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俊  陈晋  朱建军  娄伟宏 《浙江医学》2016,38(8):534-537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关系以及对 STBI 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 值。 方法 选取 STBI 患者(外伤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 126 例,比较两组 NLR,分析 STBI 患者临床特征与 NLR 的关系, NLR 与 1 周死亡、6 个月死亡和 6 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 分]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结果 外伤组 NLR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NLR 与 STBI 患者受伤时 GCS 呈显著负相关 (r=-5.120,P<0.01)。NLR 是外伤后 1 周死亡(OR=2.051,95% CI:1.051~4.005)、6 个月 死亡 (OR=2.047,95% CI:1.233~3.397) 和 6 个月 预 后不良 (OR=2.113,95% CI:1.329~3.360)的独立危险因素。NLR 预测外伤后 1 周死亡(AUC=0.807,95%CI:0.727~0.871)、6 个月死亡(AUC=0.813,95% CI:0.734~0.877)和 6 个月预后不良(AUC=0.804,95%CI:0.724~0.869)的价值较大。NLR 与 GCS 对 STBI 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STBI 患者 NLR 明显升高,与 STBI 受伤时 GCS 呈负相关;NLR 与 STBI 患者短期死亡和神经功能预 后不良密切相关,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3例)和非脑积水组(70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0 d;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骨修补时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瞳孔反射及瞳孔散大、环池情况、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损伤部位、术后脑室积血及术后昏迷时间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 7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53例(6.97%);脑积水组患者GCS 3~8分、中线移位≥10 mm、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等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脑积水组(P<0.05);GCS 3~8分、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均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70、2.212、1.960、1.990、2.188,P<0.05)。结论 GCS 3~8分、硬膜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进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依据其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将其分为脑膨出组(n=74)和无脑膨出组(n=129);比较两组间的别、年龄、创伤原因、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凝血异常、入院GCS评分、手术远端部位骨折、术前低血压、术前缺氧、术前颅内压、脑脊液漏、脑干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术前脑疝、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积水等因素的差异性;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36.45%(74/203);影响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有术前凝血异常(OR=2.852)、入院GCS评分(OR=3.842)、手术远端部位骨折(OR=4.446)、术前颅内压(OR=3.117)、弥漫性脑肿胀(OR=4.614)、术前脑疝(OR=3.497)、迟发性颅内血肿(OR=5.366)等。结论: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中的重要并发症,应根据其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脊液可溶性Fas(soluble Fas, sFas)、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 sFasL)水平及压力参数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12/2021-12月由作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将患者分为继发脑积水组(n=48)和无继发脑积水组(n=212)。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颅脑损伤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脑室系统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手术前后中脑导水管和环池结构、术后脑脊液压力参数、术后脑脊液sFas、sFasL水平等指标进行PCA。PCA后提取主成分作为自变量,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脑积水为因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PCA结果显示,脑组织损伤部位、手术前后GCS评分、脑室系统内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7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挫裂伤、脑室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腰穿治疗与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2)、GCS评分(P=0.027)、脑挫裂伤(P=0.034)、脑室出血(P=0.025)、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0.030)、开颅去骨瓣减压术(P=0.009)均是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前期进行腰穿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P=0.015),结论:年龄大、GCS评分低、脑挫裂伤、脑室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未进行腰穿治疗均是发生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工作中应提早预防,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入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治疗,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脑脊液红细胞计数低于100×106/L的时间,观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为(12.52±1.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红细胞约100×106/L时间为(7.24±1.53)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内癫痫、脑积水、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0%、5.71%、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22.86%、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为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1.43%,死亡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能够缩短引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316例道路交通事故致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7例)和非脑积水组(259例)。对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脑室出血,有无颅骨损伤,有无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脑损伤类型,颅内血肿位置,硬脑膜是否敞开,有无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有无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持续时间,GCS评分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BI患者合并脑积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206,P=0.036),有无tSAH(OR=2.123,P<0.01),颅内血肿位置(OR=1.415,P=0.007),硬脑膜是否敞开(OR=1.669,P<0.01),有无行去骨瓣减压术(OR=1.610,P=0.005),有无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OR=0.640,P=0.001),GCS评分(OR=0.796,P=0.007)。