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的ER、PR的表达。方法:对17例原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发育日期评定,对31例异位内膜和17例原位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内膜发育落后于原位内膜,ER、PR水平异位内膜低于原位内膜,不腺体还是间质细胞,差异有显性(P<0.01、P<0.05)。结论,异位内膜与原位内地内源性性激素反应的不同步现象与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低下有关,异位内膜的ER、PR水平低下的可能与异位内膜和原位内膜不同的局部环境,使其在异位内膜中合成存在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妊娠1 d、4 d、5 d、6 d的小鼠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核膜、核仁及细胞质中,ER于妊娠1 d表达最强,妊娠4 d最弱,妊娠5 d、6 d表达又逐渐增强;PR于妊娠1 d表达较弱,妊娠4 d表达最弱,妊娠5 d表达增强,妊娠6 d表达明显增强。结论:ER、PR蛋白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雌、孕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laudin-4表达的影响。方法RL95-2细胞系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加入雌、孕激素,一组孕酮的浓度恒定为0.025μmol/L,雌二醇终浓度分别为1、0.5、0.25、0.125、0.0625和0nmol/L;另一组雌二醇的浓度恒定为0.25nmol/L,孕酮终浓度分别为0.1、0.05、0.025、0.0125、0.00625和0μmol/L。两组分别培养24、48和72h,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L95-2细胞的Claudin-4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在雌激素恒定的条件下,RL95-2细胞的Claudin-4基因和蛋白表达随着孕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表达Claudin-4基因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在孕激素恒定的条件下,RL95-2细胞的Claudin-4基因和蛋白表达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表达Claudin-4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 Claudin-4在子宫内膜细胞的表达水平与雌孕激素的水平具有密切的联系,Claudin-4可能参与子宫容受性的形成和胚泡在子宫的着床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Estrogen, E2)、孕激素(Progesterone, P4)对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分布的影响.方法 45只同日龄雌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自然发情组(对照组)、同期发情组、卵巢摘除组、P4处理组和E2处理组,5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PR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个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三种细胞中都有PR存在;同期发情组小鼠子宫内膜中三种类型细胞PR的表达与自然发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4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三种类型细胞PR的表达在见栓第4、6天显著低于卵巢摘除组(P<0.05);E2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中PR在第4、6、8天时都显著高于卵巢摘除组(P<0.05),而在腔上皮中则显著低于卵巢摘除组(P<0.05).结论 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PR的分布,都受E2和P4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雌、孕激素调控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B-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EGF)超家族成员之一,作用与EGF相似,但促细胞分裂活性较强,与肝素有较强的亲和性,而EGF不与肝素结合[1]。HBEGF在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上有表达,是介导胚泡着床的必须细胞因子之一[2]。关于HBEGF在人子宫内膜中表达结果的报道并不完全一致[3,4],而对其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又仅限于啮齿类动物[5],故我们观察了雌二醇(E2)、孕酮(P)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BEGF表达的调节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取8例育龄期妇女,年龄25~35岁,月经周期28~30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他莫西芬(tamoxifen,TAM)对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分泌水平以及对大鼠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α、ERβ、PR)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TAM组(SHAM+ TAM组)、去势手术组(OVX组)、去势手术+TAM组(OVX+ TAM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在找到卵巢后即分层缝合,关闭腹腔;去势手术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OVX动物模型.SHAM+ TAM和OVX+ TAM组每日灌胃TAM;SHAM和OVX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前后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孕激素分泌水平,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子宫,称量子宫重量,计算子宫系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的ERα,ERβ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SHAM+ TAM组大鼠子宫湿重显著降低(P<0.01),子宫系数降低了47%.与OVX组相比,OVX +TAM组大鼠子宫湿重显著增加(P<0.05),子宫系数是OVX组的1.87倍.SHAM+TAM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OVX+ TAM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OVX组,而孕激素水平则极显著低于OVX组.与OVX组相比,OVX+ TAM组ER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SHAM组PR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OVX +TAM组的PR水平显著高于OVX组(P<0.05),并与SHAM组水平相当(P>0.05).结论 TAM在不同雌激素水平条件下,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是不同的.TAM在大鼠子宫内膜有雌激素样作用.TAM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其雌激素样作用以及对性激素受体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琼珊  杜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88-128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15例、分泌期16例)、单纯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16例)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0例)中ER、PR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核和间质细胞核中的E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的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织细胞核中PR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临床上通过检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内的PR水平有助于推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预后,并且指导临床运用孕激素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对83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6%、81.9%、53.0%。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高于绝经后(P<0.05)。