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NV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接受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B组接受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和面部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切口疼痛程度、面部肿胀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面部麻木、切口感染等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NVC,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与面部肿胀,促进康复,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78-8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找出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方法将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揭盖术和传统唇龈沟径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切口疼痛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揭盖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面部肿胀程度以及切口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传统唇龈沟径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唇龈沟径路,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快、术后患者痛苦更小等优点,复发率相当,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切口感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观察组发生1例(2.56%)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3例(7.69%)切口感染,经过积极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优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途径.方法 对2004-2009年5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治疗过程行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31例行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结果 2种手术各有1例术后复发,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患者反应、切口感染情况中明显优于唇龈沟进路手术.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且复发率并不高于传统的唇龈沟进路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52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照组26例采用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愈合、术后复发、患者满意度等方面2种手术方式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是(15.0±5.3)min、(30.0±4.2)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4.0±0.6)d、(8.0±0.8)d,术中出血分别是(5.0±5.6)mL、(35.0±4.4)mL,术后并发症分别是3例、26例,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6.2%、78.7%,术后复发分别是0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菌药物术后使用分别是口服5 d、静脉输液7 d,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均Ⅱ/甲愈合.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及降低抗菌药物用量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9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鼻内镜揭盖术治疗,B组给予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C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A组、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B组(P<0.05),但A组、C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但A组、C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A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均是有效的,且效果相当,但是考虑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仪成本更高,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因此可将鼻内镜下揭盖术作为首选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三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桂林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鼻前庭囊肿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5例,A组患者给予唇龈沟路径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前庭囊肿切除术,C组患者给予鼻内镜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其次为C组,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长,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显著优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A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最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面部麻木发生率、半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鼻前庭囊肿进行治疗时,鼻内镜下前庭囊肿切除术和鼻内镜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方便,而且微创,鼻内镜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不良反应和疾病复发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唇龈沟入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感染率为参考指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均得到治愈,囊壁和鼻底黏膜自然愈合,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2.0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应用于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整个手术时间段,缓解患者痛苦,保证患者正常生活秩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昝虹羽  张学华  吴同样  石柱 《吉林医学》2011,32(25):5290-5290
目的:探讨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前鼻镜下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结果:57例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前鼻镜下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与传统的唇龈沟进路手术比较,具有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患者痛苦轻等特点,该手术门诊即可完成,患者花费低,且复发率低,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可作首选。  相似文献   

10.
杜光远 《黑龙江医学》2022,46(4):410-412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每组各64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唇龈沟切口进路囊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囊肿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