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44v7 8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宫颈鳞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10例正常宫颈、16例鳞状上皮CIN (其中轻度 5例、中度 5例、重度 6例 )、1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4v7 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7 8无阳性表达。轻、中、重度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40 %及 6 6 .6 7%,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从鳞状上皮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CD44v7 8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 ,但原位癌与浸润癌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D44v7 8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1) ,与病理分级无关(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7 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结论 CD44v7 8阳性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慧霞  宗璐  曲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87-989
目的 :探讨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1 0例正常宫颈上皮、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CIN)、1 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 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 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V6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5年2月~1999年4月,从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标本60例,其中经手术切除的Ⅰ~Ⅱ期宫颈癌标本37例,Ⅲ~Ⅳ期宫颈癌活检标本23例.同期选取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织标本CD44V6的表达.结果随着由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乃到宫颈癌的逐步发展,CD44V6的表达逐渐增强,其中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癌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癌细胞分化越差,CD44V6的阳性表达率越高;CD44V6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此外,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Ⅰ~Ⅱ期宫颈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者,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CD44v6在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正常宫颈上皮、15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原位鳞癌、1例宫颈原位腺癌、2 7例宫颈浸润鳞癌、15例宫颈浸润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 ,实验结果以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着色部位主要为细胞膜 ,细胞浆不着色或着色较浅。细胞核被苏木素复染成淡蓝色。 (2 )CD44v6阳性表达正常宫颈上皮为 1/ 10 ,宫颈不典型增生为 7/ 15 ;宫颈鳞癌中原位癌为 7/ 16 ,浸润癌为2 0 / 2 7;宫颈腺癌中原位癌 1例CD44v6阴性 ;浸润癌 15例 ,CD44v6阳性表达 2 / 15。 (3)宫颈浸润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D44v6的灰度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0 .30 8± 0 .0 2 1)vs (0 .2 73± 0 .0 31) ,P =0 .0 0 6 ]。CD44v6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CD44v6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 ;CD44v6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CD44v6阳性可能与宫颈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组织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 CD4 4 v6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法观察宫颈癌6 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10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12例中 CD4 4 v6的表达 .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D4 4 V6阳性率为 2 0 % ,CIN中 CD4 4 v6阳性率为 4 2 % ,而宫颈癌组织中 CD4 4 v6阳性率为 6 8% .在宫颈癌中 ,随病理分级的升高 ,CD4 4 v6表达增加 ,其 , 及 级 CD4 4 v6阳性率分别为 4 3% ,6 9%和 85 % (P<0 .0 5 ) .CD4 4 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91%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5 2 % ,P<0 .0 5 ) .临床分期晚 CD4 4 v6表达高 , , 期和 , 期CD4 4 v6阳性率分别为 6 3%和 80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随着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CD4 4 v6表达率逐渐增加 ,CD4 4 v6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6在宫颈癌中表达与局部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NCE)、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75例宫颈癌(ICC)中CD44V6蛋白、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NCE、CIN和I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5.56%和69.33%,从NCE到CIN再到IC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D44V6在宫颈癌中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表达有关(P<0.05),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和MVD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高度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中度以内表达者.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宫颈癌中CD44V6表达对于了解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CD44V6,CEA和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10 5例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及腋下淋巴结 (转移阳性 5 4例 ,阴性 5 1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检出率。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 5 4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85 2 % ,90 7%和 10 0 %。淋巴结阴性 5 1例 ,有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15 7% ,9 8%和15 7% ,三者共在淋巴结转移阴性 5 1例中检出有微转移病灶存在 13例。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74 3 % ,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8 3 8,P <0 0 0 5 ) ,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89 6%。结论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病例 ,若原发灶表达CD44V6阳性 ,则行淋巴结CD44V6和CK19免疫组化检测 ,有助于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E—cad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CIN)、45例正常宫颈黏膜的CD44V6、E—cad蛋白表达。结果CD44V6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62.0%)显著高于CIN(30%)和正常黏膜(11.1%)(P〈0.01),CD44V6高表达率在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之间、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脉管神经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E—cad在宫颈鳞中的高表达率(32.0%)显著低于CIN(72.5%)和正常宫颈黏膜(100%)(P〈0.01),E—cad高表达率在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之间、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脉管神经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E—cad表达降低的病例更易出现CD44V6的异常高表达。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低表达、CD44V6高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CD44v6、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CD44v6的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而Ki067主要在胞核。