结论年龄大、有tSAH、硬膜下及脑内血肿、硬脑膜敞开、行去骨瓣减压术等是sTBI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和高GCS评分是预防脑积水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外引流术后脑积水的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本院收治的1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外引流术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再次出血者8例(占50%),脑室感染6例(占37.5%),脑血管痉挛4例(占25%),脑室内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11 d,术后3~6个月GCS平均8分.结论 尽早清除脑室内血肿,拔除引流管,减少感染及再次出血,加强脱水剂应用,减少中脑导水管上端的粘连,畅通脑脊液循环,预防脑血管痉挛,保持脑血供,是提高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脑积水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VA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术后患者的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颅内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室出血术后患者276例,其中男性184例(66.7%),女性92例(33.3%);年龄32~79岁,平均(65.9±8.1)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VAI组和非VAI组,其中VAI组31例(11.2%),非VAI组245例(88.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侧脑室引流(OR=1.213,95% CI:1.003~1.632,P=0.023)、皮下隧道<5 cm(OR=1.821,95% CI:1.554~2.232,P<0.001)和引流管留置>7 d(OR=2.658,95% CI:1.813~3.223,P<0.001)是VA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是脑室出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双侧脑室引流、皮下隧道<5 cm和引流管留置>7 d是脑室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重点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所致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由外伤所致颅脑损伤伴发脑积水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在术后2~3个月再予以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同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2个月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及四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GCS、GOS、ADL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GCS、GOS、ADL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所致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脑膜开放前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延迟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9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DTIH分为DTIH组和非术后延迟性颅内血肿(non-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NDTIH)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生命体征(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初始损伤评分、液体输注种类和输注量、血制品输注种类和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时机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记录术后30 d内的DTIH及死亡情况,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增加术后DTI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32例患者发生术后DTIH,发生率为16.2%。与NDTIH组比较,DTIH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血肿量明显增加,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4.23,95%CI=1.62~8.72,P<0.001)、血肿量≥100 mL(OR=5.39,95%CI=1.75~9.38,P<0.001)以及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OR=1.54,95%CI=1.27~4.29,P=0.016)是术后DTI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DTIH的发生可能与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CSA-AK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连续筛选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041例成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41例成年患者CSA-AKI有397例(19.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OR=1.04,95%CI:1.02~1.07)、血尿酸水平增高(OR=1.01,95%CI:1.00~1.0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增高(OR=1.02, 95%CI:1.01~1.02)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96~1.0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增多(OR=1.97,95%CI:1.42~2.73),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增高(OR=1.88,95%CI:1.56~2.27)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增高(OR=1.30,95%CI:1.24~1.37)与术后AKI显著相关。在CSA-AKI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住院病死率以及ICU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CSA-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及NGAL水平、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血乳酸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而且该类患者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择期行CABG 的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第7天和3个月分别应用精神神经测试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判定患者是否发生 POCD。为计算认知功能评估过程中的学习效应同时征集30名志愿者(患者的家属)完成3次认知功能评估。按照调 查表记录患者围术期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合并症、吸烟饮酒史、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 级、左室射血分数、手术类别、手术时间、术中脑氧饱和度、术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率、 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炎性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等,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 为POCD组和非POCD组。结果:共有101例患者完成所有3次认知功能测验。术后7 d和3个月分别有38例和21例发生 POCD,发生率分别为37.6%和20.8%,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患者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 术(OPCABG组)患者在术后7 d及3个月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高龄(OR=1.177,95%CI 1.071~1.292,P<0.05)、术中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率(OR=1.334,95%CI 1.152~1.545, P<0.05)、SIRS评分(OR=2.815,95%CI 1.014~7.818,P=0.047)将增加CABG发生POCD的风险。结论:CABG患者术后7 d和3个月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37.6%和20.8%,体外循环下CABG组与OPCABG组术后7 d和3个月的POCD发生率无明 显区别。