子宫内膜癌I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P<0.05),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ERP、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which is primarily produced from activated macropha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ytokines that can induce cells to undergo apoptosis[1]. 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lso called Apo-2L, is a new member of TNF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不同时期人子宫内膜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正常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结果:埃兹蛋白在人月经周期各期子宫内膜均有表达,以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较强,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期和分泌早期(P<0.05).结论:埃兹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现明显周期依赖性,分泌中晚期表达增强提示可能与种植窗的开放相关,从而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中白细胞介素-8B型受体(Interleukin-8 receptor B,IL-8RB)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RB蛋白在妊娠4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的表达部位;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构特点. 结果:IL-8RB表达于妊娠4d小鼠子宫内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基质中;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HE染色可见妊娠4d基质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腔上皮中未见中性粒细胞.结论:IL-8RB可能通过与其配体IL-8结合而参与胚泡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邦霞  谭冬梅  谭毅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4):313-315,F0002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KAI1在延迟着床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方法: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D82/KAI1蛋白质及mRNA在延迟着床小鼠子宫的表达。结果:延迟着床小鼠子宫CD82/KAI1蛋白含量在延迟着床第5天较少,第6~8天无表达,E2激活后则明显增多。CD82/KAI1 mRNA表达从妊娠第4~8天呈下降趋势,雌二醇(E2)激活后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CD82/KAI1参与了小鼠胚胎着床过程,其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白的组织定位。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第4天染色最深,间质细胞无LIF表达。结论LIF的表达高峰与小鼠孕卵着床时间吻合。因此,LIF可能参与了着床的启动,LIF参与着床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定位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在妊娠4d和妊娠8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部位.结果:妊娠4d(着床前),IL-8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妊娠8d(着床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IL-8表达呈阴性,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均呈弱阳性;胚胎IL-8表达呈阴性.结论:IL-8可能参与胚泡着床的过程,但与胚胎分化、发育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抗人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McAb)研究36例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和21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CD20,CD3,CD4和CD8的变化。发现观察组CD20,CD32,CD8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D4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17例患者CD4/CD8比值倒置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用避孕药I号治疗24例患者,治疗前,后CD20,CD3,CD4和CD8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为本病性激素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在已建立的小鼠囊胚-恶性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基础上,将小鼠囊胚体外植入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小鼠囊胚植入单层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囊胚-恶性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和改进的小鼠囊胚-单层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光镜下观察小鼠囊胚在单层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贴壁、脱带、粘附及植入过程,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对两系统中囊胚植入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Hepal-6、CHO和B16共培养系统中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分别是69.74%、81.49%、90.15%;68.63%、79.86%、90.32%和68.94%、80.21%、89.53%。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分别是69.52%、81.25%和91.51%,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与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植入比较,其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的形态学和滋养层细胞表达的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贴壁细胞的共培养系统中,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发育和植入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早期生命在体外高适应和自我组织能力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促血管生成素-1在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促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布及mRNA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取妊娠2、4、6和8d的小鼠子宫内(蜕)膜,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查着床期子宫内膜中Ang1蛋白的表达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Ang1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Ang1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在基质细胞中表达,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P<0.01),且上皮细胞和血管壁亦为Ang1特异性免疫反应阳性结构。Ang1mRNA自妊娠第2天起即表达于基质细胞中,第4天血管壁细胞质中也出现阳性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强度在妊娠第6、第8天时逐渐增加,平均吸光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Ang1基因在胚胎着床期血管新生和血管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囊胚成功着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