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和癌灶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过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低表达者。结论: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唯一决定因素。CD44v6的检测对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Envision法对36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LNM)、1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甲状腺滤泡型癌(F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NT)各21例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CD44V6表达,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滤泡型癌中均有CD44V6表达,但MTC+LNM组的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MTC组和FTC组(P<0.05,P<0.01)。结论 CD44V6在甲状腺髓样癌中有异常表达,且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CD44V6高表达,说明CD44V6阳性表达与其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颈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组织CD44V5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寇炜  吴静  严祥 《医学争鸣》2003,24(14):1293-1294
目的: 探讨CD44V5的基因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5例食管癌标本和20例正常的食管组织进行CD44V5的基因产物测定,并对其中50例患者进行了术后3 a随访. 结果: CD44V5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2%,而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 在食管癌中CD44V5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χ2=5.96, P<0.01)、分化程度(χ2=7.28, P<0.01)、淋巴结转移(χ2=6.88, P<0.01)及预后(χ2=4.52, P<0.01)有显著性相关,而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CD44V5在食管癌中的不同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为临床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V6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首次诊断为DLBCL 12例,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复发演变为DLBCL 10例;MALT淋巴瘤41例,26例为初发病例,15例为复发病例;另选10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作对照。结果:CD44V6阳性者细胞膜呈棕色。CD44V6在DLBCL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比MALT淋巴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比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LBCL和MALT淋巴瘤各自组内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结论: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疾病中,CD44V6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强,提示其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麒麟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53-153,168
目的 探讨CD4 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乳腺癌中CD4 4V6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C -erbB - 2、ER综合分析。结果 CD4 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 73 5 % ,高于无转移组 4 5 2 % (P <0 0 5 ) ;脉管神经浸润组 76 0 % ,高于非浸润组 5 0 0 % (P <0 0 5 ) ;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CD4 4V6表达呈递增趋势 ,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 4 4 4 %、5 9 4 %、86 7%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CD4 4V6在C -erbB - 2阳性组 (70 7% )高于阴性组 (41 7% ) (P <0 0 5 ) ,ER阴性组 (71 3% )高于ER阳性组 (5 0 0 % ) (P <0 0 5 )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D4 4V6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44V3与CD44V5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V3与CD44V5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BTCC患者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D44V3与CD44V5表达,并根据随访结果,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X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D44V3、CD44V5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4V3的高表达同CD44V5表达增强显著相关;CD44V3和CD44V5低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D44V3和CD44V5同步表达患者比非同步表达或表达缺失患者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和较长的生存期。结论:CD44V3、CD44V5在BTCC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对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对拟定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0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50例,阴性50例)以及20例甲状腺腺瘤中CD44V6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2%,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组的20%;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9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的54%;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生存期甲状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结论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CD44V6作为CD44的一种拼接变异体,其过度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CD44V6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密切,其高水平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型、侵袭和转移以及复发和坝后邯钉品著相关性。尤其是CD44V6与胃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有望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霞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CD44V6在胃癌及癌前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CD44V6的表达,为探讨胃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以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MMP-2表达。结果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MMP-2阳性表达率为67.1%和68.3%,均高于甲袱腺腺瘤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CD44V6和MMP-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且随侵袭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D44V6、MMP-2在促进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呈协同效应。CD44V6和MMP-2表达的综合检测对甲状腺癌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能是甲状腺癌侵袭转移、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CD44V6、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方法,对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CD44V6、ER、PR检测.结果:CD44V6、ER、P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5.0%、85.0%、80.0%;导管内癌44.4%、44.4%、44.4%;浸润性导管癌61.1%、72.2%、66.7%;黏液腺癌83.3%、50.0%、50.0%;髓样癌57.1%、71.1%、57.1%;乳腺良性病变33.3%、46.7%、40.0%.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CD44V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和ER、P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预后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