSP-IBM复合物和BSP-1型胶原复合物分别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和胸部皮下组织内。不含BSP的IBM或1型胶原也分别植入上述部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珊瑚复合人工骨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为临床提供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备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植入后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骨诱导性载体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双重成骨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胡晓波  夏筠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80-83,I004
本文用猪骨基质明胶(pBMG)复合猪骨形态发生蛋白(pBMP)植入小鼠肌肉内,以期达到pBMG和pBMP双重诱导成骨的叠加作用,并与单独植入的明胶海绵、pBMG、pBMP和无机骨-pBMP(AOB-pBMP)的成骨效应相比较。结果显示,含有pBMP的各组术后4天有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化,新骨在10天左右开始形成。ALP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术后21~28天,组间钙、磷含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明胶海绵组最低,而pBMG-pBMP组含量最高。各组的钙、磷相关系数为高度正相关。作者讨论了pBMG复合pBMP后的双重成骨作用及其优越性,认为ALP主要由诱导性新骨成熟期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所产生,新骨中的钙、磷含量因呈高度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新骨定量的指标,但以钙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特点及意义,本研究用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对胎儿关节软骨细胞进行诱导,并用人Ⅰ、Ⅱ、Ⅲ、Ⅳ型胶原的前胶原cDNA探针对被诱导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bBMP可明显增加被诱导软骨细胞中Ⅰ型胶原的表达,中断Ⅱ型胶原的表达,并轻度增加软骨细胞中Ⅲ型胶原的表达,但对Ⅳ型胶原的表达影响不大。本研究认为,bBMP诱导的软骨细胞胶原基因表达的这种改变是软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样细胞方向分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胎儿骨修复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寻找满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载体一直是应用BMP修复骨缺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探讨胎儿骨(FB)能否成为BMP载体,制备了复合BMP胎儿骨(BMP/FB),将其植入兔桡骨中段15mm人工缺损处,以单纯FB植入、异体骨(ALB)植入、空白作为对照,通过X线摄片,光镜观察,电子探针钙磷元素测定等方法了解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发现BMP/FB植入侧4周时骨缺损处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8周形成骨小梁,FB基本被吸收,12周出现部分板层骨,钙磷值达到正常桡骨皮质骨水平,16周骨细胞成熟,髓腔再通,外观塑形较好,在不同时间点骨缺损修复程度,BMP/FB组明显优于FB组,FB组优于ALB组,空白组骨缺损则被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等填充。实验证明FB是一种良好的BMP载体。  相似文献   

11.
余家阔  曲绵域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1-74,I002
为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特点及意义,本研究用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胎儿关节软骨细胞进行诱导,并用人Ⅰ、Ⅱ、Ⅲ、Ⅳ型胶原的前胶原cDNA探针对被诱导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bBMP可明显增加被诱导软骨细胞中Ⅰ型胶原的表达,中断Ⅱ型胶原的表达,并轻度增加软骨细胞中Ⅲ型胶原的表达,但对Ⅳ型胶原的表达影响不大。本研究认为,bBMP诱导的软骨细胞胶原基因表达的这种改变是软骨  相似文献   

12.
骨缺损中内源性BMP的分布及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了解内源性BMP的浓度及分布,对提高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有帮助。本实验在兔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上,利用BMP免疫组化技术及真彩色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观察了内源性BMP在骨缺损中的分布及对骨再生的作用。术后3日,骨端可见“空穴”,骨缺损间血肿BMP染色阳性。来自骨内外膜的间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BMP阳性。BMP分布定量研究表明,骨缺损区存在BMP浓度梯度,即距骨端愈远BMP量渐渐下降。术后1周,BMP值最大。提示内源性BMP有骨端坏死,吸收及间质细胞分泌两种来源。据此,作者提出了内源性BMP有效量的概念。提高内源性BMP浓度,改善其分布,将是骨缺损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者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质骨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诱导成骨过程符合典型的软骨内成骨的时相。另在大鼠颅骨大面积缺损模型中观察到,在颅骨缺损区植人rhBMP—2三个月后,缺损区内有从周边向中央生长的新骨生成,实验组缺损区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颅骨的厚度也显著增加。家兔股骨骨膜下植入试验发现,rhBMP—2植入后21天,植入区股骨的骨皮质增厚,并有沿骨干延伸的骨痂组织的产生。以上结果证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有较强的跨种诱导成骨活性和骨损伤修复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骨形态蛋白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骨形态蛋白(BMP)与其前身物质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修复家兔桡骨缺损,同时以BMP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作实验对照。结果发现:BMP/BMG组第4周即在骨缺损区出现纤维性骨痂,第8周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形成,第12周BMP完全被吸收,为新生的骨组织所代替,第16周出现髓腔再通现象。而BMP/HA复合组,虽然在第4、8周也有纤维性骨痂形成,但HA不被吸收;第12、16周与第8周相似,无髓腔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bFGF/聚乙烯吡咯啉酮/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成骨量优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而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组在21d仅出现了少量增殖的间充质细胞。结论:rhBMP-2和bFGF在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植入人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变化以及成骨情况,对一例患胫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接受自体红骨髓(bone-marrow,BM)与HAP复合移植的患儿,在术后1年取组织,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AP-BM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坏死和腐蚀,HAP基本被新生的骨组织替化,并与周围的骨组织紧密结合。结果表明,在人体内HAP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AP-BM移植既能为成骨提供成骨细胞和诱骨物质,又能为骨生长提供支架,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7.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纤维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陈克明  王艳宁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68-70,I001
目的:探讨以纤维蛋白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本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材料和方法:于36只新西兰白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25mg BMP与人纤维蛋白制成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25mgBMP:C组,植入单纯纤维蛋白;D组,留作空白对照,术后不同时间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结果:A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莉  赵明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8):519-52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有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  相似文献   

19.
BMP/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旨在对骨形态生成蛋白/脱钙骨基质(BMP/DBM)复合体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在16只雄性兔双侧股骨髁间凹各做一直径4mm,深2.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16个右膝缺损区植入BMP/DBM,8个左膝缺损内单独植入DBM,另外8个左膝为空白。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材,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做苏木素一伊红,甲苯胺蓝及safranin-O染色。结果显示,在BMP/DBM组,植入物完全被吸收并被新生软骨替代,14例(14/16)愈合,且12例safranin-O阳染,新生软骨厚度和特征与邻近正常软骨相似。DBM组只有2例(2/8)愈合,safranin-O染色全部阴性。空白组未见新生软骨。结果说明,BMP/DBM能在关节腔内诱导软骨再生,并能以透明软骨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丹  郑昌琼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89-691,I003
目的:检测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自制要降解多孔β-TCP与rhBMP-2复合后植入45只小鼠股后肌袋作为实验组,单纯β-TCP植入对侧作对照,术后24,72小时,1,2,4,8周分别取材做组织学检查,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扫描电镜观察:1,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软骨和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量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