老龄、术中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率和SIRS评分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随访1年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入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AMI并接受PCI治疗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接受常规超声和二维STI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MACE(主要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梗、新发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再次住院以及心源性猝死)。结果:随访共18例(19.78%)发生MACE,发生时间为出院后37.5(12~46)周。91例患者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2组性别、年龄、AMI类型、PCI方式、靶病变狭窄率、植入支架数目和长度、术后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无MACE组,血清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显著升高(P<0.05);但2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容积、收缩末内径和容积、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STI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显著高于无MACE组,整体径向应变(GRS)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岁(OR=1.652,95%CI=1.234~1.896,P=0.003)、LVEF≤40%(OR=3.021,95%CI=2.456~3.859,P<0.001)、pro-BNP≥500 ng/mL(OR=2.235,95%CI=1.652~3.002,P<0.001)、GLS≥-22%(OR=1.958,95%CI=1.452~2.639,P<0.001)、GRS≤44%(OR=1.325,95%CI=1.084~1.996,P=0.005)和GCS≥-16%(OR=1.421,95%CI=1.162~2.032,P=0.003)均是MACE的主要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S、GRS和GCS预测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03和0.7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GLS≥-22%患者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GLS<-22%患者,GRS≤44%患者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GRS>44%患者,GCS≥-16%患者累积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GCS<-16%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常规指标年龄、LVEF和pro-BNP,二维超声STI参数GLS、GRS和GCS对预测AMI患者PCI后1年发生MACE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连续多次腰穿防治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组)与连续多次腰穿(对照组)防治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或急性脑室扩张发生。比较两组间脑脊液廓清速率、急性脑积水或急性脑室扩张患者的缓解率、脑积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脑脊液廓清速率、脑积水/脑室扩张的急性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腰大池持续引流较连续多次腰穿能有效、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缓解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急性脑室扩张、有效防治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对降低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率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成人颅脑外伤手术病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 =45例)术后早期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每天引流脑脊液控制在80~ 150 ml之间,B组对照组(n=45),每日腰穿释放20 ~40 ml血性脑脊液.对比两组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 A组脑积水发生率6.98%,B组脑积水发生率22.73%,P<0.05,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Glasgow预后评分(GOS)A组(4.14±177;0.41)分,B组(3.91±0.42)分,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降低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收集1997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2型糖尿病危 险因素的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6 373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957 例,对照组5 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女性(OR=1.28,95%CI: 1.09~1.50)、年龄(≥40岁) (OR=6.02,95%CI:4.48~8.09)、超重(BMI≥25) (OR=2.32,95%CI:1.52,2.88)、糖尿 病家族史(OR=6.12,95%CI:3.16~11.86)、精神分裂症总病程(>10年) (OR=3.60,95%CI:2.39~5.41)、血三酰甘油 (MD=0.38,95%CI:0.05~0.71)。结论:女性、年龄大、超重、有糖尿病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病程长、高血三酰甘油 是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增高,甲状腺手术量也随之增多。但是由于甲状腺手术术中冰冻病理误诊、漏诊及手术切除范围不当、术后残余腺体肿瘤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原因,有些患者术后仍需行二次手术[1]。与初次手术相比,二次手术由于组织疤痕、纤维化破坏了颈部正常解剖结构和组织平面,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术后并发症风险和甲状旁腺损伤风险增大[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侧裂池引流及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观察,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治疗sTBI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对GCS评分3~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分组,分为侧裂池引流及颅内压(ICP)监测组(A组)和侧脑室引流及颅内压监测组(B组),统计两组病人的死亡率、脑积水及脑梗塞的发生率、手术率、穿刺针道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结果:6个月后病人GO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裂池引流对闭合性sTBI sTBI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侧裂池引流及颅内压监测是闭合性sTBI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管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筛选出相关术前危险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 896例择期血管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与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相关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 共148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包括住院期间2例死亡。年龄>75岁的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病史的患者和ASA分级>Ⅱ级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8.1%、14.3%、8.0%、29.7%和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COPD病史和ASA分级>Ⅱ级均是血管外科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分别为43.29(95%CI:22.51~83.28,P=0.000)、3.822(95%CI:2.37~6.16,P=0.000)、1.714(95%CI:1.07~2.75,P=0.025)、2.692(95%CI:1.19~6.07,P=0.017)、7.158(95%CI:3.83~13.37,P=0.000)和27.77(95%CI:13.79~55.93,P=0.000)。结论 年龄>7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COPD病史和ASA分级大于Ⅱ级均是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